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置换术后25年翻修治疗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1 位作者 付海涛 陈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1-502,共2页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和周围关节的炎症,而髋关节是最常见受累的大关节〔1〕。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并逐步发展为关节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视为改善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主要...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脊柱和周围关节的炎症,而髋关节是最常见受累的大关节〔1〕。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并逐步发展为关节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视为改善晚期髋关节病变的主要手段〔2〕。然而,此类患者多数存在脊柱强直屈曲畸形,继发关节周围软组织僵硬、骨质疏松等,使假体容易出现脱位、松动、下沉等,假体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3〕。本文就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置换术后25年假体松动1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广泛涂层长柄假体结合颗粒打压植骨在股骨翻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1 位作者 张在轶 陈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3期487-489,共3页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有所扩大,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相应地需要进行关节翻修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相关文献报道,目前超过10%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翻修术[2]。然...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有所扩大,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越来越多,相应地需要进行关节翻修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相关文献报道,目前超过10%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为翻修术[2]。然而,多种因素制约着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预后,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以及如何重建股骨骨缺损成为关节外科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1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柄假体 髋关节置换 打压植骨 骨缺损 翻修术 体骨 关节外科 手术指征 生活质量要求 骨水泥固定
下载PDF
多点捆扎缝合与传统方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2 位作者 陶友伦 张在轶 王爱国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多点捆扎缝合与传统方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点捆扎缝合组(25例)与传统方法缝合组(2... 目的比较多点捆扎缝合与传统方法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多点捆扎缝合组(25例)与传统方法缝合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皮肤坏死率、腓肠神经损伤率、再次断裂率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本组4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8.5个月。传统方法缝合组与多点捆扎缝合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再断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捆扎缝合组术后切口感染率、皮肤坏死率显著低于传统方法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多点捆扎缝合组均高于传统方法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捆扎缝合方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术后伤口感染率低、跟腱强度高、疗程短、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闭合性跟腱断裂 缝合技术
下载PDF
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宁 郝云甲 +3 位作者 王佳音 范家强 付海涛 陈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5-1186,共2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及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尽管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方式方法的改进,微创置换技术的应用,...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需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及髋关节翻修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尽管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手术方式方法的改进,微创置换技术的应用,并发症已经逐渐减少,但术后关节脱位仍是主要并发症。研究表明,老年人工髋关节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位于所有并发症的第二位。术后脱位不但引起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髋关节置换 后脱位
下载PDF
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强 付海涛 +4 位作者 范家强 郝云甲 齐治平 尹征 陈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4-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节置换22例。对手术并发症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术后疗效采用 Harris的评分标准评价体系,X 线参照 Amstutz 的分区方法对假体稳定性比较。结果全部随访患者中,有1例出现脱位,12例出现假体松动,2例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组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5.1±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8±3.1)分,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从术前平均(53.21±2.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8)分,优良率90.9%;混合髋组从术前平均(54.42±2.1)提高到术后平均(93.6±3.3)分,优良率100%,混合髋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Amstutz的分区方法发现髋臼侧3区有5例松动、2区有1例,股骨侧1区有2例、6区有1例、7区有7例,混合髋组假体稳定性最好。结论人工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混合髋
下载PDF
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陶友伦 郝云甲 +4 位作者 张述才 范家强 常步青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24-929,共6页
