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气质的未来——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亚茸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109-110,共2页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是在思想史方面,当中尤以《第二性》影响最为广泛.《第二性》从精神分析、社会的和历史等多方面去理解女人,探讨女性未来的出路及女性气质的发展与...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是在思想史方面,当中尤以《第二性》影响最为广泛.《第二性》从精神分析、社会的和历史等多方面去理解女人,探讨女性未来的出路及女性气质的发展与未来.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对女性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并怀着解放妇女的美好理想,期待女人能够摆脱内在性的束缚,改变自身的处境,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气质 反讽 波伏娃 《第二性》
下载PDF
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看女性气质的传统
2
作者 郝亚茸 《电影评介》 2014年第9期105-106,共2页
黄忠晶在他所撰写的作品《第三性》时,曾作为序言写到:“人类天然的性是第一性;历史对女人的歧视是第二性.”[1]而在过去几个时代,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作为魔力的形象、作为异己的形象,一直被公众“真诚”的接受.例:圣·保罗曾说... 黄忠晶在他所撰写的作品《第三性》时,曾作为序言写到:“人类天然的性是第一性;历史对女人的歧视是第二性.”[1]而在过去几个时代,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作为魔力的形象、作为异己的形象,一直被公众“真诚”的接受.例:圣·保罗曾说过“男人不属于女人,但女人却属于男人;没有一个男人是为女人创造的,但创造女人却是为了男人.”(《新约全书》)普林尼曾在1878年《英国学杂志》上公然宣称“肉一经行经女人的触摸便会腐败,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气质 男人 《第二性》 性属 波伏娃 男性气质 弗洛伊德
下载PDF
新文科视阈下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
作者 郝亚茸 马莉娜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41期101-104,共4页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成为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全新的挑战。在宏观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改革等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经验,在具体的外国文学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系...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成为当前高校课程建设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全新的挑战。在宏观优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改革等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经验,在具体的外国文学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跨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多元化课程教学模式和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三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对国内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外国文学 教学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女性气质的未来——论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4
作者 郝亚茸 《电影评介》 2014年第3期98-99,共2页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20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是在思想史方面,当中尤以《第二性》影响最为广泛.《第二性》从精神分析、社会的和历史等多方面去理解女人,探讨女性未来的出路及女性气质的发展与未...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20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在历史上的真正地位是在思想史方面,当中尤以《第二性》影响最为广泛.《第二性》从精神分析、社会的和历史等多方面去理解女人,探讨女性未来的出路及女性气质的发展与未来.波伏娃以一种存在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对女性境遇及生存状态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并怀着解放妇女的美好理想,期待女人能够摆脱内在性的束缚,改变自身的处境,找寻一种适于实现女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娃 反讽 女性气质 《第二性》
下载PDF
陕西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
5
作者 郝亚茸 何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9期30-33,共4页
陕西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是目前陕西文学,也是中国文学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价值观的差异、陕西当代文学本身的影响力和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陕西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困难较多。该文以陕西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海外传播... 陕西当代文学的对外译介,是目前陕西文学,也是中国文学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价值观的差异、陕西当代文学本身的影响力和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陕西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困难较多。该文以陕西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海外传播状况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近七十年的陕西当代文学的海外翻译出版与接收状况等展开,揭示与探讨陕西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当代文学 海外传播 影响
下载PDF
文艺思维与文学创作
6
作者 郝亚茸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6期268-268,共1页
思维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是由感觉直接感受到的关于客观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片面的认识。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主要特点是直观性、生动性和具体性,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经验。
关键词 思维 文学 创作
下载PDF
教育国际化使命与高校环境建设——以泰国西那瓦大学为例
7
作者 何妍 郝亚茸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7期108-109,共2页
对教育国际化使命与高校环境建设展开探讨。分析了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须将绿色发展观与资源共享理念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使命,阐述了环境建设可作为教育国际化使命的物质载体、实施保障和理念导引。提出泰国西那瓦大学将教育国际化使命与... 对教育国际化使命与高校环境建设展开探讨。分析了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须将绿色发展观与资源共享理念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使命,阐述了环境建设可作为教育国际化使命的物质载体、实施保障和理念导引。提出泰国西那瓦大学将教育国际化使命与校园建设相结合,实现和满足了教育国际化的功能需要和使命诉求,这些经验对于推动中国高校国际化发展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国际化 高校 环境 西那瓦大学
下载PDF
一个不美的真实——论萨特的《恶心》
8
作者 郝亚茸 《学园》 2017年第26期162-162,共1页
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恶心》,第一次以文学的形式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却又往往被人忽略的现象,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引发人们的思考,并且在本部小说中,阐发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主人公罗冈丹的恶心感则标志着醒悟的... 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恶心》,第一次以文学的形式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却又往往被人忽略的现象,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引发人们的思考,并且在本部小说中,阐发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主人公罗冈丹的恶心感则标志着醒悟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自由选择 真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