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启晨 张福军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8期12-17,共6页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 通过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再探析,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内含的三重规定性,得到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的基本判据,揭示劳动时间转换的内在规律及其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现实表现。建议加强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基础地位,引导劳动时间转换的正确方向,动态优化劳动时间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三重规定性 劳动时间转换规律 数字劳动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劳动范畴的理论意蕴及当代启示
2
作者 郝启晨 张福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1,共12页
科学建构中国生产劳动范畴,有利于激发各类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增进思想共识、凝聚实践合力。基于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文本发掘和系统研究,凝练了生产劳动范畴内在的物质规定性、形式规定性、价值规定性,论证了三... 科学建构中国生产劳动范畴,有利于激发各类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增进思想共识、凝聚实践合力。基于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文本发掘和系统研究,凝练了生产劳动范畴内在的物质规定性、形式规定性、价值规定性,论证了三重规定性的辩证统一、物质规定性的本源意义,探索并解析了社会发展中的时间结构转换规律。遵循马克思生产劳动概念的生成逻辑,建构了内含三重规定性的中国生产劳动范畴,即: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其新创造的价值不少于劳动者的生活消费品的价值。中国生产劳动范畴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对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各类劳动的属性和功能,促进各类劳动的合理有效配置,加强实体经济领域的劳动就业,引导非生产劳动资源更多投向科学、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劳动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以制度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被引量:5
3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3-65,共3页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充分发挥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充分发挥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种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等制度优越性,提升制度系统协同促进共同富裕的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制度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下载PDF
以系统思维方法推动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全洪 郭凯敏 郝启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提出,实现了从传统产业理论到系统思维方法的重要转变。突破产业体系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方法。习近平创造性地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治国理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思想。贯彻习近平系统...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提出,实现了从传统产业理论到系统思维方法的重要转变。突破产业体系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强化系统思维方法。习近平创造性地运用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治国理政,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思想。贯彻习近平系统思维方法,要聚焦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总目标,提升产业体系发展的整体效能;加强科技创新等高端要素开发,建立产业体系发展的新比较优势;坚持稳中求进,推动创新引领型发展;促进产业体系结构优化,增强发展演进的协同性;营造发展的有利环境,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体系 习近平系统思维方法 协同发展 创新引领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被引量:4
5
作者 郝启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2,共9页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是数字时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主题。现有对数字劳动生产性与非生产性问题的研究,存在“数字劳动是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不存在明确雇佣关系所以是非生产劳动”等错解和误读。研究数字劳动生产性问题,要以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为根本依据。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揭示,生产劳动的含义具有理论决定性、客观确定性和自然必然性,界定生产劳动概念要运用物质规定性标准和社会生产关系标准,生产劳动时间的相对缩短和节约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向。我国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含义是生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少于自己消费的价值的、有益于社会的商品的数字劳动。要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各自功能及其内在关联,正确处理好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数字劳动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生产性与非生产性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农业绿色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孙生阳 郝启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8-56,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多方面数据表明,我国不仅历史性地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而且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突出成就。多方面数据表明,我国不仅历史性地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而且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需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以绿色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减轻国内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推动乡村生态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农业 绿色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历史回溯、现实审视与政策实践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8,共14页
生产力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生产力变革均以技术革命突破为基本前提、以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为主要动力、以产业变迁为现实着力点,这体现为... 生产力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生产力变革均以技术革命突破为基本前提、以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为主要动力、以产业变迁为现实着力点,这体现为生产力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历史阶段生产力的新质态,其发展既符合一般性规律,也体现数字化时代的新特征。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性突破、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生产力要素创新性配置、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三重机制共同催生和推动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破除三重机制发挥作用的现实阻碍,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对于生产力要素系统革新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的生产、确权、流通,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资源调配和整合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等前瞻性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成逻辑 一般规律 三重机制 政策实践
原文传递
发展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16,共17页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严峻复杂又亟待破解,需要有新的思路。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资本构成理论深入研究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创新型中小企业特殊的资本构成及其变化特点,导致其在间接融资中存在技术掣肘、动态... 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严峻复杂又亟待破解,需要有新的思路。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资本构成理论深入研究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构成及其变化趋势,发现创新型中小企业特殊的资本构成及其变化特点,导致其在间接融资中存在技术掣肘、动态不可持续性等不利约束,使得其与间接融资产生内在冲突;在直接融资中存在可持续性激励、可得性好、主体偏好匹配等优势因素,使得其与直接融资形成逻辑契合。因此,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根在在于加强间接融资渠道建设的同时,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和大力发展完善直接融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中小企业 融资难题 资本构成 直接融资
原文传递
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数据生产要素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贾利军 郝启晨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F0002,共12页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 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性质上的差异,可将数据区分为原始数据和价值数据。由于原始数据不具有价值属性,决定了其参与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数据地租,分别表现为数据级差地租Ⅰ和Ⅱ、数据绝对地租Ⅰ和Ⅱ。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是:原始数据积累导致数据地租的不断增长,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直接合一,通过数据地租资本化产生促进资本积累的内在机制,进而形成原始数据积累与资本积累相互增强的正反馈机制。虽然原始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直接合一掩盖了二者本质上的分离,但理论上可以明确数据地租的价格和数据耕地的价格。研究结论可为数据确权、数据交易、相关数据法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数据 价值数据 数据积累 数据地租 数据耕地 价格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