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谷城市群夏季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冉 谷超 +6 位作者 徐涛 李新琪 殷宝辉 赵雪艳 郑镇森 韩金保 杨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20,共12页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 为研究伊犁河谷城市群不同城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组分特征和来源,于2021年7月19—29日,在伊犁河谷城市群的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简称察县)和霍城县布设6个采样点采集大气PM_(2.5)和PM_(10)样品,对样品中的化学组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进行分析,并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伊犁河谷核心区城市群PM_(2.5)和PM_(10)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22.81±2.79)和(58.81±6.95)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伊宁市和伊宁县的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霍城县和察县的浓度相对较低。化学组分质量重构结果表明,地壳元素是研究期间PM_(2.5)和PM_(10)的主要组分,占比分别为39.8%和54.1%;其次为有机物,占比分别为33.2%和19.8%;二次无机离子在PM_(2.5)和PM_(10)中也有一定占比,分别为20.2%和10.7%。源解析结果表明,PM_(2.5)主要来自二次颗粒物(29.1%)和扬尘源(28.3%)的贡献,工业源(16.1%)、机动车(10.5%)、燃煤源(9.3%)也均有一定贡献;PM_(10)中则以扬尘源的贡献最大(42.3%),远高于二次颗粒物(14.7%)、工业源(14.1%)、机动车(8.4%)和燃煤源(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质量重构 源解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伊犁河谷
下载PDF
电子胃镜加用不同型号透明帽在食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佩武 龚伟 +2 位作者 高俊泽 郑镇森 张耿坤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6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究电子胃镜加用透明帽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食管异物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异物取出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电子胃镜,试验组采用在透明帽辅助下应用电子胃镜,观察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时耐受... 目的探究电子胃镜加用透明帽在食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食管异物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异物取出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电子胃镜,试验组采用在透明帽辅助下应用电子胃镜,观察两组患者异物取出时耐受性、取出所需时间、术野清晰度、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耐受率为98.41%,对照组患者耐受率为87.30%(P<0.05)。试验组上段与中段及下段食管异物患者异物取出所需时间分别为16.25±2.05min,18.65±2.14min,22.26±2.05min,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异物取出成功率为100.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5.2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3例患者异物取出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7%,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2.7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食管异物取出术中,在不同型号透明帽辅助下应用电子胃镜,有助于提升手术操作成功率,同时降低基于操作而引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胃镜 透明帽 食管异物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水平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汉麟 郑镇森 黄凯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3151-3153,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VHC)患者肠道菌群同炎症因子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80例VHC患者,依据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结果不同,分为试验1组(A级,24例)、试验2组(B级,31例)和试验3组(C级,25例),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VHC)患者肠道菌群同炎症因子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80例VHC患者,依据肝功能Child-Pugh改良分级结果不同,分为试验1组(A级,24例)、试验2组(B级,31例)和试验3组(C级,25例),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粪便样本检测肠道菌群,采集各组静脉血样测定炎症因子与肝功能水平,比较观察各组指标差异,Spearman系数分析组间指标相关性。结果:试验1、2、3组乳杆菌、双歧杆菌、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呈递减趋势;试验1、2、3组肠杆菌、梭菌、肠球菌、IL-6、IL-8、TNF-α、TGF-β、TBil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分析,乳杆菌、双歧杆菌与IL-6、IL-8、TNF-α、TGF-β、TBil呈负相关,与ALB呈正相关;肠杆菌、梭菌、肠球菌与IL-6、IL-8、TNF-α、TGF-β、TBil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HC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性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会增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重患者肝功能损害,应引起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肠道菌群 炎症因子 肝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无创性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汉麟 郑镇森 黄酋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8-340,346,共4页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肝纤维化-4指数(FIB-4)、Forns指数、APGA指数、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RPR)等无创性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肝纤维化-4指数(FIB-4)、Forns指数、APGA指数、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RPR)等无创性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7月行肝穿刺活检的CHB患者846例,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APRI、FIB-4、Forns、APGA、RPR水平与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肝组织病理分级及分期患者APRI、FIB-4、Forns、APGA、RP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Forns、APGA、RPR五种无创性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呈正相关(P<0.01)。