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医学新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以安徽医科大学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为例
1
作者 汪耿夫 黄斌斌 +5 位作者 邵珊珊 王君 朱鹏 郝加虎 陶芳标 苏普玉 《科教文汇》 2023年第17期111-115,共5页
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新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7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 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创新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7年多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三全育人”全要素融入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格局,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原则,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该文总结安徽医科大学推进“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妇幼保健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探索新设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培养模式 新专业 妇幼保健 医学教育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与出生结局的关联研究:脐动脉血流参数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潘颖 周莉 +7 位作者 窦连杰 顾纪俊 黄丹 黄朝辉 张安慧 陶红 张黎 郝加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出生结局和孕晚期脐动脉(UA)血流参数的影响,并分析UA血流参数在GDM与出生结局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国安徽—芜湖出生队列为基础,收集189例GDM孕妇为病例组,在非GDM孕妇中按照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进行1∶1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出生结局和孕晚期脐动脉(UA)血流参数的影响,并分析UA血流参数在GDM与出生结局中的作用。方法以中国安徽—芜湖出生队列为基础,收集189例GDM孕妇为病例组,在非GDM孕妇中按照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进行1∶1配对,选择189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按孕晚期空腹血糖将GDM孕妇分为控制不良组和控制良好组,并收集分析孕晚期UA血流参数和胎儿出生结局信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控制不良组和控制良好组UA参数升高(F=6.63,P<0.05;F=4.43,P<0.05;F=5.57,P<0.05)。GDM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高和大于胎龄儿风险上升。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控制不良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Z评分与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β=-209.78,95%CI:-301.48~-118.07)。S/D指数Z评分在血糖控制不良与出生体质量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58.41(95%CI:-106.40~-19.65),占总效应的25.98%。结论GDM血糖控制不良是胎儿体质量增加的危险因素,UA血管功能以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GDM孕妇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以更好地保护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脐动脉血流参数 出生结局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分型在菌痢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6 位作者 王红 黄芬 方益荣 张国庆 钟文龙 夏桂枝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 目的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1)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爆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对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93株福氏2a志贺菌按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可分为4种基因型,即12株ShET1(-)/ShET2(+),14株ShET1(+)/ShET2(-),59株ShET1(+)/ShET2(+),8株ShET1(-)/ShET2(-)。93株福氏2a志贺菌ShET1检出率为89.24%(83/93),ShET2为65.59%(61/93)。二者至少有一种基因被检出的检出率为91.39%(85/93)。结论福氏2a志贺菌的快速诊断可应用ShET1、ShET2双基因PCR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应用多生物学标志进行福氏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研究时,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 分子流行病学 志贺菌肠毒素
下载PDF
献血人群HCV感染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郝加虎 黄芬 +3 位作者 叶冬青 胡兆平 余新炳 蒋作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961-964,共4页
目的 了解部分地区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况及其流行因素 ,为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各地献血员的血液为研究材料 ,分两个阶段 (1994~ 1996年为第 1阶段 ,1998~1999年为第 2阶段 )进行调查 ... 目的 了解部分地区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现况及其流行因素 ,为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各地献血员的血液为研究材料 ,分两个阶段 (1994~ 1996年为第 1阶段 ,1998~1999年为第 2阶段 )进行调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其血清进行抗 - HCV Ig G检测。结果 两阶段 30 72名献血员中 HCV总感染率为 3.6 % ,其中第 1阶段的 HCV感染率 4 .9% ,高于第 2阶段的 1.9% (P<0 .0 0 1) ;农民献血员 HCV感染率 4 .0 % ,高于非农民 0 .9% (P<0 .0 0 1) ;HCV感染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 (P<0 .0 1) ;HCV感染率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P<0 .0 0 1) ;献血年限 <4年组献血员 HCV感染率 (2 .2 % )低于≥ 4年组(4 .0 % ) ;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家庭子女数、献血年限、献血浆史、谷丙转氨酶 AL T是 HC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有偿献血员人群中 HCV感染率较高 ,献血浆史、献血年限、家庭子女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献血员 感染
