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例非典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评价
1
作者 李宇阳 傅培铃 +2 位作者 郗贝贝 张真真 陈林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颅外非典型/恶性SFT病例17例,分析比较临床病理特征中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分层模型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非典型/恶性SFT患者17... 目的探讨非典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颅外非典型/恶性SFT病例17例,分析比较临床病理特征中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分层模型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非典型/恶性SFT患者17例,获得随访资料15例,其中复发2例,转移3例。肿瘤高核分裂象、坏死、浸润性边界与术后复发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FT传统恶性指标(P=0.017)和Georgiesh风险模型(G-score)(P=0.017)对肿瘤预后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优于Demicco多因素风险模型(D-score)。比较G-score和D-score风险分组差异,17例中,13例为同一风险组,差异4例,其中复发转移3例,在G-score中的风险分组均高于D-score分组。SFT相关基因CD 34在高分险组中表达局灶丢失。结论核分裂计数≥4个、坏死、浸润性边界、传统恶性指标>3项与SFT的不良预后有关,相较于单因素,多因素风险模型具有更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风险分层 预后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昼夜节律调控骨骼肌细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敦雄 陈长淦 +3 位作者 杨伟镇 郗贝贝 杨灿 张南文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5,共4页
在哺乳动物中,通过生物钟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下游的钟控基因而对所有器官施加昼夜节律。生物钟在控制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参与新陈代谢和调节能量平衡。骨骼肌作为外周器官,其已被证实受中央分子钟控制,尽管骨骼肌代谢和... 在哺乳动物中,通过生物钟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下游的钟控基因而对所有器官施加昼夜节律。生物钟在控制许多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参与新陈代谢和调节能量平衡。骨骼肌作为外周器官,其已被证实受中央分子钟控制,尽管骨骼肌代谢和生长表现出昼夜节律性,但生物钟在骨骼肌中的作用多年来尚未被完全阐明。因此,本文就目前生物钟调控骨骼肌,尤其是控制骨骼肌代谢和肌细胞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生物钟 代谢 肌细胞生成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