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生成式文学的创作试验与文本解读
1
作者 郑迦文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作品为例,研究其人机交互式写作的基本策略、当前AI生成式写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解读AI生成式文学创作的具体文本,分析AI生成式写作带来的文本解读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生成式写作 创作试验 ChatGPT AIGC 文本解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空间: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空间维度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迦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4-167,共4页
由于城市发展而带来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在本质上使得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望和需求被掩盖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公共性缺失的表象之下。单纯地从物理层面的公共空间来考量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终要实... 由于城市发展而带来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在本质上使得人们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渴望和需求被掩盖在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公共性缺失的表象之下。单纯地从物理层面的公共空间来考量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终要实现的文化治理功效--城市公共精神的塑造问题。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空间维度之引入将有助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多个维度上的展开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公共空间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空间
下载PDF
香港文化空间的镜像建构——从小说《对倒》到电影《花样年华》 被引量:4
3
作者 郑迦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5,共6页
从小说《对倒》到电影《花样年华》,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情节到表现方式,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的相似。但是,具体到电影的镜头设置、电影拍摄的技法却又在"对倒"的构思上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或许真正贯穿其中的,是他们对香港本... 从小说《对倒》到电影《花样年华》,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情节到表现方式,两者似乎没有任何的相似。但是,具体到电影的镜头设置、电影拍摄的技法却又在"对倒"的构思上取得了相当的一致性。或许真正贯穿其中的,是他们对香港本土文化处境的思考和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电影 《花样年华》 刘以鬯小说 《对倒》 香港本土文化空间
下载PDF
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学术期刊新媒体建设问题及对策——以48家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CSSCI来源期刊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郑迦文 《阅江学刊》 2019年第6期104-109,共6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学术期刊的新媒体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应对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学术期刊新媒体构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全国48家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学术期刊的新媒体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应对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学术期刊新媒体构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全国48家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CSSCI来源期刊新媒体建设的具体实践可见,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基于自身的媒介特点,构建符合学术传播规律、适应时代要求同时又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全媒体传播格局是当务之急。学术期刊的新媒体构建不仅要打破既有思维惯性,突出学术性、专业性,而且还应采取多种策略,通过明确定位、精准推送、重视互动、深度合作等具体方式建设自身的新媒体形态及传播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新媒体 学术期刊 移动传播 全媒体传播
下载PDF
乡土的消失: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叙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迦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五四"新文学时期既开创了乡土文学的类型,也奠定了乡土文学的三个基本叙事品格。而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乡土小说",在对乡土社会的文学还原中,其实探讨了"乡土社会"内核失却的原因,基于乡村"... "五四"新文学时期既开创了乡土文学的类型,也奠定了乡土文学的三个基本叙事品格。而20世纪90年代异军突起的"新乡土小说",在对乡土社会的文学还原中,其实探讨了"乡土社会"内核失却的原因,基于乡村"超稳定文化结构"的瓦解和改变。考察近年来文学创作中的乡土题材作品,可以发现在虚构和非虚构的乡土叙事的两端,剩下的是作家回望中的忧虑和焦虑,乡土想象被非虚构的纪实性乡村描写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叙事 超稳定文化结构
下载PDF
民间故事与史诗建构——从叙事模式看《亚鲁王》的民族、民间构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迦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7,共5页
从《亚鲁王》被发掘和整理、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众多,然而作为史诗的《亚鲁王》,真正从文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的文章却鲜见。如果我们将《亚鲁王·史诗颂译》部分看作一个"事件",而将亚鲁王的民间传说形式看做一个"过... 从《亚鲁王》被发掘和整理、出版以来相关研究众多,然而作为史诗的《亚鲁王》,真正从文学的角度切入进行研究的文章却鲜见。如果我们将《亚鲁王·史诗颂译》部分看作一个"事件",而将亚鲁王的民间传说形式看做一个"过程"的话,在史诗与民间故事两个维度上考察《亚鲁王》的叙事模式,则可以发现:《亚鲁王》的叙事程式杂糅了创世、征战以及迁徙的叙事程式;着力呈现的是"人的英雄",他兼具了勇敢、成功和失败、挫折,智慧与狡诈;叙事的回环往复,强调了挫折与苦难的主题,从而构建起以"苦难"为核心的民族想象;而民间叙事,则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属于本土的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鲁王 民族史诗 叙事程式 民间故事类型
下载PDF