下载PDF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青少年卫生系列述评(3)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终身健康 被引量:15
5
作者 郝加虎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8-390,共3页
关键词 青春期 早熟 身高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少年保健服务
下载PDF
以培养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19
6
作者 郝加虎 陶芳标 +5 位作者 胡传来 苏普玉 朱鹏 许媛媛 王取南 孙业桓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6期65-66,共2页
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这一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课程项目,建立八个实验教学模块,科学整合与创立跨学科的全新预防医学实... 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这一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公共卫生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开设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课程项目,建立八个实验教学模块,科学整合与创立跨学科的全新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可操作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 实验教学 岗位胜任能力
下载PDF
扩展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17
7
作者 郝加虎 陶芳标 +5 位作者 胡传来 苏普玉 朱鹏 操基玉 杨永坚 孙业桓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11期11-12,16,共3页
近十几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切实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已成为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围绕"环境与人群健康"这一主线,突破实验课程按理论课程分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 近十几年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切实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已成为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本课题组围绕"环境与人群健康"这一主线,突破实验课程按理论课程分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知识融合,提出并实施"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网络与社区实践"的实验教学模式和"三早"教学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验教学与公共卫生实践训练紧密结合,交叉进行,逐步实现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扩展了预防医学本科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为毕业生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满足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基于能力的教育 教学形式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分型在同源克隆鉴定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郝加虎 王红 +4 位作者 叶冬青 钟文龙 夏桂枝 王玉琴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8,31,共6页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和肠毒素ShET2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福氏 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的分析水平。方法 综合运用质粒DNA分析、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及随机PCR分析方法对 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的福氏 2a志贺菌进...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和肠毒素ShET2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福氏 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的分析水平。方法 综合运用质粒DNA分析、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及随机PCR分析方法对 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的福氏 2a志贺菌进行多生物学标志分型 ,同时引入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法检测福氏 2a志贺菌。结果 质粒DNA分析、RAPD分析、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三种方法联合运用 ,可将 93株S flexneri 2a分成 19个克隆群 ,克隆分辨率为 2 0 4 3% (19/ 93) ,引入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 ,可新增加 8个克隆群 ,克隆分辨率为 2 9 0 3% (2 7/ 93) ,克隆分辨率提高 8 6 0 % (8/ 93)。 93株福氏 2a志贺菌按志贺菌肠毒素分为 4种基因型 ,即 12株ShET1(- ) /ShET2 (+) ,14株ShET1(+) /ShET2 (- ) ,5 9株ShET1(+) /ShET2 (+) ,8株ShET1(- ) /ShET2 (- )。结论 在应用多生物学标志进行福氏 2a志贺菌同源克隆鉴定系统研究时 ,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PCR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随机PCR 志贺菌肠毒素 基因分型 生物学 细菌性痢疾
下载PDF
