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白穴骨膜针刺法治疗肩痛43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博毅 张香妮 郝东岩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8期75-76,共2页
目的:对上白穴骨膜针刺治疗肩痛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43例肩痛患者均采用上白穴骨膜针刺治疗。结果:治愈29例(67.4%),显效12例(27.9%),无效2例(4.7%),总有效率为95.3%。结论:上白穴骨膜针刺治疗肩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肩痛 上白穴 骨膜 董氏奇穴
下载PDF
踩跷配合电针治疗腰肌劳损3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东岩 刘敏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0,共1页
目的 :观察踩跷配合电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踩跷经延督脉、膀胱经、承扶穴及患处 2 0 min,配合和电针阿是穴 ,配以关元俞、肾俞、气海俞等穴 ,1 0次 1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 96.7%。提示 :本方法治疗腰肌劳损具有舒筋活络 ... 目的 :观察踩跷配合电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踩跷经延督脉、膀胱经、承扶穴及患处 2 0 min,配合和电针阿是穴 ,配以关元俞、肾俞、气海俞等穴 ,1 0次 1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 96.7%。提示 :本方法治疗腰肌劳损具有舒筋活络 ,通经镇痛 ,松解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踩跷 腰肌劳损 电针治疗 配合 膀胱经 关元 舒筋活络 疗程
下载PDF
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纪昌春 郝东岩 +4 位作者 董友朋 黄晓云 宋吕琪 赵亚琼 郭浩 《现代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两组均以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其眩晕症状... 目的观察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两组均以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其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理筋正骨法能够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理筋正骨法 颈性眩晕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大椎点刺放血治疗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30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敏 郝东岩 +1 位作者 黄丽萍 毕宇峰 《陕西中医》 2009年第9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观察大椎点刺放血在治疗早期风热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大椎点刺放血并常规穴位治疗,取翳风、地仓、颊车等穴。对照组30例以口服激素并常规穴位治疗。结果:两组在改善周围性面瘫... 目的:观察大椎点刺放血在治疗早期风热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大椎点刺放血并常规穴位治疗,取翳风、地仓、颊车等穴。对照组30例以口服激素并常规穴位治疗。结果:两组在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迅速,所需时间短。结论:大椎点刺放血在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早期面神经的水肿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点刺 大椎 翳风 地仓
下载PDF
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124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敏 毕宇峰 +3 位作者 黄丽萍 郝东岩 刘国强 张凯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1-592,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62例,用普通电针、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头针、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62例,用普通电针、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P<0.05)。提示: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中医)/针灸疗法 康复运动 中脘 下脘
下载PDF
针刺阳白、四白等穴配牵正散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40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敏 郝东岩 刘国强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97-1398,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阳白、四白、攒竹等穴,中药采用牵正散加味。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皮质类固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28%和91.43%(P>0.05)。提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针刺阳白、四白、攒竹等穴,中药采用牵正散加味。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皮质类固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4.28%和91.43%(P>0.05)。提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面瘫与西药常规治疗疗效相当,且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面神经麻痹/中医药疗法 阳白 四白 牵正散/治疗作用
下载PDF
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26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争昌 黄丽萍 +8 位作者 孙玲莉 张晓霞 郝东岩 苏同生 曹荣禄 毕宇峰 岳宝安 刘国强 张莉君 《陕西中医》 2011年第7期885-886,共2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1)对照组:按照"十五"规划教材取穴:四白、颧、颊车、地仓、翳风、曲池、合谷。面部穴位选患侧,合谷选对侧。留针20m 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治疗组:采...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1)对照组:按照"十五"规划教材取穴:四白、颧、颊车、地仓、翳风、曲池、合谷。面部穴位选患侧,合谷选对侧。留针20m 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清热利湿针法。即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下治疗:①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胃俞(双),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留罐10m in;②针刺中脘、水分、天枢(双)、丰隆(双),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湿热热毒型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对该型面瘫的清热、解毒、利湿作用明显增强,治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针灸疗法 地仓 下关 翳风
下载PDF
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32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博毅 贺阿利 +1 位作者 郝东岩 宋吕琪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 目的观察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JOA、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2周)后,治疗组的JOA、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弹拨腹部阳性反应点(物)可以有效缓解肾虚型非特异性慢性腰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拨法 非特异性慢性腰痛 阳性反应点(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