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联合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研究
1
作者 郜向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68-170,共3页
目的评估干扰素联合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 目的评估干扰素联合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确诊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和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发热、咳嗽、喘息、憋气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咳嗽、喘息、憋气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对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治疗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下载PDF
氨溴索对成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结构的破坏作用和膜内菌的杀灭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郜向娜 余加林 +2 位作者 吴玉华 朱秀菊 刘维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5-639,共5页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体外模型,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成熟BF结构的破坏作用和对膜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用扫描电镜(scann... 目的建立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生物被膜(biofilm,BF)体外模型,探讨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成熟BF结构的破坏作用和对膜内菌的杀灭作用。方法平板法培养表皮葡萄球菌RP62A 24h,得到成熟BF,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24h后,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BF的形态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对BF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利用四唑盐(XTT)减低法检测氨溴索对BF内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氨溴索处理以后,电镜观察可见1.875mg/mL氨溴索处理组BF结构被破坏,仅见少量散在细菌。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1.875mg/mL氨溴索处理组和对照组的BF厚度分别为(27.95±5.93)μm和(9.76±1.29)μm,t=7.955,P<0.05;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分别为2.173±0.219和1.625±0.092,t=5.640,P<0.05;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7.706±0.610和5.488±0.747,t=5.633,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772±0.036和0.889±0.063,t=-4.322,P<0.05。XTT减低法显示氨溴索的浓度为1.875、3.7和7.5mg/mL时,A450的值分别为1.288±0.251、0.548±0.170和0.156±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溴索可破坏表皮葡萄球菌BF的形态结构,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杀灭BF内细菌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被膜 氨溴索 XTT
下载PDF
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维勤 余加林 +3 位作者 刘官信 郜向娜 朱秀菊 刘立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培养2d的...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培养2d的标本分别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的形成情况;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图形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ISA)分析纳米银离子作用后1d、2d组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 2d组生物膜经SEM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相比空白对照组,细菌变得稀疏,结构明显受到破坏,多糖产量减少。CLSM下观察可见经纳米银离子干预后生物膜菌落变稀疏,孔道变多;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d时空白对照组与0.1%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17.55±2.08和10.80±1.68;3.56±0.54和1.85±0.06;5.29±0.57和2.72±0.39(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 AP)为0.90±0.02和0.98±0.01(P<0.05)。0.05%纳米银离子组其作用效应没有0.1%纳米银离子组明显。1d组生物膜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纳米银离子可破坏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结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纳米银离子
下载PDF
自然拼读法和国际音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潇翔 罗眉婕 +2 位作者 郜向娜 郜洋洋 杨晶 《求知导刊》 2017年第31期88-89,共2页
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哪一个更好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文章作者认为,国际音标能够帮助孩子准确认读单词并正确拼写,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要求孩子们熟记音标不仅是一大负担,且不符合儿童读写认知规律.同时国际音标... 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国际音标与自然拼读法哪一个更好一直是存在争议的问题.文章作者认为,国际音标能够帮助孩子准确认读单词并正确拼写,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要求孩子们熟记音标不仅是一大负担,且不符合儿童读写认知规律.同时国际音标本身存在争议部分,且不能做到音形一致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过多精力放在识记而非信息获取.而自然拼读法不仅简单易学,音形一致利于识读;且广泛应用于英语国家,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较多.但自然拼读法在遇到多音节词及不规则的读音时,认读的准确率低不利于英语长期的学习.小学教师需综合考量英语教学的认读、信息获取、准确性多方面问题.因此,作者认为应扬长避短,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但这也对我国的基础年级英语教学标准和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拼读法 国际音标 小学英语教学应用
下载PDF
四唑盐减低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分析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郜向娜 余加林 +1 位作者 芦起 刘立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081-1084,1088,共5页
目的建立体外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BF)模型,观察和定量分析表皮葡萄球菌BF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采用可形成BF的表皮葡萄球菌RP62A,平板法建立体外BF模型,四唑盐(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定量检... 目的建立体外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BF)模型,观察和定量分析表皮葡萄球菌BF的动态形成过程。方法采用可形成BF的表皮葡萄球菌RP62A,平板法建立体外BF模型,四唑盐(tetrazolium salt,XTT)减低法定量检测BF形成过程中细菌活力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er,ISA)对BF形成过程结构参数进行动态分析,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BF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结果在12、24和48 h时,XTT减低法A450的值分别为2.39±0.48、3.41±0.18和3.92±0.27,P<0.05;ISA软件定量分析显示在区域孔径(AP)的值分别为0.84±0.08、0.68±0.01和0.59±0.13,P<0.05,平均扩散距离(ADD)的值分别为1.34±0.24、1.49±0.09和1.89±0.39,P<0.05,结构熵(TE)的值分别为4.71±0.82、8.69±0.68和8.94±0.28,24 h、48 h与12 h相比,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BF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24 h时BF基本形成,48 h BF结构更加复杂。XTT减低法,CLSM结合ISA软件,SEM三种方法联合使用是观察和定量分析体外BF模型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XTT
原文传递
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维勤 余加林 +3 位作者 刘官信 郜向娜 朱秀菊 刘立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各个...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各个时间点培养好的标本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纳米银离子干预组中生物膜的形成情况,并结合NIS-Element BR软件计算生物膜覆盖率(biofilm coverage rate,BCR);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图形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ISA)观察纳米银离子作用后各时间点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 2 d组生物膜经SEM检测,纳米银离子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菌变稀疏,结构明显受到破坏。BCR检测,0.5 d时纳米银离子干预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1 d、2 d时B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结合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 d时空白对照组与0.1%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17.55±2.08和11.33±0.98、3.12±0.30和1.93±0.13、5.79±和3.17±0.16(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为0.90±0.01和0.98±0.01(P<0.05)。但5 d时2组参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纳米银离子组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抗菌作用逐渐减弱。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抗菌效果更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纳米银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