不同地区福氏2a志贺菌质粒DNA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5 位作者 王红 钟文龙 夏桂枝 黄芬 王玉琴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质粒DNA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福氏 2a志贺菌痢疾暴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 对 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 2a志贺菌用质粒图谱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 质粒...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质粒DNA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福氏 2a志贺菌痢疾暴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 对 93株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福氏 2a志贺菌用质粒图谱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 质粒DNA分析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分离的 93株福氏 2a志贺菌具有 1 3种不同的质粒DNA图谱特征 (PLT1~PLT1 3型 )和 1 5种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特征 (ReT1~ReT1 5型 )。结论  93株来自不同地区、分离自不同时间的福氏 2a志贺菌分属于 1 5个克隆群 ,PLT型和ReT型分布呈现多态性特征 ,PLT1 /ReT1型是海南、江门、蚌埠、合肥、安庆地区福氏 2a志贺菌的优势克隆群组。表型相同的福氏 2a志贺菌实际上是遗传结构多态性群体的集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 质粒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结合学科系课题方向 加强妇幼卫生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加虎 苏普玉 +3 位作者 朱鹏 黄锟 孙莹 陶芳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5期67-69,共3页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此,学科系教师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特点,结合本系研究方向,将科研课题延伸至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之中。同时,成立科研...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此,学科系教师针对妇幼卫生专业特点,结合本系研究方向,将科研课题延伸至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之中。同时,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将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从课堂之内延伸至课外。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 基于能力的教育 教学形式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分型在菌痢暴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4 位作者 王红 钟文龙 夏桂枝 吴爱军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l)和肠毒素ShET2 (Shigellaenterotoxin2 )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菌痢暴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 对在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 目的 对福氏 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enterotoxinl)和肠毒素ShET2 (Shigellaenterotoxin2 )进行基因分型 ,提高菌痢暴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 对在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 ,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  8株福氏 2a志贺菌可分为 3种基因型 ,即 2株ShET1(- ) /ShET2 (+) ,1株ShET1(+) /ShET2 (- ) ,5株ShET1(+) /ShET2 (+)。结论 本次菌痢暴发部分患者可能并非真正的暴发病例 ,之所以被归入暴发事件之中 ,可能是一种与暴发事件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 志贺肠毒素 基因分型 菌痢
下载PDF
献血员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3 位作者 黄芬 胡兆平 余新炳 蒋作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08-611,共4页
目的 了解部分地区献血人群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感染现状及其流行因素 ,为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献血员为研究对象 ,分两个阶段用酶联免疫测定法 (EIA)对其血清进行抗 - HCMV Ig M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部分地区献血人群中人巨细胞病毒 (HCMV)的感染现状及其流行因素 ,为减少输血后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安徽省部分地区献血员为研究对象 ,分两个阶段用酶联免疫测定法 (EIA)对其血清进行抗 - HCMV Ig M检测。结果 两阶段 30 72名献血员 HCMV的总感染率为 2 1.6 % ,女性 HCMV感染率2 6 .2 % ,高于男性的 16 .6 % (P<0 .0 1) ;第 2阶段献血员 HCMV感染率 2 9.9% ,高于第 1阶段 15 .2 % (P<0 .0 0 1) ;第 2阶段 HCMV的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P<0 .0 0 1) ;HCMV感染率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 .0 1) ;献血年限≥ 4年组献血员的 HCMV感染率 2 3.6 % ,高于献血年限 <4年组 2 0 .3% (P<0 .0 1) ;多因素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注射史、献血浆史是 H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有偿献血人群中HCMV感染率较高 ,建议尽快用抗 - HCMV Ig M对献血员进行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献血员 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清游离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加虎 张志华 +7 位作者 张国庆 刘慧慧 黄芬 朱小明 戴宏 徐胜前 叶冬青 张学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核小体(serum soluble nucleosome)表达水平;分析血清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核小体与患者器官/系统损...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核小体(serum soluble nucleosome)表达水平;分析血清核小体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核小体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外周血可溶性核小体及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n=76)血清核小体浓度(0.746±0.244)低于正常对照组(1.237±0.394)(t=9.112,P〈0.01),且与抗核小体抗体浓度呈负相关(r=-0.458,t=4.434,P=0.000);以正常对照组(n=69)血清核小体浓度均数的95%可信区间1.14~1.33作为核小体浓度正常范围,结果显示: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A组,OD〈1.14,n=54)的发热、皮疹、C3降低、血沉(ESR)增高、管型、血尿、蛋白尿、anti-SSA等临床指标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核小体增高组(B组,OD≥1.33,n=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1,0.0035,0.0164,0.0242,0.0171,0.0135,0.0001,0.0000);SLE患者核小体减低组中疾病活动的阳性率(79.63%)高于核小体浓度增高组(45.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P=0.0033)。结论:SLE患者血清核小体浓度可减低或增高,血清核小体浓度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血清核小体减低与SLE患者皮肤损害、肾损害的发生和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核小体在SLE尤其是狼疮性肾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核小体
