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整治要把好设计关——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设计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艳东 刘国珍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3-54,共2页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活动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规划设计,确定项目的规模、位置、新增耕地面积、工程内容等建设任务目标,并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做出详细设计,是指导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依据,设计的...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活动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规划设计,确定项目的规模、位置、新增耕地面积、工程内容等建设任务目标,并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做出详细设计,是指导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依据,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项目建成后的效益。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以及建成后的效益性,必须把好项目设计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设计 土地整治 太行山 河北省 项目规划设计 示范 农村 平原
下载PDF
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研究——以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项目区为例
2
作者 郑艳东 郑艳茹 李丽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848-852,共5页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 选取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顺平县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案例,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抽样调查法,在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及村庄整治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以期对太行山山麓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工程设计 太行山山麓平原区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的土地整理技术探讨
3
作者 郑艳东 郑艳茹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第11期89-90,93,97,共4页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具有现势性好、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能及时、准确、快速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经验,详细介绍了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在土地整理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过程...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具有现势性好、时空分辨率高等优点,能及时、准确、快速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土地整理工作的经验,详细介绍了QuickBird高分辨率影像在土地整理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实施过程,对新技术条件下土地调查和整理的应用实践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土地利用调查 土地整理
下载PDF
基于全过程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5 位作者 刘玉 童秋英 邓胜华 胡月明 郑艳东 郝星耀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2,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 研究目的:分析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从实施全过程入手探寻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问题的成因机制并发现控制问题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保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高效实施的对策建议。研究方法:调研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立项、规划、施工、验收4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中存在规划设计变更大、施工周期超期、工程质量不优、验收进度慢和后期管护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问题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以从项目实施过程对已有问题进行控制,并从项目立项审查要点、规划设计审查体系、从业单位评级制度与准入机制、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监管平台、经费使用与管理体系和管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高效实施的对策。研究结论: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亟待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支撑体系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的高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项目实施 问题 机制分析 对策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农村土地整治效益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元芳 郑艳东 +3 位作者 赵娇娇 陈亚恒 张长春 王慧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5,200,共6页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 为了科学地评价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借助能值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方面入手,构建由3个社会效益评价指标、3个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4个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组成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项目为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值分析方法的引入为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项目实施后,所选取的5个项目区的综合效益均比整治前有所提高;5个项目区之间的横向比较也充分说明了能值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中的适用性和灵活性。通过对整治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评价,能够为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各方面协调、统一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能值分析方法 指标方法
下载PDF
城市地价水平变化的成因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京凤 郑艳东 郑小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地价水平变化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笔者通过对石家庄市2次定级估价成果的比较,分析了地价水平变化的原因,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与地价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水平变化 石家庄市 成因分析 城市地价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玉 郑艳东 陈秧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 以京津冀地区171个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94,2000,2006和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果。1)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4个年份中,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加权回归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未来升温情景下中国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建昭 柏会子 +7 位作者 郑艳东 周海涛 张新军 刘剑锋 郭风华 王仁德 肖登攀 王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7-166,共10页
