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通技巧在急诊科的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雪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7年第10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建立良好和谐的急诊科护患关系中的运用。方法:护理人员要主动克服护患沟通关系中存在的不足,科学运用沟通技巧处理好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关系,以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结果: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 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建立良好和谐的急诊科护患关系中的运用。方法:护理人员要主动克服护患沟通关系中存在的不足,科学运用沟通技巧处理好与病人和病人家属的关系,以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结果: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结论:有效的沟通在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技巧 急诊科 护患关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琪 陈培贤 +2 位作者 郭雅丽 郑雪瑛 陈慎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在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后第30、60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分...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关系。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在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在治疗后第30、60天抽取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细胞功能(HOM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PG=10.386,tHbA1C=7.420,tLn(HOMA-IR)=6.034,tLn(HOMA-IS)=-7.429;均P<0.05);空腹胰岛素(FIN)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FIN=0.618,P>0.05)。治疗前HbA1C与FPG呈正相关(r=0.723,P<0.05),与FIN呈负相关(r=-0.333,P<0.05),且有线性回归关系(R2=0.616,P<0.05)。治疗前、后HbA1C差值与血药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297,P<0.05),而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之间无线性相关(r=-0.058,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后,随着血药浓度升高,HbA1C下降幅度增大。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药物浓度与给药剂量之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二甲双胍 疗效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浸润性突眼的疗效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立曙 林晖榕 +2 位作者 郑雪瑛 张丽玲 陈慎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浸润性突眼的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将就诊的176例浸润性突眼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强的松治疗、硫唑嘌呤治疗、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与疗效、疗程、影响突眼疗效相关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浸润性突眼的疗效及临床特点。方法将就诊的176例浸润性突眼患者分为3组,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强的松治疗、硫唑嘌呤治疗、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与疗效、疗程、影响突眼疗效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组疗效最好(P<0.05),且两药有协同作用。眼部病变活动度高者,疗效好于眼部病变活动度低者(P<0.05)。结论病情的改善与眼部病变活动度有关,强的松和硫唑嘌呤联合用药是治疗浸润性突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突眼 强的松 硫唑嘌呤
下载PDF
家庭教育对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纪文英 郑育滨 +3 位作者 陈慎仁 郑雪瑛 王小艳 谢小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调查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972名10~15岁学生及其父母参与配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母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达到90.7%。有正确糖尿病知识的父母其子女总体对糖尿病的认识回答“... 目的调查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认知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972名10~15岁学生及其父母参与配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母对糖尿病的知晓率达到90.7%。有正确糖尿病知识的父母其子女总体对糖尿病的认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的比率为36.3%~90.1%。非肥胖组和肥胖组学生的父母对孩子营养状态的错误评价率达到5.3%和32.6%,而两组学生对自身营养状态的错误评价率分别达到13.9%和14%。有及无糖尿病家族史这两组父母对于糖尿病的遗传性及糖尿病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回答的正确率均较低。结论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地普及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才能有效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糖尿病 肥胖 儿童 青少年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和糖代谢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立曙 郑雪瑛 +2 位作者 何娟 陈永松 陈慎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率(2.5%)高于对照组(0.9%)。按性别分层后两组间男性患者低血糖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C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糖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HCC患者低血糖症高,且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年龄有关:低血糖症更可能是年轻HCC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
下载PDF
13637例新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与干预 被引量:4
6