下载PDF
情景教学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郝加虎 孙业桓 张秀军 《疾病控制杂志》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情景教学法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学特点 流行病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应用情况 国内外 现场
下载PDF
凋亡相关分子sFas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加虎 张志华 +8 位作者 张国庆 刘慧慧 苏虹 黄朝辉 戴宏 李向培 陶金辉 叶冬青 张学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表达水平,分析sFas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sFas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表达水平,分析sFas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sFas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68),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sFas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组(n=68)的血清sFas表达水平(6876.27±1979.38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275.08±1023.01 pg/ml)(t=13.405,P<0.01),与SLE-DAI(r=0.274,t=2.86,P=0.005)和SLICC/ACR DI(rs=0.437,t=3.95,P<0.01)均呈正相关,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也呈正相关(r=0.395,t=3.49,P<0.01)。CNS损害SLE组(n=11)的血清sFas水平9576.60±3654.70 pg/ml高于非CNS损害SLE组(n=57)6629.37±2372.30 pg/ml(q=6.42,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g/ml(F=75.10,P<0.01,q=13.93,P<0.05;q=13.45,P<0.05)。肾脏损害SLE组(n=33)的血清sFas水平10968.45±4814.60 pg/ml高于非肾脏损害SLE组(n=35)6502.78±3971.00 pg/ml(q=8.2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g/ml(F=66.33,P<0.01,q=16.20,P<0.05;q=6.93,P<0.05)。浆膜炎SLE组(n=6)的血清sFas水平10376.69±4149.50 pg/ml高于非浆膜炎SLE组(n=62)6718.34±2351.80 pg/ml(q=6.3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g/ml(F=75.71,P<0.01,q=12.28,P<0.05;q=14.48,P<0.05)。结论:SLE患者的外周血清可溶性sFas的表达水平增加,且血清可溶性s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s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抗原 CD95
下载PDF
外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表达水平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加虎 张志华 +7 位作者 张国庆 刘慧慧 黄朝辉 刘浏 潘发明 戴宏 叶冬青 张学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618-621,676,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antinucleosome antibody family)(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antinucleosome antibody family)(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6),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器官/系统损害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95.826±94.084 IU/ml)、抗-dsDNA抗体(280.551±305.954 IU/ml)、抗组蛋白抗体(58.557±66.833 IU/ml)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53.95%、44.74%,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06±0.5348 IU/ml,20.034±12.075 IU/ml,9.290±1.281 IU/ml)。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852,t=13.985,P=0.000)、抗-dsDNA抗体(r=0.788,t=11.028,P=0.000)、SLICC/ACR DI(rs=0.552,t=4.23,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41,t=3.404,P=0.001)之间均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797,t=11.358,P=0.000)、SLICC/ACR DI(rs=0.428,t=3.86,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85,t=3.917,P=0.000)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组蛋白抗体与SLICC/ACR DI(rs=0.390,t=3.74,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277,t=2.702,P=0.008)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非蛋白尿组(n=14)和蛋白尿组(n=62)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分别为63.074±15.478 IU/ml、103.221±24.773 IU/ml)、抗-dsDNA抗体(分别为171.417±66.122 IU/ml、305.194±101.912 IU/ml)和抗组蛋白抗体浓度(分别为29.652±4.269 IU/ml、65.084±18.543 IU/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796,P=0.0000;t=4.681,P=0.0000;t=3.680,P=0.0004)。结论: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且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及PBMCs的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凋亡率升高的结果,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核小体抗体家族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早期凋亡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加虎 张志华 +7 位作者 张国庆 刘慧慧 黄朝辉 戴宏 翟志敏 叶冬青 李庆 张学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早期凋亡率,分析PBMCs早期凋亡率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并探讨PBMCs早期凋亡率对SLE患者...