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尚福 苏学英 +4 位作者 刘一念 郝冀玲 张菊芬 成娘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LSAB法 )检测肺良性病变和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 3 4例肺良性病变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 95 .0 3 %±...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LSAB法 )检测肺良性病变和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 3 4例肺良性病变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 95 .0 3 %± 2 .10 % ,12 1例肺癌为 43 .5 9%± 14 .41% ;46例腺癌为 47.5 7%±16.2 6% ,48例鳞癌为 40 .5 9%± 14 .0 4% ,2 7例腺鳞癌为 42 .13 %± 9.84% ;2 1例低分化鳞癌为 3 1.63 %±10 .3 4 % ,18例中分化鳞癌为 41.3 9%± 9.3 5 % ,9例高分化鳞癌为 5 9.90 %± 8.61% ;16例低分化腺癌为3 4 .14 %± 12 .5 3 % ,2 6例中分化腺癌为 5 2 .10 %± 12 .19% ,4例高分化腺癌为 63 .0 5 %± 15 .84%。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间 ,以及低分化肺癌与高分化肺癌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有助于鉴别肺部的良恶性疾病 ,并可能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外阴乳头状汗腺瘤2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郝冀玲 苏平 王靖华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外阴乳头状汗腺瘤 临床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平 郝冀玲 +1 位作者 李俸媛 刘卫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肿瘤 淋巴结增生 CASTLEMAN病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FNACB检查对乳腺肿块术前定性诊断的意义(附352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郝冀玲 王维锡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 介绍 10年来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质诊断 ,代替术中冰冻诊断的体会。方法 复习近 10年间 3 5 2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资料 ,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 2 2 7例 ( 66.4 % ) ,恶性 10 2例( 2 9% ) ,可... 目的 介绍 10年来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质诊断 ,代替术中冰冻诊断的体会。方法 复习近 10年间 3 5 2例乳腺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涂片资料 ,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 2 2 7例 ( 66.4 % ) ,恶性 10 2例( 2 9% ) ,可疑恶性 2 3例 ( 6.6% )。 2 96例经组织病理诊断比较 ,FNACB检查良性符合率为 98.1% ,误诊率为 1.9% ,恶性符合率 95 .3 % ,漏诊率为 4 .7%。结论 基层医院病理科采用 FNACB技术对乳腺肿块生物学定性诊断 ,可基本代替冰冻诊断 ;三级诊断报告可满足临床制订治疗方案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细针吸取细胞 定性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Warthin—Starry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在猫抓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娟 代琳 +13 位作者 雷松 廖殿英 王晓卿 罗添友 陈昱 杭振镳 李甘地 董丹丹 徐纲 辜正策 郝冀玲 华平 何磊 段芳蕾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和电镜在检测人巴尔通体感染、确诊猫抓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断的77例符合猫抓病形态学改变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分别使用Warthin-Starry银染... 目的探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和电镜在检测人巴尔通体感染、确诊猫抓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断的77例符合猫抓病形态学改变的石蜡包埋淋巴结组织,分别使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和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的EnVision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选择二者均检出丰富细菌的5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透射电镜查见汉赛巴尔通体呈多形性,圆形、椭圆形、短棒状、杆状,长0.489~1.110μm,宽0.333~0.534μm,集群性生长。(2)61.0%(47/77)的病例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查见排列成线、成簇、局灶性聚集的黑色、短小、棒状杆菌,细菌绝大多数分布在靠近被膜下的坏死灶内,以存在于细胞外为主。(3)72.7%(56/77)的病例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阳性表达,阳性信号主要呈点状、颗粒状,少数呈线样勾勒出细菌形状,信号定位与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一致。(4)59.7%(46/77)的病例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染色均阳性。两种方法联用,病原体总体检出率为74.0%(57/77)。二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检测猫抓病病原体能达到确诊猫抓病的目的,抗汉赛巴尔通体单克隆抗体染色是较Warthin—Starry银染色更理想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抓病 巴尔通体感染 银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镜检查 电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