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郑芷萍 刘新通 +1 位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6-98,共3页
为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血管激活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名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的SPECT显像 ,并进行断层图像的视觉及半定量分... 为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血管激活试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名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的SPECT显像 ,并进行断层图像的视觉及半定量分析。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正常ACZ激活试验后 ,99mTc ECD在大脑两侧对应部位呈对称性分布 ,脑血流量普遍增加 ,TIA组ACZ血管激活试验后 ,血pH值降低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增高。发作期TIA患者SPECT显像呈现局部低灌注的患者由 5例 (5 6 )增加至 6例 (6 6 ) ,静止期患者的SPECT阳性率由 6 0 %提高至 92 % ,ACZ激活试验后总阳性率为 93%。结论 口服ACZ血管激活试验方法简单可靠 ,对TIA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单体层摄影扫描仪 X线计算机 乙酰唑胺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48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芷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78-279,共2页
腔隙性脑梗塞现已成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一类。由于其病因、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其特殊性,近年来日渐受到重视,现将我科经CT扫描证实的4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报告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脑栓塞 临床分析 腔隙性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18)F-FDG PET显像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丽娟 唐安戊 +6 位作者 刘斌 郑芷萍 周晓红 乔穗宪 刘新通 詹国华 梁秀龄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8,I002,共3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1 8F FDG后行脑断层显像 ,获得 33例PD患者及 32例正常人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静脉注射1 8F FDG后行脑断层显像 ,获得 33例PD患者及 32例正常人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 (Rcl cb) ,并与MRI进行对照。结果 正常人脑PET显像可见大脑各叶、基底节、丘脑、中脑及小脑放射性分布均匀对称。PD患者的PET异常率为 96 .97% ,MRI异常率为 30 .30 %。PD患者黑质、纹状体、丘脑及大脑半球各叶代谢低于正常人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并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症状重侧肢体对侧脑半球的黑质、纹状体、丘脑及额叶代谢较另侧降低。PD患者PET显像特征 :非对称性黑质(93 94% )、纹状体 (6 9.70 % )、丘脑 (36 .36 % )代谢减低 ;非对称性纹状体或丘脑代谢轻度增高 ,占15 15 % ;非对称性大脑各叶代谢下降 ,其中以颞叶 (5 1.5 2 % )、额叶 (39.39% )、海马 (4 5 .46 % )为著 ;非对称性额叶、颞叶、海马代谢轻度增高占 9.0 9%。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 ,1 8F FDGPET发现单侧或不对称性双侧黑质、纹状体、丘脑代谢减低或轻度增高有助P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成像 18F-FDG PET显像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丽娟 郑芷萍 +5 位作者 詹培源 周晓红 唐安戊 刘斌 徐卫平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0-262,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口服乙酰唑胺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早期诊断TIA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新通 郑芷萍 +1 位作者 乔穗宪 唐安戊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 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显像。并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 ,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目的 评价口服乙酰唑胺 (ACZ)脑负荷试验SPECT脑灌注显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正常志愿者和 30例TIA患者进行静息和口服ACZ脑负荷试验SPECT显像。并进行视觉及半定量分析 ,观察口服ACZ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正常ACZ脑负荷试验后99Tcm 双半胱乙酯 (ECD)在大脑两侧对应部位呈对称分布 ,脑血流普遍增加 ;TIA组ACZ脑负荷试验后 ,血pH值降低 ,PCO2 增高。TIA患者ACZ脑负荷试验后总阳性率为 93%。结论 口服ACZ脑负荷试验方法简单可靠 ,对TIA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乙酰唑胺 SPECT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寡克隆带检测以及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红 郑芷萍 +3 位作者 詹国华 王丽娟 王硕 袁彦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IGG
下载PDF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晓红 王丽娟 +3 位作者 郑芷萍 詹国华 袁彦伯 王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2期1019-1020,共2页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固定电泳分别对 2 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并与 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组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2 4hIgG合成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固定电泳检测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组 5 5 %出现IgG型的寡克隆带 ,对照组只有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病情迁延及肌力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显著增高。结论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有免疫球蛋白的自身合成 ,存在着体液免疫的异常。通常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对于判断病程和预后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 免疫固定电泳法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新通 詹国华 +1 位作者 郑芷萍 王硕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 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 (溶栓组 ) 3 1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 (对照组 ) 3 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 ,并检查溶栓前及溶栓后... 