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早期凋亡率,分析PBMCs早期凋亡率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并探讨PBMCs早期凋亡率对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影响。方法:以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为病例组(n=76),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器官/系统损害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结果:SLE患者的PBMCs早期凋亡率(13.29%±4.12%,n=76)高于正常对照组(4.66%±1.57%,n=69)(Z=9.657,P<0.01),活动期患者(SLEDAI 10)的早期凋亡率(14.80%±5.09%,n=53)高于非活动期(SLEDAI<10)(9.82%±3.76%,n=23),高于正常对照(4.66%±1.57%,n=69)(F=120.28,P<0.01)。PBMCs的早期凋亡率与SLEDAI(r=0.249,P=0.03),SLICC/ACR DI(rs=0.612,P<0.001)均呈正相关。具有肾脏损害或精神/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PBMCs早期凋亡率升高更为显著(P分别为0.001和0.039)。结论:SLE患者的PBMCs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器官/系统损害程度相关,发生肾脏损害或精神/神经系统损害时PBMCs早期凋亡率增加尤为明显,PBMCs早期凋亡率能够较好地反映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凋亡紊乱在SLE的发病和器官/系统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下载PDF
福氏2a志贺菌痢暴发的RAPD分析
18
作者 郝加虎 叶冬青 +4 位作者 王红 钟文龙 夏桂枝 吴爱军 俞守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江门一起菌痢暴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 8株福氏 2a志贺菌进行RAPD分析。结果 此次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具有两种不同的RAPD特征 (RTⅠ、RTⅡ型 ) ,其中 2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株J9810 1(RTⅡ型 )和J982 6... 目的 探讨江门一起菌痢暴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 8株福氏 2a志贺菌进行RAPD分析。结果 此次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 8株福氏 2a志贺菌具有两种不同的RAPD特征 (RTⅠ、RTⅡ型 ) ,其中 2株病例密切接触者分离株J9810 1(RTⅡ型 )和J982 6(RTⅠ型 )分属不同克隆。结论 本次暴发偶合有部分散发病例。相对于质粒分析而言 ,RAPD分析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它提供的遗传学信息更为丰富、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2A志贺菌 RAPD 细菌性痢疾
下载PDF
凋亡相关分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郝加虎 张志华 +8 位作者 戴宏 张国庆 刘慧慧 钱浩 刘浏 翟志敏 李庆 叶冬青 张学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73-776,785,共5页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膜上的Fas(mFas)/FasL(mFasL)的表达水平,分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膜上的Fas(mFas)/FasL(mFasL)的表达水平,分析mFas、mFasL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mFas、mFasL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9),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膜上mFas和m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的表达水平(38.97%±7.64%)高于正常对照(28.82%±4.98%)(t=9.22,P<0.0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有正相关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rs=0.209,t=1.74,P=0.09),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r=0.381,t=3.35,P<0.01)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68例SLE患者mFas与器官/系统损害情况,结果发现SLE患者CNS损害组(n=11)PBMCs的mFas阳性率45.28%±8.71%高于SLE患者非CNS损害组(n=57)37.88%±10.02%(t=2.28,P=0.026);SLE患者肾脏损害组(n=33)PBMCs的mFas阳性表达率42.32%±9.48%亦高于SLE患者非肾脏损害组(n=35)35.62%±11.17%(t=2.65,P=0.009)。患者和对照PBMCs膜上mFasL采用流式细胞术均未能检出。结论:SLE患者的PBMCs膜上m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患者的凋亡率升高可能与mFas表达增加有关,而m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原 CD95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 被引量:95
20
作者 邢超 陶芳标 +5 位作者 袁长江 万宇辉 齐秀玉 胡传来 郝加虎 姚荣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学生、大一~大三的大学生共7104名。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自我评定,计算Cronbach a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2... 目的评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学生、大一~大三的大学生共7104名。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进行自我评定,计算Cronbach a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2周后对128名中学和大学生重测,计算重测相关系数;同时对85名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Cornell医学指数(CMI)问卷进行自我评定,对亚健康问卷的效标关联效度进行评价。结果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Cronbaeh a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68,0.9576,0.9420;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Comell医学指数(CMI)问卷作为效标,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636,0.649。结论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可信、有效、敏感,可以作为青少年亚健康状态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调查问卷 信度 效度 评价 青少年 亚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