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数字时代重新思考续集电影--评《续集电影:从好莱坞到宝莱坞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续集电影在电影史上一直占据着独特地位。早在1904年,梅里爱就根据他两年前的电影《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创作了含有续集意味的《不可能的旅行》
关键词 电影史 理论与实践 续集 重新思考 数字时代 宝莱坞 好莱坞 1904年
原文传递
控制观众情绪--评《感动观众:美国电影与观众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0,共1页
大概每位电影观众都会对看电影时特殊的情绪体验印象深刻——或许是开怀大笑.也或许是深深的恐惧.又或者悲伤哭泣.甚至还会对哭泣感到不好意思。对这些观影过程中情绪体验的描述经常出现在观众日记,或进入新闻报道和即时性影评来作... 大概每位电影观众都会对看电影时特殊的情绪体验印象深刻——或许是开怀大笑.也或许是深深的恐惧.又或者悲伤哭泣.甚至还会对哭泣感到不好意思。对这些观影过程中情绪体验的描述经常出现在观众日记,或进入新闻报道和即时性影评来作为判断一部电影优劣的指标之一.但在学术研究中却长期缺席。在西方电影研究传统中,对观众情感体验有两种极端态度。部分学者认为私人情感经验与理性、逻辑思考对立.认为各异的个体经验不值得研究.也无从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情绪 美国电影 情感经验 情绪体验 电影观众 学术研究 新闻报道 电影研究
原文传递
从哲学的角度看电影,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人生——评《存在主义电影》 被引量:2
3
作者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153,共1页
近年来,关于电影和哲学关系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不过进入学者视野的多数还是如《骇客帝国》(The Matrix)、《记忆碎片》(Memento)这样的商业片。而本书作者威廉姆·帕默洛(William C.Pamertleau)则认为,存在主义哲学更适合通... 近年来,关于电影和哲学关系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不过进入学者视野的多数还是如《骇客帝国》(The Matrix)、《记忆碎片》(Memento)这样的商业片。而本书作者威廉姆·帕默洛(William C.Pamertleau)则认为,存在主义哲学更适合通过所谓的艺术影片(arthouse film)来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哲学 人生经验 电影 《骇客帝国》 《记忆碎片》 关系问题 商业片 影片
原文传递
重新思考电影保护——评《拯救电影:保护政策》
4
作者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54,共2页
提到“电影保护”,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拷贝重新恢复老电影“原貌”、从易燃片转换到安全片基,以及电子化影片等。因此,人们也通常认为电影保护仅仅是电影资料馆和档案馆内专业人员的责任。事实上... 提到“电影保护”,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拷贝重新恢复老电影“原貌”、从易燃片转换到安全片基,以及电子化影片等。因此,人们也通常认为电影保护仅仅是电影资料馆和档案馆内专业人员的责任。事实上,在此观念意识下,电影保护的前提往往被忽视,即哪些影片需要被保护。显然,并非所有影像资料都有保存价值,选择标准取决于人们如何认识电影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更直接关系到不同群体的集体记忆塑造和对历史的理解与传承。由此,除电影档案专业人员外,其他与文化、政治、电影产业相关的群体也应参与电影保护标准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政策 老电影 重新思考 档案专业人员 电影资料馆 观念意识 保存价值 影像资料
原文传递
推进国产电视剧出口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6
5
作者 涂彦 郑荠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0,共6页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如何走向海外,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期"理论前沿"栏目涂彦、郑荠的文章《推进国产电视剧出口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探讨了国产电视剧难以出口海外的原因,并提出了国产电视剧扩大海外传播的对策。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国产电视剧 中国 文化“走出去” 出口 传播学者 跨文化传播 麦克卢汉
原文传递
续集电影的票房收益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苏曼.巴萨瑞 萨博冒.查特基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6,共5页
本文将"续集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型产品的品牌延伸来研究,并且对比了续集电影的票房(收益)与原电影票房,研究了原电影与续集电影之间的间隔时间长度和续集电影的部数是否会影响到续集电影的票房表现等问题。
关键词 电影票房 续集 收益 调查 品牌延伸 时间长度 娱乐型
原文传递
不再是他们自己?——构建数码制作的遗腹“表演”
7
作者 丽莎.伯德 郑荠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银幕演出常常被技术所转换,以碎片形式记录并重组以创造连贯角色。演出可在演员去世后被数码技术所创造——截取演员的面孔并嫁接到替身的身体上,或者重新将他作品中的元素融合进其他作品。那么,在多大程度上来说,数码制作的遗腹"... 银幕演出常常被技术所转换,以碎片形式记录并重组以创造连贯角色。演出可在演员去世后被数码技术所创造——截取演员的面孔并嫁接到替身的身体上,或者重新将他作品中的元素融合进其他作品。那么,在多大程度上来说,数码制作的遗腹"表演"展现了我们对于银幕演出和演出者在场观念的转变、打破或延续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技术 “表演” 制作 演出 银幕 演员 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