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郗农 雷晓燕 +3 位作者 吴晓明 王建国 杨健 郭佑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4-345,共2页
探讨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MR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5例 ,患者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加心电(ECG)门控和周围(PPU)门控对胸部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采用快速梯度回... 探讨周围门控技术在胸部血管MR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5例 ,患者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加心电(ECG)门控和周围(PPU)门控对胸部血管进行成像。结果 :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 ,加ECG门控或PPU门控扫描分别获得胸部血管图像 ,发现PPU门控亦能很好地抑制心脏和血流搏动造成的伪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门控 周围门控 胸部 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郗农 雷晓燕 +3 位作者 陈敏 吴晓明 杨健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 目的 探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在胸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 10例 ,其中男5例、女 5例 ,应用PhilipsGyroscanNT 1.5T磁共振成像仪 ,采用 2D QF序列在垂直于降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和右肺上叶动脉长轴走行的方向上进行单层扫描。结果 通过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分别获得各血管的模数图和相位图。模数图中 ,各血管断面为圆形 ,呈现为高信号影 ;相位图中 ,血管内实际血流速度与流速编码方向一致时 ,呈现为亮信号影 ,与流速编码方向相反时 ,呈现为暗信号影。结论 采用MR相位对比脉冲序列扫描 ,不仅可以对较大动脉进行成像 ,而且对于静脉和较细小的动脉亦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相位对比 脉冲序列 胸部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在磁共振T1W/TFE脉冲序列中的影像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郗农 吴晓明 +2 位作者 杨健 汪军峰 陈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9-300,F003,共3页
目的 用T1W /T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检查 ,观察主动脉夹层在T1W/TFE序列中的图像表现。方法  2 0例经CT及超声证实为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进行主动脉斜矢状位T1W /TFE序列和横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的磁共振成像 ,观察T1W /TFE序列显... 目的 用T1W /T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检查 ,观察主动脉夹层在T1W/TFE序列中的图像表现。方法  2 0例经CT及超声证实为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进行主动脉斜矢状位T1W /TFE序列和横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的磁共振成像 ,观察T1W /TFE序列显示动脉夹层的信号变化。结果 采用T1W /TFE序列不仅可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斑片和真假两腔及夹层的起点和终点 ,还可显示主动脉内膜破口和假腔内血栓。结论 T1W/TFE序列可获得良好的主动脉夹层影像 ,其图像的对比度高。与SE序列配合应用 ,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磁共振成像 脉冲序列
下载PDF
脊柱MR检查中操作方式的探讨
4
作者 郗农 王泽忠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75-276,T001,共3页
对脊柱磁共振检查中的不同操作方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图像分辨率因操作方式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Single方式的图像质量较差,而QD方式和Surface方式均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尤以Surface方式信噪比最高。
关键词 脊柱 信噪比 NMR 成像
下载PDF
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健 郭佑民 +6 位作者 万明习 吴晓明 郗农 王建国 朱力 解恩义 雷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的机理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 运用反转恢复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对 7例 (4男、3女 )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 ,比较中心编码和半傅立叶K空间填充方式的成像区别 ;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加权肺通气对比剂 ... 目的 探讨氧增强MR肺通气成像的机理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 运用反转恢复单次激发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对 7例 (4男、3女 )健康志愿者进行扫描 ,比较中心编码和半傅立叶K空间填充方式的成像区别 ;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加权肺通气对比剂 ,进行吸氧前后的肺组织T1值测量和图像处理。结果 中心编码的K空间填充方式可得到更佳的信噪比 ,合适的翻转恢复时间可得到最优的对比度噪声比 ,通过吸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对比的肺通气功能图。结论 氧对比通气成像安全、简便易行 ,能反映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平静呼吸扫描在CT检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郗农 《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6年第5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CT 平静呼吸扫描
下载PDF
钙的冠状动脉沉着与CT
7
作者 刘军 刘理 +1 位作者 郗农 富昭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6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测冠状动脉钙量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对436例被检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心脏重建层厚3.8mm,冠状动脉钙质沉着定义为CT值≥90Hu,面积≥1mm^2。结果436例中,冠状动脉钙质沉着109例(占25.00%),无钙质沉着327例(占75... 目的探讨CT检测冠状动脉钙量的技术和价值。方法对436例被检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心脏重建层厚3.8mm,冠状动脉钙质沉着定义为CT值≥90Hu,面积≥1mm^2。结果436例中,冠状动脉钙质沉着109例(占25.00%),无钙质沉着327例(占75.00%)。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的出现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40-49岁年龄段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率为5.03%,50-59岁年龄段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率为10.26%,60~69岁年龄段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率为20.21%,70-79岁年龄段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率为31.82%,80-89岁年龄段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率为51.29%。结论CT对冠状动脉钙质沉着的诊断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质沉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钙与冠状动脉疾病
8
作者 刘军 郗农 +1 位作者 富昭 刘进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量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15例胸部进行螺旋CT检查,心脏重建层厚3.8 mm,冠状动脉钙质沉着定义为CT值≥90 Hu,面积≥1 mm2。结果315例中,冠状动脉钙质沉着78例(占24.76%),无钙质沉着237例(占75.24%)。78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量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315例胸部进行螺旋CT检查,心脏重建层厚3.8 mm,冠状动脉钙质沉着定义为CT值≥90 Hu,面积≥1 mm2。结果315例中,冠状动脉钙质沉着78例(占24.76%),无钙质沉着237例(占75.24%)。78例中,钙质沉着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左前降支(LAD)合并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LCA)合并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及左冠状动脉主干(LMA)。冠状动脉钙质沉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冠状动脉钙质沉着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质沉着 粥样硬化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巧银 孟如意 郗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1年第4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 胃镜 诊断 分型
原文传递
肺部氧通气成像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健 郭佑民 +5 位作者 吴晓明 郗农 王建国 朱力 解恩义 雷晓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 探讨氧对比通气MR肺部成像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WI肺通气对比剂 ,运用反转恢复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对 6只犬进行扫描。测量和比较吸氧前后的肺组织T1值 ;改变反转恢复时间 ,观察氧增强对比度噪声比... 目的 探讨氧对比通气MR肺部成像的可行性和基本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医用纯氧作为T1WI肺通气对比剂 ,运用反转恢复超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对 6只犬进行扫描。测量和比较吸氧前后的肺组织T1值 ;改变反转恢复时间 ,观察氧增强对比度噪声比的变化 ;吸入不同浓度的氧气 ,观察动脉血氧分压和肺组织纵向弛豫率的关系 ;采用图像减影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 吸入氧气可以缩短肺组织的T1值 (平均 13 3 7% ,t=2 683 ,P <0 0 2 5 ) ;最佳反转恢复时间为吸氧前、后T1值的均数 ,此时可得到最优的对比度噪声比 ;外周动脉血氧分压和肺组织纵向弛豫率呈直线相关 (r2 =0 9974) ;通过吸氧前后的图像减影可获得氧对比的肺通气功能图。结论 氧对比通气成像简便易行 ,能反映肺的局部通气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氧通气成像 动物实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减影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