鲁迅自我的找寻——《秋夜》的再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郑迦文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秋夜》的矛盾与奇鹜,历来是研究者解读的重点。单纯地进入文本,会发现《秋夜》中除了矛盾的形象之外,极为显著的一点在于空间界限的混淆与模糊。在其中,鲁迅先生有意地回避了对空间隔断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主观化的时空想象,体现了找寻... 《秋夜》的矛盾与奇鹜,历来是研究者解读的重点。单纯地进入文本,会发现《秋夜》中除了矛盾的形象之外,极为显著的一点在于空间界限的混淆与模糊。在其中,鲁迅先生有意地回避了对空间隔断的描写,展现出一种主观化的时空想象,体现了找寻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夜》 空间间隔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现实依据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迦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需求有其特殊性,而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道路,即民族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城乡统筹发展,互通共享,尽管目前只是理论上的尝试和探讨,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城乡差距,城乡一... 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需求有其特殊性,而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道路,即民族地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城乡统筹发展,互通共享,尽管目前只是理论上的尝试和探讨,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导向以及城乡人口构成的变化,还有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等分别为民族地区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提供了现实依据、理论依据、需求依据和产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统筹
下载PDF
期刊评价体系与非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翟宇 郑迦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以核心期刊评价系统为主的期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决定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决定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上更是成为了关键性的变量。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非高校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尤其需... 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以核心期刊评价系统为主的期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决定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在决定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上更是成为了关键性的变量。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非高校类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尤其需要思考新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核心期刊对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基本的趋势仍是要回归其作为行业评价体系的本来面貌的话,学术期刊就必须在重视核心期刊评价系统为主的期刊评价体系的遴选标准的同时,摆脱自我设限、完全跟着核心期刊指挥棒走的境地,以办好刊物提高刊物的生存能力为根本,更多地去找寻或者追求那些能够从根本上办好刊物的长久办法。这对于那些生存境遇遇到了问题的非高校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来说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期刊 生存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遴选标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迦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246,共5页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种保...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种保护模式——服务性保护。但是,这一模式论在国家大力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应当进行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服务性保护,是基于基层公共精神、公共文化的塑造上已经发挥和必须发挥的"文化治理"功能上的互为所用及路径整合。公共精神的发现与重塑是其核心内容,调动广大群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是服务性保护实施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文化服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服务性保护
原文传递
文化下乡与精神进城——民族地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面向及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迦文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送文化下乡"在我国的文化政策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不少地方也出现相关活动流于形式,"送文化下乡"因为没有结合农民的处境化经验而出现"下不了乡"的现象。与此同时... "送文化下乡"在我国的文化政策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在不少地方也出现相关活动流于形式,"送文化下乡"因为没有结合农民的处境化经验而出现"下不了乡"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尽管在身体上早已融入城市,但在精神上仍然无法"进城"。因此,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在制度构建及策略安排上,有必要突破行业、面向上的藩篱,进行体系性、系统化构建的思考,而这恰恰也正是"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着重强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文化下乡 农民工 公共文化服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模式研究
12
作者 郑迦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4期206-206,共1页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相关研究者一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归纳为三种模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以及整体性保护。也有研究者从部分地区将其与公共文化服务整合起来的实践出发,归纳出第四种保护模式——服务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创新模式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服务整合 公共文化 保护模式 研究者 生产性
原文传递
阎连科《受活》“回家”主题的建构
13
作者 郑迦文 《学周刊(上旬)》 2014年第8期217-217,共1页
诞生于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紧张关系之中的《受活》,内容新颖结构别致。它通过两种时空的建构与打破,表现了现代人精神的探求超越,以及找寻精神归属的艰辛。以两种时空构成及其相应的生存方式的对照,展现了"作家内心的真实";在... 诞生于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紧张关系之中的《受活》,内容新颖结构别致。它通过两种时空的建构与打破,表现了现代人精神的探求超越,以及找寻精神归属的艰辛。以两种时空构成及其相应的生存方式的对照,展现了"作家内心的真实";在人物戏拟行为中磨灭荒诞与崇高的距离,凸现了"回家"的主题在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对立 历史真实 《受活》阎连科小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