背景: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不强调距舟关节复位和后足力线调整,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规范。目的:分析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 背景:Müller-Weiss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不强调距舟关节复位和后足力线调整,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规范。目的:分析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例患者,共12足。其中Maceira分期Ⅲ期3足,Ⅳ期5足,Ⅴ期4足。所有患者均行距舟关节清理、复位、植骨、融合,尤其注重外侧四边区骨赘及游离体的清理,融合后再次评估后足力线。其中5例患者(5足)后足内翻角度较大,加做跟骨外移截骨。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40个月,平均随访(25.6±7.1)个月。所有患者融合部位在术后3~6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一例发生不愈合;12足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患者术后取髂骨切口处红肿、渗液较多,酒精湿敷,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3±1.4)分vs(7.4±1.0)分],AOFAS评分较术前升高[(78.8±5.7)分vs(30.4±5.6)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6、34.84,P均<0.001)。所有患者术后后足力线恢复良好,无明显内翻畸形。结论:距舟关节复位融合联合后足力线纠正治疗Müller-Weiss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 融合 后足力线 跟骨截骨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述才 翟得平 +6 位作者 张在轶 王爱国 冯仕明 陶友伦 常步青 范家强 郝云甲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收治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9例,均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收治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9例,均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或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AOFAS评分平均90.1分(80~97分)。1例术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痊愈),其余患儿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结论经跗骨窦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儿童
下载PDF
膝关节表面软骨与游离体表面软骨FT-IR光谱成像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范家强 苑举辉 +3 位作者 郝云甲 周密 陈伟 王爱国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体表面软骨与关节软骨的差异,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借鉴。方法以膝关节表面软骨及关节内游离体表面软骨为研究对象,通过FT-IR光谱成像的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分子水平辨别同处于一个关节腔微环境中两种软骨的差别。... 目的研究游离体表面软骨与关节软骨的差异,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借鉴。方法以膝关节表面软骨及关节内游离体表面软骨为研究对象,通过FT-IR光谱成像的分析方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分子水平辨别同处于一个关节腔微环境中两种软骨的差别。结果两种软骨中作为填充物的蛋白多糖,没有明显的变化,二阶导数波数位置中1 514cm^(-1)所代表的胶原N-H弯曲振动(实验组为1 516cm^(-1),对照组为1 514cm^(-1))与1 574cm^(-1)所代表的酰胺Ⅱ(实验组为1 575cm^(-1),对照组为1 573cm^(-1))表现出蓝移。主成分散点图显示关节表面软骨主要分布于第一象限,游离体表面软骨主要分布于三四象限。结论游离体表面软骨基质成分尤其是胶原已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缺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软骨 傅里叶转换红外 游离体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技术治疗跟腱挛缩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郝云甲 吕泽祥 +5 位作者 常步青 范家强 陶友伦 张述才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763,共6页
目的探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技术治疗跟腱挛缩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 目的探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技术治疗跟腱挛缩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技术治疗的24例(30足)跟腱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32.8±16.1)岁(范围:9~62岁)。单纯左侧8例,单纯右侧10例,双侧6例;足内翻14例(16足),足外翻4例(6足),无内外翻畸形6例(8足)。所有患者均采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技术行跟腱延长,术后采用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手术前后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跟腱延长手术时间(22.0±5.7)min(范围:15~35 min);术中出血量(6.5±2.7)ml(范围:2~15 ml)。所有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跟腱断裂、重要血管损伤、跟腱提踵力量明显下降等并发症。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2±4.5)个月(范围:12~28个月)。1例患者术后单足提踵无力,经反复提踵功能练习后恢复。2例合并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行肉毒素注射后得到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由术前的-9.2°±7.6°(范围:-25°~5°)提高至14.5°±7.0°(范围:0°~28°)(t=24.83,P<0.01),VAS由术前的(4.5±1.7)分(范围:1~8分)降至术后的(1.5±0.9)分(范围:0~3分)(t=9.53,P<0.01);AOFAS-AH由术前的(60.5±11.4)分(范围:38~85分)提高至术后的(90.8±5.4)分(范围:80~100分)(t=14.21,P<0.01)。结论采用远近端双通道全关节镜下双向半切跟腱延长技术治疗跟腱挛缩,既实现了跟腱的最大程度延长,又避免了跟腱断裂、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跟腱挛缩的可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挛缩 关节镜 延长 外科手术 入路
原文传递
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述才 翟得平 +7 位作者 陶友伦 吕泽祥 郝云甲 郭迪 常步青 范家强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10-515,共6页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青少年患者13例(1... 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1月—2022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青少年患者13例(13足),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13~18(16.1±1.3)岁,左侧5例、右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1(8.2±1.7)个月。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稳定性及行走步态;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预后评分(FAOS)以评价手术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75(53.2±11.1)min、术中出血量4~8(5.1±1.2)mL、住院时间5~7(6.1±1.0)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0(24.3±3.5)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7~11(9.1±1.0)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踝关节外观满意、稳定性恢复良好,踝关节抽屉试验阴性,无屈伸活动受限、行走步态异常及负重行走性疼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69±0.48)分、低于术前的(6.62±1.45)分,AOFAS踝-后足评分和FAOS分别为(92.77±2.62)分和(93.54±2.93)分、高于术前的(65.54±5.79)分和(66.38±5.8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01、23.45、24.63,P值均<0.001)。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精准重建外踝解剖结构,恢复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是治疗青少年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伴踝关节不稳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镜检查 空心加压螺钉 青少年
原文传递
