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框架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海燕 郑钰清 张旭辉 《现代食品》 2017年第24期1-3,共3页
食品安全是近几年理论界和食品监管部门及消费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前几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上来解决。为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众多目光都转向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环节。鉴于生鲜食品的质量特性,具... 食品安全是近几年理论界和食品监管部门及消费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前几年,因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甚至上升到法律层面上来解决。为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众多目光都转向农产品的运输和仓储环节。鉴于生鲜食品的质量特性,具有农产品保鲜及保质功能的冷链物流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农产品 冷链物流
下载PDF
胶囊剂型保健食品生产过程微生物分布和溯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依钰 陈玲 +6 位作者 郑钰清 刘婷婷 周锦祯 陆永成 陈鉴宇 姚非 郭伟鹏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96,共8页
分别对胶囊剂型保健食品不同时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手部、设备表面进行微生物污染调查,监测车间清洁卫生的质量变化,对典型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掌握各环节微生物菌群构成,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4份... 分别对胶囊剂型保健食品不同时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手部、设备表面进行微生物污染调查,监测车间清洁卫生的质量变化,对典型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掌握各环节微生物菌群构成,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4份人员手部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10 CFU/手,菌落总数介于10-10^(7) CFU/手;132份设备表面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0.4 CFU/cm^(2)(设备表面),菌落总数介于10-10^(4) CFU/cm^(2)。从样本中分离出46株微生物(其中细菌44株,真菌2株)进行菌种鉴定,优势种群为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占比为60.87%,其次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占比均为4.35%。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MALDI-TOF蛋白指纹图谱对分离的类芽胞杆菌进行溯源分析发现在人员手部和设备之间存在交叉污染,且该菌长期定殖用于周转物料的容器表面,对产品质量控制存在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微生物污染 16S rRNA MALDI-TOF MS 溯源分析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志鹏 郑钰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0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卫生队及福州总院476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缬...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卫生队及福州总院476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缬沙坦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但均为达到治疗水平,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率5%,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缬沙坦进行口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论互联网法院在线多元化解机制对现实司法需求的回应
4
作者 陈映彤 简嘉亮 +3 位作者 李双汶 沈韵 王燊园 郑钰清 《区域治理》 2021年第49期68-70,共3页
结合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司法需求的增加,广州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成立,融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各项新技术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应运而生。纵观该模式下的各类新成果,广州互联网法院构建的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 结合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司法需求的增加,广州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成立,融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各项新技术的“互联网+司法”模式应运而生。纵观该模式下的各类新成果,广州互联网法院构建的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受到广泛关注,是本文探寻司法科技时代意义的出发点和比较研究的主要内容,其在对现实司法需求回应的方面存在巨大优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制度上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司法” 广州互联网法院 在线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