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课结合TBL/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徐春华 肖利民 +2 位作者 刘越 郑苏月 李东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2期53-57,共5页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团队式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32名临床实习研...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团队式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收的32名临床实习研究生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TBL/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各项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并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评价调查问卷结果和对带教的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知识[(21.13±1.77)分]、病历书写[(21.27±1.58)分]、病例分析[(21.80±1.32)分]、临床操作技能[(20.07±2.05)分]、综合能力评分中实践能力[(85.62±3.45)分]、团队合作能力[(88.35±3.75)分]、沟通协作能力[(84.35±3.16)分]、应急应变能力[(86.69±4.25)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提升临床思维能力(87.50%)、提高获取信息能力(87.50%)、提高主动学习能力(100.00%)、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5.00%)、教学效果良好(100.00%)、具有教学价值(100.00%)的认可率和对带教的总满意度(100.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微课结合TBL/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能够提高神经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研究生 临床教学 微课 TBL/PBL教学法 考核成绩 教学评价
下载PDF
Ki-67指数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方林春 郑苏月 +1 位作者 唐斌(综述) 洪涛(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41-144,共4页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可侵犯海绵窦、蝶窦和鞍上等毗邻区域。部分垂体腺瘤还表现出多次复发、对常规治疗抵抗等特征。因此,评估垂体腺瘤病人的预后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Ki-67指数是临床上判...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可侵犯海绵窦、蝶窦和鞍上等毗邻区域。部分垂体腺瘤还表现出多次复发、对常规治疗抵抗等特征。因此,评估垂体腺瘤病人的预后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Ki-67指数是临床上判断垂体腺瘤病人预后的常用指标。然而,Ki-67指数能否体现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和预测复发还存在争论。本综述就Ki-67指数与垂体腺瘤的研究现状和悖论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KI-67指数 侵袭性 复发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刺激苍白球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3
作者 黄辉 郑苏月 +4 位作者 谢丽媛 雷剑伟 桑培安 祝新根 卢眀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00-101,F0003,共3页
痉挛性斜颈(cervical dystonia,CD)是一种常见的成人起病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的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颈部扭曲或姿势异常[1]。常见的CD类型有颈外侧屈曲或倾斜、颈后伸、颈前屈和颈水平扭转。据流行病学调查... 痉挛性斜颈(cervical dystonia,CD)是一种常见的成人起病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或持续的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颈部扭曲或姿势异常[1]。常见的CD类型有颈外侧屈曲或倾斜、颈后伸、颈前屈和颈水平扭转。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为1/25万人,欧洲国家约为5.7/10万人,全世界CD的发病率约为0.8/10万人[2];其中发病率在女性较高,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3]。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明显改善药物难治性CD的运动症状[4-6],本文报告1例DBS刺激苍白球治疗药物难治性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痉挛性斜颈 苍白球
下载PDF
全麻对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中电生理及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尹子霄 卢国辉 +6 位作者 罗云云 黄园鹭 郑苏月 吁亚庆 段剑 周东伟 洪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5-691,共7页
目的分析全麻下通过微电极记录(MER)定位对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手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全麻与局麻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双侧STN-DBS手术的31例PD患者资... 目的分析全麻下通过微电极记录(MER)定位对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手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全麻与局麻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双侧STN-DBS手术的31例PD患者资料。9例于全麻下手术(A组),其中4例使用静脉麻醉(A1组),5例使用吸入麻醉(A2组);22例于局麻下手术(局麻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MER指标(包括STN放电频率、STN记录长度、最大靶点误差),以及术后6个月疗效。同时对患者术前基线特征与放电频率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改善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局麻组、A1组和A2组放电频率依次为(51.42±6.281Hz、(35.79±7.02)Hz和(43.18±5.87)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81,P=0.000),其中局麻组放电频率最高,与A1组和A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A1组和A2组STN记录长度依次为(5.48±0.33)mm、(5.06±0.15)mm和(5.22±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5,P=0.027),其中局麻组STN记录长度显著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靶点误差最高,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0,P=0.853)。术后6个月随访时。全麻及局麻患者UPDRS-Ⅲ评分、Schwab-England评分均显著改善,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均显著降低。与局麻组比较,全麻组患者Hoehn&Yahr分期改善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关系(r=0.539,P=0.002),年龄和UPDRS-Ⅲ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关系(r=-0.572,P=-0.001),术前LEDD和UPDRS-Ⅲ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r=0.725,P=-0.000)。结论全麻下通过MER定位行双侧STN—DBS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与局麻手术患者无明显差异,其中吸入麻醉较静脉麻醉对患者电生理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电生理记录 全身麻醉 七氟醚
原文传递
分子遗传技术在血吸虫变异方面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郑苏月 李飞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0-91,105,共3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血吸虫遗传变异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血吸虫遗传变异分析的分子技术主要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微卫星锚定PCR(SSR-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血吸虫遗传变异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用于血吸虫遗传变异分析的分子技术主要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RAPD)、微卫星锚定PCR(SSR-PCR)、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等。本文主要就这些分子遗传技术在血吸虫变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分子技术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越 郑苏月 洪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8-1180,共3页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表皮源性良性肿瘤,多在儿童和成人的鞍上和鞍内生长。由于毗邻重要复杂结构,手术难度较大。颅咽管瘤的形成及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显示,牙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CTNNB1基因...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表皮源性良性肿瘤,多在儿童和成人的鞍上和鞍内生长。由于毗邻重要复杂结构,手术难度较大。颅咽管瘤的形成及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显示,牙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CTNNB1基因及乳头状型颅咽管瘤中的BRAF基因发生突变,这奠定了颅咽管瘤发病机制中的相关分子机制。本文就颅咽管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BRAF基因 分子生物学机制 牙釉质 发病机制 手术难度 鞍内 乳头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