目的 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 (溶栓组 ) 3 1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组 (对照组 ) 3 1例。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评估临床疗效 ,并检查溶栓前及溶栓后 2h血D -Ⅱ聚体含量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 3 0min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开始减少 ,60~ 12 0min减少的速度最快 ,且不同时间内溶栓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溶栓后 2h血D -Ⅱ聚体含量显著高于溶栓前及对照组。溶栓组出现大量脑出血及全身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3 2 %和 19 4%。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且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不高 ,血D -Ⅱ聚体检测可作为血栓溶解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脑梗塞 溶栓疗法 尿激酶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AFM 084xc5多态性与Wilson病基因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娟 梁秀龄 +3 位作者 郑芷萍 徐评仪 刘焯霖 陈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评估中国人群Wilson 病(WD)基因侧翼微卫星DNA(STR)位点AFM084xc5的基因多态性及在W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分析81 名无血缘关系... 目的 评估中国人群Wilson 病(WD)基因侧翼微卫星DNA(STR)位点AFM084xc5的基因多态性及在W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分析81 名无血缘关系中国人AFM084xc5 的片段长度多态性;并对19 个WD家系进行STR连锁分析。结果 AFM084xc5 有17 个等位片段,长度范围为71~103bp,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907。共检出7 例症状前患者,9例基因携带者及15 例正常人,5 例未能确定,基因诊断率达86.11% 。结论 AFM084xc5 在中国人群是优秀的多态性标记,对WD基因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微卫星DNA 遗传多态性 基因诊断
下载PDF
麻痹性痴呆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智恒 刘新通 +3 位作者 赵洁皓 王丽娟 郑芷萍 詹国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麻痹性痴呆 梅毒 脑脊液 脑电图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疗效观察(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硕 罗建方 +4 位作者 周颖玲 詹国华 袁彦伯 王丽娟 郑芷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植入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病人的疗效。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 ,对 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 ,用 Wallstent支架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支架植入后 8例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 ,影像学... 目的 观察经皮血管内植入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病人的疗效。方法 通过导管介入技术 ,对 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并有相应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 ,用 Wallstent支架行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支架植入后 8例病人症状减轻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形态恢复正常 ,脑内供血改善。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 ,平均随访半年血管无再发生狭窄。结论 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的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经皮血管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托吡酯单药及转换单药治疗癫痫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晓红 王丽娟 +1 位作者 郑芷萍 詹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 :研究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各类型癫痫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对 30例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发作的癫痫病人使用托吡酯单药治疗。本研究包括 8周的加量期 ,8周的稳定观察期。在加药期 ,成人剂量为托吡酯 2 5mg/d起 ;儿童加量期为... 目的 :研究应用托吡酯单药治疗各类型癫痫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对 30例部分性发作及全面性发作的癫痫病人使用托吡酯单药治疗。本研究包括 8周的加量期 ,8周的稳定观察期。在加药期 ,成人剂量为托吡酯 2 5mg/d起 ;儿童加量期为服用托吡酯 1mg·kg-1·d-1起 ,直到目标剂量 (成人 2 0 0mg/d ,儿童 4~ 8mg·kg-1·d-1)或癫痫发作得到控制 ;其后为 8周维持稳定观察期。结果 :经 16周的观察显示 :总计有效率 ,癫痫发作减少≥5 0 %者为 2 7例 ( 90 % ) ,≥ 75 %者为 2 4例 ( 80 % ) ,完全控制率达 5 6 67%。就发作类型而言 ,单纯性部分性发作、复杂性部分性发作癫痫及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及失神发作癫痫的发作频率显著下降 ,发作频率减少≥ 5 0 %分别为88 89%、10 0 %、93 75 %、5 0 0 % ,副作用主要有胃纳差、体重减轻、无汗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结论 :托吡酯是一疗效高 ,安全性好的广谱的抗癫痫药 ,不但适用于难治性癫痫的加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单药 转换单药 治疗 癫痫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血管病(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彦伯 郑芷萍 詹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8期554-555,共2页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并发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对11例真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真红并发脑血管病占同期真红病人的24.4%(11/45),而以脑血管病为首发表现的占54.5%(6/11);(2)真红并发脑血管病以... 