升温和降水变化对全球马铃薯生产构成巨大挑战。揭示未来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不同种植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将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划分为北方... 升温和降水变化对全球马铃薯生产构成巨大挑战。揭示未来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不同种植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将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划分为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进而,基于未来全球气温与基准期(1986-2005)的差值,推算得出全球升温达到1.5和2.0℃的时段分别为2016-2035年和2028-2047年。在全国马铃薯种植区共选择7个马铃薯典型品种。该研究基于气候模式通过降尺度获取的未来气象数据,驱动充分校正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未来升温1.5℃(2016-2035年)和2.0℃(2028-2047年)情景下中国不同种植区雨养和灌溉(基于土壤水分亏缺模型启动自动灌溉)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准期(1986-2005年),雨养马铃薯产量、生育期蒸散量(evaportranspiration,ET)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分别为0.05~52.40 t/hm^(2)、7~454 mm和3~193 kg/(mm·hm^(2)),与基准期相比,升温1.5℃情景下,北方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马铃薯产量和ET呈增加趋势,产量分别增加1.46%和1.93%,ET分别增加3.14%和2.93%;南方冬作区和西南混作区产量和ET呈下降趋势,产量分别下降4.51%和12.74%,ET分别下降2.23%和8.44%;4个种植区马铃薯WUE均呈下降趋势。升温2.0℃情景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产量和ET均呈增加趋势,产量分别增加15.48%、1.54%和3.27%,ET分别增加12.12%、4.63%和4.19%,西南混作区产量和ET分别降低8.82%和8.29%;北方一作区马铃薯WUE呈增加趋势,其他3个区下降0.57%~3.25%。基准期(1986-2005年),灌溉马铃薯产量、ET和WUE分别为6.80~59.60 t/hm^(2)、151~631 mm和7.90~163.60kg/(mm·hm^(2)),与基准期相比,升温1.5℃情景下,北方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产量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3.60%和3.00%,南方冬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分别下降1.12%和11.79%;ET在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4.63%、3.99%和2.14%,在西南混作区下降4.87%;4个种植区马铃薯WUE均呈下降趋势。升温2.0℃情景下,北方一作区、中原二作区和南方冬作区产和ET均呈增加趋势,产量分别增加5.63%、6.82%和6.46%,ET分别增加11.94%、8.58%和7.12%,马铃薯西南混作区产量和ET分别下降8.56%和5.31%;4个种植区WUE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升温使北方一作区和中原二作区雨养和灌溉马铃薯增产,而导致南方冬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减产。该研究可为中国马铃薯生产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产量 蒸散量 马铃薯 APSIM-Potato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郑艳茹 郑艳东 +1 位作者 葛京凤 徐晨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0-235,共6页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 为了证实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是否科学与合理,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并预测河北省2010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将预测结果与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测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生态足迹1999—2008年共增加0.218 1hm2,增长率达到32.18%,人均生态承载力共增加0.019 8hm2,增长幅度为28.09%,人均生态赤字由2006年增长到最大值0.450 2hm2后回落至2008年的0.418 8hm2,表明河北省正朝着降低生态赤字,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方向进行。(2)根据预测值与规划确定值相比较可知,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0.16%,人均生态赤字减少0.18%,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实际发展将会比规划预期增加18.41%,人均生态赤字减少6.29%,说明本轮规划的预计生态供给均可实现。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将会降低人均生态赤字,体现了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控指标的科学与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促使生态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下载PDF
农用土地整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际茂 郑永宏 +1 位作者 郑艳东 杜长友 《资源.产业》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差异,以及土地整理内容的复杂性、资金筹集渠道和土地权属等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土地整理模式的多元化。本文根据各地区的现实状况,从项目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及权属调整模...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差异,以及土地整理内容的复杂性、资金筹集渠道和土地权属等情况的不同,决定了土地整理模式的多元化。本文根据各地区的现实状况,从项目组织模式、资金筹集模式、资金管理模式、工程承包模式及权属调整模式角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整理”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单项整理”模式和“国家投资综合整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用土地 模式
下载PDF
浅谈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土地平整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忠江 郑艳东 张磊 《资源.产业》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本文对土地平整与其他土地整理工程的协调问题、土地平整应遵循的技术标准、土地平整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土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方法等土地平整工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平整 土方量
下载PDF
赞皇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12
作者 郑小刚 葛京凤 +1 位作者 王滢 郑艳东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0-12,26,共4页
运用赞皇县1995~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赞皇县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总结了土地利用与人口、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赞皇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赞皇县 利用对策 变化分析 土地可持续利用 2002年 变化情况 利用程度 政策因素 经济发展 人口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效益分析——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付艳 郑艳东 葛京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0-274,共5页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示范区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0年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整治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进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农村示范区土地整治建设,采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0年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土地整治实施后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除定州市和隆尧县以外,区内其他县市均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系、加强对实施后项目效益评价、严格规范土地整治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太行山山前平原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怎样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个人素养
14
作者 郑艳东 《神州》 2013年第21期147-147,共1页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它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物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呢?