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吕泽祥 郝云甲 +6 位作者 陶友伦 张述才 范家强 常步青 郭迪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7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27例(35足)采用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下治疗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1~58(35.8&... 目的:探讨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7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27例(35足)采用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下治疗的Haglund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21~58(35.8±11.0)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跟骨后角(FPA)、平行间距线(PPL);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手术均完成顺利,手术时间为19~68(35.0±15.3)min,术后住院时间3~5(3.9±0.8)d。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29.7±11.7)个月。末次随访时,FPA≥75°者由术前12足减少为1足;术后患足PPL均由术前的阳性转为阴性。术后6个月、1年,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77±0.73)、(1.49±0.61)分,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3.40±5.44)、(86.66±6.28)分,均较术前的(6.46±1.27)、(61.00±10.20)分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5.00、118.30,P值均<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15足、良20足,优良率为100%。结论:改良三入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Haglund综合征安全有效,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可有效减轻踝关节疼痛和恢复踝关节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Haglund综合征 关节镜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5 位作者 吕泽祥 常步青 范家强 陶友伦 张述才 张在轶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22年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技术治疗的17例(17足)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22年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技术治疗的17例(17足)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2.4±7.5)岁(范围:31~58岁)。右侧9例,左侧7例。RozanskyⅠ型4例,RozanskyⅡ型7例,RozanskyⅢ型3例,RozanskyⅣ型3例。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距下关节骨性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肢疼痛和功能情况。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6.9)个月(范围:12~40个月),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骨不连、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前合并腓骨肌痉挛患者,自述术后长时间行走后仍可诱发腓骨肌痉挛,予腓骨短肌延长后症状完全消失。距下关节骨性愈合时间(8.8±2.2)周(范围:6~12周)。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的(6.4±1.3)分降至(1.3±0.9)分(t=14.114,P<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49.0±8.1)分升至(90.0±5.1)分(t=38.782,P<0.01);SF-36评分由术前的(50.8±9.5)分升至(91.0±4.9)分(t=20.46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后足关节镜下距下关节融合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用于成人疼痛性跟距骨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距骨 跟距骨桥 关节镜 融合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撞击综合征
13
作者 陶友伦 卜祥博 +6 位作者 常步青 郝云甲 张述才 范家强 吕泽祥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 目的探讨距下关节融合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AATF)撞击综合征(AATFIS)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报告。纳入2017年3月—2021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伴腓骨肌痉挛的AATFIS成年患者18例(18足),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6(42±11)岁。18例患者均行距下关节融合+跗骨窦清理+AATF切除术,其中7例伴腓骨短肌短缩患者同期行腓骨短肌腱延长术。术中模拟患肢负重状态,并与非负重状态交替,观察两种情况下距下关节旋转以及AATF与跟骨颈撞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评估,并将末次随访观察数据与术前进行对比;同时,根据患者末次随访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可见较大的AATF,其中软骨损伤13足、距跟前韧带损伤16足、距跟骨间韧带损伤7足,副关节面周围及跟骨颈部骨赘增生11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43(17.5±6.3)个月。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复查影像学资料均显示距下关节融合良好,无不融合病例。术后患者痉挛解除或缓解,足弓恢复良好,后足力线良好,前中足无明显外展。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84.6±6.2)分]高于术前[(33.8±6.7)分],VAS评分[1(0,2)分]较术前[7(7,8)分]降低,改良Ashworth量表腓骨肌肌张力分级(0级9例、1级9例)较术前(3级6例、4级12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Z=3.78、Z=3.84,P值均<0.05)。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9例、可4例。结论距下关节融合是治疗成人伴有腓骨肌痉挛的AATFIS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关节融合术 距下关节 距骨前外侧副关节面 撞击综合征 腓骨肌痉挛
原文传递
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步青 陶友伦 +4 位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张述才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4例(24足)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女15例, 年龄... 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4例(24足)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9例、女15例, 年龄21~62(29.5±10.3)岁, 右侧11例、左侧13例。患者均采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定期随访, 观察术后供区疼痛、截骨处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Kofoed评分, 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患者随访18~30(23.8±4.6)个月, 所有患者截骨处一期愈合, 无供区疼痛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29±1.30)分改善到(0.88±0.61)分, 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92±13.06)分提高到(95.08±5.78)分, Kofoed评分由术前的(23.08±13.51)分提高到(95.96±5.09)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0、15.87、27.07, 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 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5例, 优良率100%(24/24);依据Kofoed踝关节评分, 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4例, 优良率100%(24/24)。结论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 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 疼痛减轻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距骨骨软骨损伤 骨软骨移植 移植 自体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7