APRI、FIB-4、Forns、APGA、RPR诊断肝显著纤维化的AUC分别为0.794、0.772、0.746、0.895、0.864,各指标联合诊断AUC为0.931。结论:RPR、APGA对CHB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可同时联合应用其他无创指标共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穿刺活检 无创性指标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应用PPI疗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汉麟 郑镇森 黄凯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4期3812-3815,共4页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组(甲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PPI)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组(甲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组(乙组)15例、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组(丙组)30例,比较各组临床特点,对乙组、丙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影响质子泵抑制剂疗效的因素。结果甲组年龄为(42.15±5.26)岁,低于乙组、丙组(48.15±5.45)岁、(46.35±5.3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异物感、持续清嗓、咽喉烧灼感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且组间食管外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体质量指数、饮酒率分别为(23.73±2.05)kg/m²、38.89%(7/18),均高于无效组(22.12±2.11)kg/m²、14.81%(4/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吸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状患者年龄高于无食管外症状患者,且咽喉异物感为最常见症状。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患者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外症状 临床特点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和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凯涛 黄潮添 郑镇森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和延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延迟干预组和对照组3组。早期干预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2~... 目的观察早期和延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干预的最佳时机。方法将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延迟干预组和对照组3组。早期干预组2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2~4 d内通过鼻空肠管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延迟干预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入院5 d后通过鼻空肠管予以延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20例仅予以常规治疗和肠外营养。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治疗14 d后的血清白蛋白、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急性生理功能、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Ⅱ评分),并比较患者细菌或真菌感染、胰周脓肿、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早期干预组和延迟干预组的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CRP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CRP亦低于延迟干预组(P〈0.05或0.01)。早期干预组细菌或真菌感染、胰周脓肿、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延迟干预组的细菌或真菌感染、胰周脓肿、多脏器功能不全均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细菌或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延迟干预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循环稳定条件下,早予以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早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汉麟 郑镇森 黄凯涛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Hp感染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Hp感染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三联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采用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的呼气氢浓度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呼气氢浓度基础值、餐后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BO呈阴性;试验组治疗后7 d、14 d呼气氢浓度基础值、餐后20 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120 min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呼气氢浓度增大超过12×10-6,SIBO呈阳性。结论常规三联疗法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有效降低葡萄糖氢呼气试验阳性率,防治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葡萄糖氢呼气试验
下载PDF
酪酸梭菌联合葛根芩连加减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佩武 高俊泽 +1 位作者 郑镇森 孙钟和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34-436,440,共4页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在应用5-ASA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联合葛根芩连加减汤,观察其疗效及血清相关炎症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0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同期随机选择10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在应用5-ASA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联合葛根芩连加减汤,观察其疗效及血清相关炎症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将20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实验组(100例),同期随机选择100例健康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柳氮磺胺吡啶或美沙拉嗪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酪酸梭菌联合葛根芩连加减汤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比较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相关炎症分子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PR)、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O.05);两组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CPR、IL-2、IL-6、IL-10和TNF-α的血清表达水平均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组织学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关炎症分子在UC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5-ASA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联合葛根芩连加减汤对UC患者有明显改善相关炎症分子表达水平,提高UC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 葛根芩连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分子 疗效