为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红)并发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对11例真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1)真红并发脑血管病占同期真红病人的24.4%(11/45),而以脑血管病为首发表现的占54.5%(6/11);(2)真红并发脑血管病以脑梗塞为最多(9/11),且以多发病灶为主,病灶主要分布于额、顶、枕、颞叶,内囊-基底节少见;(3)治疗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粘度,防止脑血管病的进展及再发,强调真红的治疗和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2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培源 王丽娟 +4 位作者 郑芷萍 詹国华 周晓红 王硕 邓远飞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3-624,共2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对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2例面肌痉挛病人予面部多点注射BTX治疗,初始剂量每点1~1.25U,重复注射每点1.25~5U,其中169例治疗2次以上,共治疗505例次...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A,BTX)对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2例面肌痉挛病人予面部多点注射BTX治疗,初始剂量每点1~1.25U,重复注射每点1.25~5U,其中169例治疗2次以上,共治疗505例次,观察疗效及疗效持续时间。结果:完全缓解144例次,明显缓解324例次,部分缓解14例次,无效23例次,总有效率95%;疗效与病情及注射次数有关,病情重、重复注射超过6次者疗效持续时间缩短。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期上睑下垂、复视、眼部干燥、痉挛加重等。结论:面部多点注射BTX治疗HFS有效,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易复发。治疗剂量及注射位点应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治疗 偏侧面肌痉挛 HFS BTX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持续静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14例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红 詹国华 +1 位作者 谭少霞 郑芷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防治
下载PDF
脑干梗塞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彦伯 郑芷萍 +1 位作者 詹国华 张晓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8年第5期294-295,共2页
过去一般认为,脑干梗塞症状重,预后差,并表现为交叉性神经体征。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对脑干梗塞有了更准确的认识[1]。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3例脑干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有一... 过去一般认为,脑干梗塞症状重,预后差,并表现为交叉性神经体征。随着CT及MRI的广泛应用,对脑干梗塞有了更准确的认识[1]。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33例脑干梗塞患者,对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有一些新的认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塞 临床表现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事件相关电位对帕金森痴呆的早期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远飞 陈伦斌 +3 位作者 刘新通 周晓红 郑芷萍 詹国华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在帕金森病(PD)痴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PD患者进行ERP检测及长谷川智能量表(HDS)检查。结果:PD组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D患者ERP阳性率为62%,HD...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在帕金森病(PD)痴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PD患者进行ERP检测及长谷川智能量表(HDS)检查。结果:PD组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D患者ERP阳性率为62%,HDS为38%。结论:ERP检测结果敏感,对帕金森痴呆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帕金森病 痴呆 诊断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新通 詹国华 +1 位作者 郑芷萍 王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 6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 3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6± 9)岁。发病时间 <6h者 5 7例 ,6~ 9h 4例 ,9~ 12h 1例。随机分为溶... 目的 评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995年 3月至 1999年 6月收治 6 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 34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6 6± 9)岁。发病时间 <6h者 5 7例 ,6~ 9h 4例 ,9~ 12h 1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 (各 31例 )。用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差值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急性期并发症 ,采用Barthel指数及死亡率评估患者 3个月时的疗效。结果 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 3%、19%和 2 6 %。随访 3个月 ,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溶栓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 ,改善 3个月时的预后 ;溶栓治疗的急性期有一定的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并发症
下载PDF
凝血酶原基因3'-UTG20210A变异与中国人种脑血栓病关系及其变异频度研究
19
作者 周晓红 李东风 +4 位作者 蒋文玲 常建华 郑芷萍 王丽娟 罗宪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了解FG20210A基因变异与中国人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该基因变异是否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中国汉族人种的分布频率。方法49例首发脑动脉血栓形成40~78岁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FG20210A突变分析。结果患... 目的了解FG20210A基因变异与中国人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该基因变异是否脑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中国汉族人种的分布频率。方法49例首发脑动脉血栓形成40~78岁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FG20210A突变分析。结果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均为FG20210G纯合子。结论中国汉族人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不存在FG20210A变异,FG20210A突变不足以构成脑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 基因 G20210A突变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周晓红 郑芷萍 +3 位作者 詹国华 邓远飞 刘新通 张静然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8期530-531,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 脑血管疾病 D-二聚体 脑梗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