作者 纪文英 郑雪瑛 +4 位作者 陈慎仁 张庆英 陈永松 陈立曙 郑育滨 《现代医院》 2009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了解汕头市区恶性肿瘤疾病构成特点,为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特点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7年13 637例新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顺位和性别年龄分布。结果胃食管癌和肺癌在恶性肿瘤构成... 目的了解汕头市区恶性肿瘤疾病构成特点,为掌握肿瘤流行病学特点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2003~2007年13 637例新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顺位和性别年龄分布。结果胃食管癌和肺癌在恶性肿瘤构成中仍然居前列,其中男性前三位恶性肿瘤为:胃癌、肺癌、食管癌;女性前三位为:乳腺癌、胃癌、肺癌。男女比例为6∶4。恶性肿瘤确诊年龄(54.83±16.59)岁,男性平均年龄为(57.00±16.32)岁,女性平均年龄为(51.52±16.44)岁。结论汕头市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胃食管癌、肺癌仍是汕头市恶性肿瘤防治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恶性肿瘤 构成特点 流行病学
下载PDF
5例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诱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监护 被引量:2
7
作者 纪文英 郑爱英 +2 位作者 郑雪瑛 陈慎仁 杨毅华 《现代医院》 2009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病人血液透析发生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及护理重点。方法对64例ESDN实施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重点总结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心电监护、早期心脏护理的重点及效果。结果ESDN血...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病人血液透析发生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及护理重点。方法对64例ESDN实施血液透析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重点总结其中5例发生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心电监护、早期心脏护理的重点及效果。结果ESDN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好发时间为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0.5~4.0h内。在血液透析过程行心电监护及透析后心脏病监护,加强心脏护理可及时发现心肌梗死并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提示对ESDN病人透析过程中及透析后应常规行心电监护及心脏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ESDN) 血液透析 心肌梗死 心脏病监护(Coronary Care CC)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初诊肝细胞癌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倪伟锋 郑雪瑛 陈慎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76,共2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诊肝细胞癌(HCC)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诊HCC的患者,根据不同降糖药物使用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足量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4例未足量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初诊肝细胞癌(HCC)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2型糖尿病合并初诊HCC的患者,根据不同降糖药物使用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足量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4例未足量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起病时HCC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短,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低,晚期HCC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量使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HCC时HCC的病情较轻,2型糖尿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与初诊HCC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格列美脲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许琪 郑雪瑛 陈慎仁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5期19-20,42,共3页
目的评价单用格列美脲或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T2DM患者中20例接受格列美脲单药治疗(4 mg/d),20例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500 mg/d)治疗,两组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 mg... 目的评价单用格列美脲或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T2DM患者中20例接受格列美脲单药治疗(4 mg/d),20例接受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1500 mg/d)治疗,两组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治疗16周。结果两组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显著降低(P<0.01),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显著提高(P<0.05),加用西格列汀后低血糖风险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少。结论格列美脲单用或联合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后,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西格列汀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慧 吕婧 +6 位作者 艾鹤英 严晋华 郑雪瑛 章燕 刘莉 翁建平 姚斌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324-2326,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与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中53例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进行生...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其与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的相关性。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中53例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使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的EQ-VAS平均得分为(67.40±9.94)分,低于中国普通城乡居民水平(城市居民83.73分、农村居民79.74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家庭经济收入、血糖监测频率与患者父母生活质量相关(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患者的父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未达标患者(EQ-5D-5L得分0.92 vs 0.85,P=0.043)。结论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父母生活质量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相关,医务人员应重视并加强对患者父母进行相应干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患者父母 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 EQ-5D-5L