15
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4 位作者 陶友伦 常步青 张述才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20-426,共7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18例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60~79岁,平均65.3岁;右侧10例,左侧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32周,平均12周。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跟腱功能。结果术后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18.6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跟腱连续性均得到重建,VAS、AOFAS踝-后足及ATRS评分分别为0分(0,1)、(92.6±4.3)分(范围86~100)分、(93.1±3.2)分(范围88~100分),与术前[4分(1,7)、(60.3±9.7)分(范围40~83分)、(55.7±10.6)分(范围42~8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34、t=34.541、t=64.773,均P<0.05)。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18/18)。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不能完成单足提踵运动,因可忍受,未进一步治疗;1例诉长时间运动后有跟部轻微疼痛感,经持续拉伸跟腱锻炼后得到缓解。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悬吊固定治疗老年非止点性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跟腱 移植 自体 关节镜检查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3 位作者 范家强 张在轶 冯仕明 常步青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的32例(32足)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的32例(32足)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5岁(范围:22~69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0周(范围:5~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使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优良率。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个月(范围:15~7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长时间坐、走或慢跑后有轻微跟部疼痛,经过简单理疗或者持续拉伸跟腱得到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由术前的3(5)分[M(QR)]降至0(3)分(Z=1.357,P<0.01),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8.6±13.5)分升至(95.5±4.0)分(t=27.933,P<0.01),ATRS由术前的(47.5±9.3)分升至(96.6±3.3)分(t=25.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0例,良1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自体肌腱移植 关节镜 陈旧性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云甲 陶友伦 +4 位作者 范家强 常步青 张述才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8.3±8.5)岁(范围:19~66岁)。右侧22例,左侧8例,均为单侧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2.1±1.4)d(范围:1~7 d)。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技术行镜下缝合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估踝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6±2.2)个月(范围:12~2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诉长时间运动后跟部紧张不适感,经拉伸和理疗后完全缓解,1例患者诉单足提踵无力,经反复提踵功能练习后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M(IQR)]由术前的6(5)分降至0(1)分(Z=6.512,P<0.0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0.6±8.3)分升至(96.3±4.8)分(t=-29.774,P<0.01);ATRS由术前的(61.7±7.8)分升至(97.1±2.3)分(t=-53.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7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30/30)。结论采用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非止点性跟腱断裂,既保证了跟腱断端缝合的质量,又可避免腓肠神经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关节镜 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2 位作者 范家强 吕泽祥 张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 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7)分降低至1(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关节镜检查 踝关节 跟距骨桥 切除 后方入路
原文传递
微创技术在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云甲 王爱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4-527,共4页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和挑战。微创技术的理念在于尽可能减少对跟腱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微创小切口手术不暴露跟腱断端,可完成肌腱转位、肌腱移植等复... 近年来,微创技术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争议和挑战。微创技术的理念在于尽可能减少对跟腱周围软组织的剥离,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微创小切口手术不暴露跟腱断端,可完成肌腱转位、肌腱移植等复杂手术,但存在误伤周围神经的风险。关节镜技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主要有关节镜下踇长屈肌腱转位、关节镜下肌腱桥接两类,前者对术后踇趾屈曲力量有一定影响,后者在大段缺损中应用较多。科学合理地将微创技术应用于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治疗,是未来足踝外科医师不断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微创技术 陈旧性
原文传递
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郝云甲 范家强 +4 位作者 陶友伦 常步青 吕泽祥 张在轶 王爱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岁。患者均采用内侧双通道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患肢运动及步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评价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2(23.1±5.7)min,术中出血量2~10(6.1±2.2)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9(5.7±1.9)d,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7.4±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跖屈肌力明显下降、痛性瘢痕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1例患者术后诉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5,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10.5)分、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为11.2°±4.3°,均明显高于术前的(70.5±12.3)分、-6.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6、t=23.63、t=19.89,P值均<0.001)。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既实现了腓肠肌腱膜的彻底松解,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挛缩 骨骼 腓肠肌 关节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