关键词 个人素养 生物教师 初中 面向全体学生 生物学家 教育对象 生物科学 中学生
下载PDF
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安安 王慧敏 +1 位作者 郑艳东 张长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5-53,共9页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 [目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可以为划定耕地整理重点区域、确定耕地整理项目和整理时序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位于太行山区的涞源县为研究区域,以现状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经独立性分析后选取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质地、灌溉保证率、耕地系数、与道路距离、与城镇中心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7个评价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未整理耕地的整理后验概率,并得到研究区未整理耕地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同时根据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适宜整理区的障碍因子并提出相应的整理措施。[结果](1)在影响涞源县耕地整理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是表层土壤质地、与城镇中心距离、耕地系数、地形坡度、与道路距离、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灌溉保证率;(2)在涞源县未整理耕地中,高适宜整理区与较适宜整理区占未整理耕地的20.79%,可作为涞源县下一步耕地整理的选择;(3)制约涞源县全域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整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寻找灌溉水源、结合地形条件采用蓄、引、提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结论]该文可为太行山区更科学合理地开展耕地整理项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适宜性评价 贝叶斯概率模型 障碍因子 太行山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约束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琳 宋安安 +1 位作者 郑艳东 张长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33,共8页
[目的]当前的村庄整治实际工作中,特别对于山区生态较脆弱的区域,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前需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统筹好村庄整治工作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使村庄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方法]文章选择太行山区... [目的]当前的村庄整治实际工作中,特别对于山区生态较脆弱的区域,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前需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统筹好村庄整治工作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使村庄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方法]文章选择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涞源县为研究区域,首先以生态服务性和生态脆弱性为出发点,综合评价县域生态重要性,以此评价结果作为基础来约束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生态安全性,然后以改善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原则,对285个行政村的整治潜能进行评价,最后将整治潜能评价结果落在生态重要性分区图上,运用互斥矩阵模型,将农村居民点合并为重点发展区、积极发展区、转型发展区、限制发展区4种整治区域,并针对不同整治类型区提出不同的整治模式及发展方向。[结果]涞源县农村居民点分布在重点发展区的面积为1565.52hm 2,积极发展区面积为1648.92hm 2,转型发展区面积为619.32hm 2,限制发展区面积为550.84hm 2。[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山区农村居民点的资源优化整合,同时在居民点整治活动时空安排及区域生态保护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区域生态重要性 整治潜能 整治分区 涞源县
下载PDF
基于双重约束的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鹏飞 郑艳东 +2 位作者 赵利华 宋安安 张长春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整理 双重约束 适宜性评价 约束条件评价模型 涞源县
下载PDF
新型复合强化剂在临漳煤矿轨道上山的应用
18
作者 杨兵 冯光明 +1 位作者 郑艳东 范伟刚 《煤炭科技》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临漳煤矿轨道上山局部出现浆体开裂、底鼓,巷道变形较大,原支护形式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采用新型复合强化剂加水泥并结合锚注方法注浆,成功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
关键词 浆体开裂 底鼓 新型复合强化剂 注浆 围岩裂隙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林楠 刘玉 +1 位作者 潘瑜春 郑艳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8-227,共10页
科学划分村庄整治类型并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是实现大城市村镇体系合理布局和乡村空间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POI、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适宜性评价、引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村庄等级(简... 科学划分村庄整治类型并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是实现大城市村镇体系合理布局和乡村空间高效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POI、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多源数据,综合运用适宜性评价、引力模型等方法,构建了基于布局适宜性-规划约束-村庄等级(简称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类型划分方案,并以密云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生活便利和环境宜居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密云区村庄布局适宜性呈现由西南向东北衰减的特征。借助引力模型,将研究区332个村庄划分为57个中心村、103个次中心村和172个一般村。基于适宜性规划等级的村庄整治内涵,将密云区村庄确定为城镇集建、特色提升、整治完善Ⅰ、整治完善Ⅱ和整体搬迁5种整治类型。整体搬迁类村庄未来的整治方向为可复垦型,其他村庄均为可盘活型。结合村庄布局适宜性评价、等级划分、土地利用形态和整治潜力,着眼于减量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地提出5类村庄的整治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村庄用地布局优化和减量发展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引力模型 村庄分类 村庄整治 布局适宜性评价 密云区
下载PDF
如何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统计质量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艳东 《电子制作》 2014年第13期280-280,共1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统计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是对当代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统计的结果在决策中发挥"信息窗"的重要作用,所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统计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是对当代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统计的结果在决策中发挥"信息窗"的重要作用,所以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决策的方向。在统计工作中,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营造有利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是一项长期工作。本文就如何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提高统计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促进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统计质量 统计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