下载PDF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宇 郑雪瑛 +7 位作者 杨黛稚 凌萍 魏雪盈 刘子瑜 林琼艳 严晋华 翁建平 骆斯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7-473,共7页
目的糖尿病肾病(DKD)与1型糖尿病(T1DM)患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成人T1DM患者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因素,构建UACR升高预判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 目的糖尿病肾病(DKD)与1型糖尿病(T1DM)患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成人T1DM患者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因素,构建UACR升高预判模型.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符合标准的成年T1DM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和临床指标.根据UACR水平将患者分为UACR正常组(UACR<30 mg/g)和UACR升高组(UACR≥30 mg/g),比较组间人群基本特征,筛选UACR升高相关因素.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ACR的主要相关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预判UACR升高概率.结果共纳入495例患者,平均年龄(34.44±11.65)岁,平均病程(7.83±6.22)年,女性296例(59.8%).分组后UACR正常组纳入385例(77.8%),UACR升高组110例(22.2%).组间比较发现UACR相关因素包括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静息心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估算的葡萄糖处置率对数值(lneGDR)、是否合并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lneGDR是UACR升高的保护因素[OR=0.33(95%CI,0.17~0.60),P<0.05],静息心率[OR=1.03(95%CI,1.00~1.05),P<0.05]和是否合并高血压[OR=2.17(95%CI,1.29~3.63),P<0.05]是危险因素.校正糖尿病病程后,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提示,随着lneGDR降低(IR越严重)、静息心率增快、病程增加、高血压出现,患者UACR升高概率增大.结论我国成人T1DM患者UACR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或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静息心率、控制血压以降低UACR升高发生概率,为成人T1DM患者预防和控制DKD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比肌酐比值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CYP21A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及多基因突变的男性无精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龚一昕 丁宇 +1 位作者 骆斯慧 郑雪瑛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84-288,共5页
CYP21A2基因突变可引起21-羟化酶缺乏症,导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性腺发育异常。根据CYP21A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21-羟化酶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成年患者常以生育障碍为首诊原因。CYP21A2基因突变同时合并多基因突变的复杂病... CYP21A2基因突变可引起21-羟化酶缺乏症,导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性腺发育异常。根据CYP21A2基因突变位点不同,21-羟化酶缺乏症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成年患者常以生育障碍为首诊原因。CYP21A2基因突变同时合并多基因突变的复杂病例,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报道1例CYP21A2基因c.518T>A/c.293-13A>G复合杂合突变的男性无精症病例,该患者合并DNAJB13/DNAI1/QRICH2J/FSIP2/HYDIN多基因突变,临床表型为男性不育症,经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获得生精功能。该病例丰富了有关男性不育症的基因型,也为此类复合杂合基因突变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1A2基因 21-羟化酶缺乏症 无精子症 突变 病例报告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全孕程持续葡萄糖监测参数及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
13
作者 李先铭 龚一昕 +5 位作者 凌萍 严晋华 骆斯慧 郑雪瑛 杨黛稚 王超凡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全孕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参数及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1家医院招募T1DM合并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全孕程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参数及产前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1家医院招募T1DM合并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GM监测孕期血糖,记录产前2 h毛细血管血糖和新生儿结局。本研究纳入完成全孕程CGM的T1DM患者73例,根据分娩后新生儿血糖值(新生儿低血糖定义为新生儿血糖<2.2 mmol/L),分为新生儿低血糖组(14例)和新生儿血糖正常组(59例)。比较两组间全孕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CGM血糖参数[平均血糖、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 1>7.8 mmol/L、TAR 2>13.9 mmol/L)、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异系数(CV)]、产前2 h血糖水平、分娩时孕周以及新生儿结局[出生体重、出生身长、早产率、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入住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相较新生儿血糖正常组,新生儿低血糖组孕母孕早期日间平均血糖[分别为(6.91±0.71)和(6.38±0.81)mmol/L, t=2.041, P<0.05]、孕早期TAR 2[分别为0.81%(0,4.36%)和0(0,0.64%), Z=2.064, P<0.05]、孕早期MAGE[分别为(6.42±3.24)和(4.60±1.67)mmol/L, t=2.137, P<0.05]、产前2 h血糖水平[分别为(7.75±2.22)和(6.13±2.10)mmol/L, t=2.324, P<0.05]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低血糖组的早产率[分别为35.71%(5/14)和11.86%(7/59), χ^(2)=4.686, P<0.05]和NICU入住率[分别为71.43%(10/14)和32.20%(19/59), χ^(2)=5.725, P<0.05]高于新生儿血糖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母产前2 h血糖是新生儿低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OR=2.23,95%CI 1.09~4.54, P<0.05)。 