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晓春 郑芝蕾 +2 位作者 陈琼 陈赢赢 李育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9期783-785,799,共4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I)开展纯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118例VLBWI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实施纯母乳喂养,对照组...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I)开展纯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118例VLBWI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实施纯母乳喂养,对照组实施早产儿院内液态配方奶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营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与持续静脉营养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量增长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NEC、败血症、BPD、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效益成本比率为86.12∶1。结论对VLBWI采取纯母乳喂养,可以促进生长发育,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有效节约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早期初乳口腔滴注对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晓春 郑芝蕾 +1 位作者 陈琼 潘迎洁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9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口腔滴注初乳对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以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的超低出生体重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根据纳排及剔除标准最终有...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口腔滴注初乳对喂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以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的超低出生体重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根据纳排及剔除标准最终有104例患儿进入研究,观察组51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必须完成首次初乳口腔滴注,1次/4 h,0.2 mL/次,持续5 d;对照组初乳仅用于胃肠内营养,其余干预措施与观察组一致。(1)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1天与第6天的气道分泌物、尿液标本,检测sIgA与乳铁蛋白的浓度。(2)记录两组喂养状况(包括开始肠内营养胎龄、完全不潴留胎龄、达到全肠内营养胎龄、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及记录患儿每日体质量增长。(3)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结果 (1)两组开始肠内营养胎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6天,观察组气道分泌物与尿液标中sIgA、乳铁蛋白浓度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生第6天与第1天气道分泌物与尿液标中sIgA、乳铁蛋白浓度组内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喂养完全不潴留胎龄、达全胃肠道营养胎龄均小于对照组(P<0.05);出现吸吮动作胎龄、开始经口喂养胎龄、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喂养不耐受与NEC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初乳口腔滴注可提高机械通气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与全身抗感染能力,促进其胃肠道功能的成熟,从而改善其喂养状况,降低喂养不耐受、NEC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机械通气 初乳 口腔滴注 喂养状况 儿科护理
下载PDF
敷料在新生儿PICC维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纯子 陈琼 +1 位作者 郑芝蕾 陈晓春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14-217,共4页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敷料对PICC导管起到固定,预防导管脱出、异位、穿刺点细菌感染等作用[1]。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如今已经广泛使用于新生儿科临床,是...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敷料对PICC导管起到固定,预防导管脱出、异位、穿刺点细菌感染等作用[1]。PICC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等特点,如今已经广泛使用于新生儿科临床,是抢救危重症新生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敷料 护理
下载PDF
母婴个体化管理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芝蕾 谢微微 +2 位作者 潘莹洁 陈琼 陈晓春 《医院管理论坛》 2016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评价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母婴个体化管理组(n=68)、常规管理组(n=68),母婴个体化管理组采用专门制... 目的评价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为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母婴个体化管理组(n=68)、常规管理组(n=68),母婴个体化管理组采用专门制定的针对母婴的管理干预+常规措施,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分别采用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母亲情绪、患者满意度、患儿疗效、黄疸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母婴个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降低患儿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减少了母亲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与疗效、大幅降低了黄疸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个体化管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患儿疗效、黄疸指数等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个体化管理 新生儿 黄疸 满意度
下载PDF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致痛操作中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琼 郑芝蕾 +1 位作者 童燕芬 陈晓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致痛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NICU治疗的新生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疼痛预防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穿... 目的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致痛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NICU治疗的新生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疼痛预防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预防效果和应激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穿刺时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时和穿刺后30秒的HR和R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护理干预用于NICU穿刺操作前,能缓解患儿疼痛,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有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疼痛评估 干预措施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琼 吴益玲 +1 位作者 郑芝蕾 陈晓春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新生儿4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机...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新生儿4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加快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集束化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芝蕾 陈琼 +1 位作者 陈赢赢 陈晓春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院内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12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及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从发生院内感染的114例NICU新生儿的标本...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院内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于本院NICU住院治疗的12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及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从发生院内感染的114例NICU新生儿的标本中检出120株病原菌,其中38株(31.7%)为革兰氏阳性菌,77株(64.2%)为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具有高耐药性,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等耐药性高,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性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龄<37周、住院时间>10天、剖宫产、羊水浑浊、静脉营养、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应用抗菌药物时间>7天、导管堵塞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及时开展病原菌调查及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郑芝蕾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23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72小时内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双倍换血,比较换血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血糖,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 目的观察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72小时内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双倍换血,比较换血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血糖,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结果换血前后患儿呼吸、心率、红细胞压积、血K+、血Cl-、血压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血后总胆红素、血p H值、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Na+、血Ca2+较换血前明显下降,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法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脐动静脉 全自动 同步换血法
下载PDF
个体化信息支持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后母亲产后焦虑情绪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
9
作者 张爱金 郑芝蕾 +1 位作者 王丹 章秋莲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2期4378-4381,共4页
目的 探究个体化信息支持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后母亲产后焦虑情绪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产后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分娩先后顺序采用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40... 目的 探究个体化信息支持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后母亲产后焦虑情绪及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产后母婴分离早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分娩先后顺序采用奇偶数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奇数)与干预组(40例,偶数)。对照组行产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信息支持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泌乳量、母乳喂养行为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产后6 h SAS评分为(52.35±3.13)分,与对照组的(52.81±3.65)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5,P>0.05);干预组产后1周、产后2周SAS评分分别为(46.57±4.25)分、(41.11±4.96)分,低于对照组的(50.02±4.51)分、(47.38±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1、5.619,均P<0.05)。干预组产后1 d、3 d、5 d泌乳量分别为(14.98±2.63)ml、(45.37±6.52)ml、(80.13±9.47)ml,多于对照组的(12.06±2.21)ml、(32.94±4.85)ml、(65.35±7.1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76、9.674、7.882,均P<0.05)。干预组产后1周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占比分别为0.00%、1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20.00%,母乳喂养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0,P<0.05);干预组产后2周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占比分别为2.50%、1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22.50%,母乳喂养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0,P<0.05)。干预组总满意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 个体化信息支持干预可改善早产儿母婴分离后母亲产后焦虑情绪,提升其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母婴分离 信息支持 焦虑
原文传递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教育结合PDCA循环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8
10
作者 陈琼 郑芝蕾 +1 位作者 郑毅 陈晓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探究手卫生依从性教育结合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27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依从性教育及PDCA;其中2014年6... 目的探究手卫生依从性教育结合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27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依从性教育及PDCA;其中2014年6月-2015年6月为实施前,期间于医院新生儿病房接受诊断治疗的新生儿为450例;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实施后,期间于医院新生儿病房接受诊断治疗的新生儿为490例,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实施后有9例新生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83%,低于实施前(χ~2=4.214,P=0.043<0.05);实施后医务人员在遵守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和脱手套后,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教育结合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依从性教育 PDCA循环 新生儿病房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芝蕾 肖秀漫 +2 位作者 陈琼 杨祖钦 陈晓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757-4758,47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