下载PDF
伊宁市夏季大气臭氧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
9
作者 王文婷 谷超 +5 位作者 李丽明 李新琪 郑镇森 耿春梅 王晓丽 杨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8-677,共10页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_(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_(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_(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_(3)生成潜势(OFP)...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_(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_(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_(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_(3)生成潜势(OFP)、·OH反应速率(k·OH)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这3个指标共同分析可知,烯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是影响O_(3)生成的关键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且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对O_(3)的生成贡献也不容忽视.基于RIR分析发现优控VOCs物种主要为乙醛、乙烯和丙烯等;②由盒子模型模拟可知,伊宁市O_(3)受到本地光化学生成和区域输出作用共同影响,且HO_(2)·+NO和·OH+NO_(2)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O_(3)光化学生成和去除贡献最大;③基于RIR(NO_(x))/RIR(AVOC)和EKMA共同表明,伊宁市夏季O_(3)生成主要处于过渡区且靠近VOCs控制区.不同削减情景模拟表明,AVOC和NO_(x)协同减排能有效降低当地O_(3)体积分数,其中AVOC减排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区域类似城市大气O_(3)污染管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0-D盒子模型 MCMv3.3.1化学机制 O_(3)生成敏感性 减排情景模拟
原文传递
华北工业城市夏季大气臭氧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镇森 窦建平 +4 位作者 张国涛 李丽明 徐勃 杨文 白志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1-1829,共9页
为了分析工业城市臭氧(O_(3))污染的特征及形成机制,2021年6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开展了综合观测,利用盒子模型(基于MCMv3.3.1化学机制)探究O_(3)前体物削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O_(3)污染时期伴随静稳、高温低湿和强辐射等气象条件,含... 为了分析工业城市臭氧(O_(3))污染的特征及形成机制,2021年6月在华北平原淄博市开展了综合观测,利用盒子模型(基于MCMv3.3.1化学机制)探究O_(3)前体物削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O_(3)污染时期伴随静稳、高温低湿和强辐射等气象条件,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和烯烃等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对O_(3)生成潜势(OFP)和_(·OH)反应速率(k_(·OH))贡献率最大;(2)模型研究发现O_(3)主要受本地光化学生成和以输出性为主的区域传输影响,本地污染管控对降低O_(3)污染更为重要;(3)污染时期高浓度的_(·OH)(10×10^(6)cm^(-3))和HO_(2)·(14×10^(8)cm^(-3))引发局地瞬时O_(3)生成速率高值(峰值36×10^(-9)h^(-1)),HO_(2)·+NO和_(·OH)+NO_(2)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Ox光化学生成(63%)和去除(50%)收支贡献最大;(4)相比于非污染时期,污染时期O_(3)生成控制分区更倾向于氮氧化物(NO_(x))控制区,基于不同排放情景的模拟结果进一步说明以NO_(x)减排为重点的协同减排策略能够有效控制当地O_(3)污染,该方法也可为我国其他城市O_(3)精准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盒子模型 MCMv3.3.1化学机制 O_(3)-NO_(x)-VOC敏感性 臭氧减排情景模拟
原文传递
天津市冬季道路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国涛 殷宝辉 +8 位作者 白雯宇 郭丽瑶 王智宇 张楠 郑镇森 张利文 杨文 韩斌 白志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67-4474,共8页
使用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对天津市南开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数浓度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为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1月6日早高峰时段(07:30~09:20);结合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冬季道路环境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冬季道路环... 使用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对天津市南开区道路环境颗粒物数浓度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为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1月6日早高峰时段(07:30~09:20);结合温度和相对湿度,探究冬季道路环境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天津市冬季道路环境颗粒物总数浓度平均值为502 cm^(-3),主要集中在0.25~0.50μm粒径段,呈现单峰分布,峰值在0.28~0.30μm粒径段.不同时间尺度下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趋势相同,但相同粒径段数浓度存在差异.机动车活动水平是不同工作日道路颗粒物数浓度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机动车尾号组合有利于降低道路颗粒物总数浓度高值出现的概率.颗粒物数浓度与温度和相对湿度呈现正相关关系,颗粒物总数浓度和峰值粒径数浓度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高相对湿度条件下,由于吸湿增长,数浓度峰值粒径会有所增大.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道路环境颗粒物数浓度进行来源解析,得到道路尘、刹车与轮胎磨损和机动车尾气管排放老化这3个主要来源.道路尘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8.6%,主要分布在5.00μm以上粒径段;刹车与轮胎磨损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2.8%,粒径集中在0.80~4.00μm;机动车尾气管排放老化来源对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率为88.5%,贡献率占比最大,粒径集中在0.25~0.65μm.道路旁颗粒物主要与机动车活动有关,同时温湿度也会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环境 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源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