结论:T1DM患者孕早期平均血糖、TAR和MAGE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相关,产前2 h血糖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持续葡萄糖监测 产前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手机APP的院内外综合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王璟 龚一昕 +8 位作者 王沁 李先铭 刘昱婕 康蓉 王群华 陈素玉 骆斯慧 翁建平 郑雪瑛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0-437,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孕期院内外综合管理对其孕期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至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注册我国首个GDM院内外管理... 目的探讨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孕期院内外综合管理对其孕期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至1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注册我国首个GDM院内外管理互联网服务平台——糖妈妈APP的GDM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注册APP到完成当次分娩时间段内的APP总体使用活跃度(由血糖监测频率、线上沟通频率、课程学习频率总和组成),并基于此结果将GDM患者分为高活跃度组和低活跃度组。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教育程度、控糖方式、产次,体重和身高并计算孕前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并计算HbA_(1c)达标率(HbA_(1c)<6%),孕产妇结局[妊娠期体重增加(GWG)、剖宫产],新生儿结局[大于胎龄儿(LGA)、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住院费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P总体使用活跃度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共纳入GDM患者616例。其中,高活跃度组308例,低活跃度组308例。与低活跃度组相比,高活跃度组GDM患者孕晚期HbA1c较低[分别为(5.6±0.4)%和(5.5±0.4)%,t=-2.341,P=0.020],孕晚期HbA1c达标率较高[分别为81.1%(154/190)和89.9%(186/207),χ^(2)=6.243,P=0.012],GWG较少[分别为(12.7±5.7)和(11.1±5.7)kg,t=-3.469,P=0.001];高活跃度组剖宫产[分别为53.9%(166/308)和45.1%(139/308),χ^(2)=4.734,P=0.030]、LGA[分别为23.1%(71/308)和11.7%(36/308),χ^(2)=13.855,P<0.001]、巨大儿[分别为14.3%(44/308)和8.8%(27/308),χ^(2)=4.601,P=0.032]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分别为14.9%(46/308)和9.1%(28/308),χ^(2)=4.976,P=0.026]发生率较低,新生儿住院费用较少[分别为5740.0(4465.8,7292.6)元和5304.9(4219.0,5901.2)元,Z=-2.383,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程度、控糖方式、产次后,GDM患者APP总体使用活跃度高是孕晚期HbA1c达标率增加(OR=2.20,95%CI 1.17~4.12,P=0.014),以及LGA(OR=0.43,95%CI 0.27~0.68,P<0.001)及巨大儿(OR=0.59,95%CI 0.35~0.99,P=0.04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OR=0.56,95%CI 0.34~0.93,P=0.025)的影响因素。结论糖妈妈APP的使用频率增加与GDM患者孕期血糖水平降低和不良妊娠结局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妊娠结局 远程医疗 血糖管理 大于胎龄儿
原文传递
广东省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雪瑛 翁建平 +8 位作者 骆斯慧 熊珊珊 杨黛稚 邱丽玲 秦兆艺 任文倩 吕婧 姚斌 严晋华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调查广东省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分析SMBG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0至2014年人组的成年T1DM患者进行SMBG频率现况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每日SMBG频率(SMBG-... 目的调查广东省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MBG)情况,分析SMBG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T1DM转化医学研究数据库中2010至2014年人组的成年T1DM患者进行SMBG频率现况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每日SMBG频率(SMBG-F)及接受糖尿病教育等临床数据。按SMBG.F分组后,对上述资料的连续性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数据采用趋势性卡方检验,检验各因素与不同SMBG—F分组线性变化趋势。使用Spearmen相关对SMBG.F和糖化血红蛋白(tt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评估SMBG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9例病程〉1年的成年T1DM患者。SMBG均数为(O.90+0.29)次/d。21.5%(193/896)的患者几乎从不进行SMBG,仅6.0%(54/896)患者SMBG≥4次/d。SMBG.F与HbA1c呈负相关(r=0.242,P=0.00)。性别、个人教育水平、常驻地区、是否接受过自我血糖监测教育是影响SMBG的因素(X2=7.37、9.65、19.41、17.39,均P〈0.05)。结论广东省成年T1DM患者血糖监测次数显著低于指南推荐水平,地区间差异大。需加强SMBG相关糖尿病教育内容,以改善患者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自我血糖监测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郑雪瑛 朱旭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4088-4091,共4页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开展分组,将本次研究共选取的1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探讨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共计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开展分组,将本次研究共选取的1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接受基础高血压知识宣教措施,观察组80例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开展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调查,通过坚持用药自我效能表、与依从性调查表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认知变化、干预前后Moriky服药依从性差异;同时对比其干预前后血脂、血糖、体重及血压变化之间差异,继而探究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其用药依从率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管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血脂、血糖异常及肥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服药依从性,优化其自我效能管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高血压 心理护理 高血压知识宣教 用药依从率 自我效能
原文传递
右下肢横纹肌肉瘤误诊为糖尿病足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雪瑛 陈慎仁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横纹肌肉瘤 右下肢 皮肤结节 误诊 盐酸二甲双胍 下肢溃烂 体重下降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8
