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g原子6~3P_1→6~1S_0态的系际交叉跃迁及其6~1P_1态与6~3P 被引量:1
1
作者 翁斯灏 陈肇鹤 +2 位作者 郑锡霖 翁晓隽 赵长根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20-20,19,共2页
Hg原子6 ̄3P_1→6 ̄1S_0态253.652nm紫外辐射是系际交叉跃迁最著名的一例,可归因于其单重态6 ̄1P_1与三重态6 ̄3P_1的组态混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Hg原子的6s6p组态,LS耦合方式仍是其较好描述.
关键词 系统交叉跃迁 组态混合 紫外辐射 汞原子
下载PDF
核四极共振(NQR) 被引量:3
2
作者 翁斯灏 郑锡霖 翁晓隽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1-24,共4页
简述核能级的电四极超精细分裂及核四极共振基本原理,并就与核四极共振应用密切有关的、四极核所在处电场梯度(EFG)张量的来源进行讨论。
关键词 电四极矩 核四极共振 电场梯度
下载PDF
谈谈夫兰克-赫兹实验
3
作者 翁斯灏 郑锡霖 翁晓隽 《物理与工程》 199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一、引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人们从事光谱研究所积累的大量资料,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方面,为1913年玻尔提出原子体系量子态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和进一步的验证;而1914年的夫兰克-赫兹实验则从另一方面即从低速电子与原子在... 一、引言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人们从事光谱研究所积累的大量资料,从电磁波发射或吸收的分立特征方面,为1913年玻尔提出原子体系量子态的存在提供了依据和进一步的验证;而1914年的夫兰克-赫兹实验则从另一方面即从低速电子与原子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能量交换的分立特征上,直接取得了原子激发能的数据,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数 激发能 非弹性碰撞 量子态 夫兰克 选择定则 玻尔 赫兹实验 电子碰撞 弹性散射截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