作者 严晋华 章燕 +8 位作者 郑雪瑛 骆斯慧 艾鹤英 吕婧 邱丽玲 张秀薇 杨黛稚 姚斌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方案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广东省16个中心开展的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强化治疗[包括胰岛素泵(R1)、基础胰岛素联合...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方案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在广东省16个中心开展的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胰岛素治疗方案分为强化治疗[包括胰岛素泵(R1)、基础胰岛素联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每日多次治疗(R2)]和非强化治疗(R3).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达标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 421例1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分析,患者的中位年龄27.8(19.4,38.3)岁,中位病程为3.3(0.5,7.1)年.R1、R2、R3组分别为175例(12.3%),504例(35.5%),742例(52.2%).R1、R2、R3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0(6.8,9.3)%、8.9(7.1,11.8)%、9.2(7.5,11.4)%,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1、R2、R3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总体达标率分别为32.3%、21.1%、17.8% (P =0.002).年龄较大(OR=1.01,95% CI:1.00 ~ 1.02,P=0.027)、家庭人均年收入>3万元(OR=1.45,95% CI:1.10~ 1.91,P=0.009)、自身教育程度较高(大学及以上)(OR=1.56,95%CI:1.16~ 2.09,P=0.003)是成人患者选择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因素.结论 广东省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亟待规范,选择强化治疗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非强化患者,规范患者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的糖尿病教育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原文传递
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邱丽玲 翁建平 +7 位作者 郑雪瑛 骆斯慧 杨黛稚 许雯 蔡梦茵 徐芬 严晋华 姚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 分析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探讨1型糖尿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的特点.方法 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登记的12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孕前及孕期血糖均控制良好且无不良... 目的 分析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探讨1型糖尿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的特点.方法 选取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登记的12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孕前及孕期血糖均控制良好且无不良妊娠结局的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孕前及孕期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数据,分析患者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胰岛素剂量的使用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平均年龄(26.9±2.6)岁,病程(6.6±4.4)年,孕前平均糖化血红蛋白(5.8±0.5)%.孕前每日胰岛素总量、基础率、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分别为(0.60±0.18)U/kg、(0.28 ±0.10) U/kg、(0.32±0.13) U/kg和(54.8±12.9)%.每日胰岛素总量、基础率、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均在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随时间而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34、<0.001和<0.001).每日胰岛素总量、大剂量及大剂量比例在孕期均持续升高,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每日胰岛素总量分别较孕前增加0.2%、45.4%和72.7%,大剂量分别较孕前增加8.0%、72.2%和106.8%,大剂量比例分别较孕前增加8.0%、16.8%和19.0%;而基础率则在孕早期较孕前下降9.0%,孕中期及孕晚期分别较孕前增加14.1%和32.9%.结论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且以大剂量增加更为明显.临床工作中须根据1型糖尿病患者孕期的胰岛素需要量特点来指导其孕期胰岛素剂量调整以改善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妊娠 胰岛素 剂量
原文传递
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的成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型诊断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宏霞 李贵梅 +7 位作者 周泳雯 骆斯慧 郑雪瑛 杨黛稚 梁华 严晋华 姚斌 翁建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369-1374,共6页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酮症(DK)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起病的成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分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资料,入选DA或DKA起病、诊断年龄≥18岁...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酮症(DK)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起病的成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分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住院患者资料,入选DA或DKA起病、诊断年龄≥18岁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分析出院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未分型三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住院和门诊病案系统追踪患者出院2年内的用药情况和最终诊断,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起病年龄、体质指数(BMI)和C肽等临床指标对T1DM和T2DM的诊断价值及最佳诊断切点。结果共123例(男88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41.1±13.6)岁。出院诊断为T1DM、T2DM和未分型的例数分别为37(30.1%)、60(48.8%)和26例(21.1%),三组患者在起病年龄,BMI,血压,血气pH值及碳酸氢根,血脂,空腹、0.5h及2h C肽水平,任一糖尿病自身抗体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阳性率,合并脂肪肝比例和糖尿病家族史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2年随访后确诊为T1DM(36例)和T2DM(87例)的患者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BMI、空腹C肽、0.5h C肽及2h C肽作为诊断指标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5、0.813、0.855、0.898、0.882。结论C肽、起病年龄和BMI等临床特点对DK或DKA起病的成人新诊断患者具有较好的分型诊断价值,且C肽的诊断价值优于BMI和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