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构造格架及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 被引量:100
1
作者 郝国杰 陆松年 +2 位作者 王惠初 辛后田 李怀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最近 ,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证据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 3个构造单元 ,北部为古元古代形成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 ,中间为经历过多次叠加改造的沙柳河—鱼卡超高压碰撞带 ,南部为中... 最近 ,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证据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 3个构造单元 ,北部为古元古代形成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 ,中间为经历过多次叠加改造的沙柳河—鱼卡超高压碰撞带 ,南部为中元古代形成的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古陆块自古元古代以来保存了丰富的地质记录 ,反映了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综合区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征 ,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由老到新分为 7个演化阶段 ,即古元古代古陆块形成阶段、中元古代陆内沉降阶段、中—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南华纪—震旦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阶段、早古生代陆块俯冲与折返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和中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研究本区古陆块的汇聚与裂解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 前泥盆纪 构造格架 RODINIA 地质演化
下载PDF
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古陆块的物质组成和重大地质事件 被引量:28
2
作者 郝国杰 陆松年 +1 位作者 辛后田 王惠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01,516,共8页
通过对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地块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其由北向南划分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和柴达木陆块三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主要由德令哈片麻岩、莫河片麻岩、达肯大坂岩群... 通过对青海都兰地区前泥盆纪地块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将其由北向南划分为欧龙布鲁克微陆块、沙柳河超高压碰撞带和柴达木陆块三个构造单元。基本查明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主要由德令哈片麻岩、莫河片麻岩、达肯大坂岩群、万洞沟群和全吉群组成,柴达木盆地北缘高压碰撞带主要为中新元古代沙柳河岩群、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钾长花岗片麻岩、榴辉岩、滩间山群和蛇绿岩,柴达木古陆块主要由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和夕线堇青花岗片麻岩组成。详细厘定了本区前泥盆纪重要地质事件,特别是与Rodinia超大陆有关的汇聚与裂解事件。同时,利用先进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手段,确定了本区重要地质事件的地质时代和序列,为研究我国中-新元古代古陆块汇聚与裂解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超大陆中的位置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 古陆块 榴辉岩 RODINIA超大陆 地质事件
下载PDF
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学及年代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5
3
作者 郝国杰 陆松年 +1 位作者 李怀坤 郑建康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1年第3期154-162,共9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端沙柳河一带榴辉岩呈布丁构造赋存在新元古代末期花岗片麻岩中 ,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石榴石含有 38%~ 4 4 %的铁铝榴石、2 2 %~ 2 3%的钙铝榴石和 31%~ 38%的镁铝榴石分子 ,绿辉石含有 ...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端沙柳河一带榴辉岩呈布丁构造赋存在新元古代末期花岗片麻岩中 ,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石榴石含有 38%~ 4 4 %的铁铝榴石、2 2 %~ 2 3%的钙铝榴石和 31%~ 38%的镁铝榴石分子 ,绿辉石含有 35 %~ 38%硬玉分子。榴辉岩变质作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能为绿帘角闪岩相 ,形成了残留在石榴石中的绿帘石 +角闪石早期矿物组合 ;第二阶段为榴辉岩相 ,形成了绿辉石 +石榴石 +金红石矿物共生组合 ,其温压条件为 :T =730℃ ,P >1.6Gpa ,代表了强烈俯冲时期 ;第三阶段为高角闪岩相 ,形成了普通辉石 +角闪石 +斜长石矿物共生组合 ,其温压条件为 :T =6 70℃ ,P =0 .3~ 0 .5Gpa。变质作用演化及P -T -t轨迹反映了其地球动力学过程是板块碰撞模式。榴辉岩的颗粒锆石U -Pb年龄 (484± 3)Ma可能代表榴辉岩相变质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变质作用 形成时代 年代学 早古生代 岩石学 高压碰撞带
下载PDF
冀西北崇礼—赤城地区金矿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郝国杰 《黄金地质科技》 1992年第2期9-13,共5页
崇礼—赤城地区的金矿,主要受太古宙变质基性岩、不同时期的中小型碱性岩体、深大断裂、构造脆弱带和钾长石化蚀变作用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综合分析和研究这些因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从而进一步确定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河北 金矿 控矿 因素 找矿
下载PDF
冀东卢龙地区发现钙硅酸盐岩
5
作者 郝国杰 朱更新 郭金城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冀东卢龙地区发现钙硅酸盐岩郝国杰,朱更新,郭金城(河北省地矿局区调所)1991年至今由河北区调所三分队承担的1:5万卢龙幅、建昌营幅和迁安幅区调工作中,在卢龙县大横河东部大英窝一带新发现了多层钙硅酸盐岩与细粒斜长角闪... 冀东卢龙地区发现钙硅酸盐岩郝国杰,朱更新,郭金城(河北省地矿局区调所)1991年至今由河北区调所三分队承担的1:5万卢龙幅、建昌营幅和迁安幅区调工作中,在卢龙县大横河东部大英窝一带新发现了多层钙硅酸盐岩与细粒斜长角闪岩呈互层产出。钙硅酸盐岩主要岩性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硅酸盐岩 硅酸盐岩 岩石化学 卢龙地区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量:916
6
作者 潘桂棠 肖庆辉 +8 位作者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I0001,5-28,共28页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
下载PDF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被引量:187
7
作者 潘桂棠 陆松年 +6 位作者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共23页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 按照王鸿祯先生的地质构造演化阶段论和全球构造活动论的思路,遵循将今论古的比较构造地质学研究原则,以对接带、造山系和陆块区三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构造相的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不可逆演化和洋陆转换论的视角,认识理解中国大地构造时空结构组成特征,将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三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太古宙—前南华纪(〉820 Ma)。太古宙陆核形成(〉2 800 Ma),新太古代原板块构造启动,洋陆分化,华北各陆块发育古弧-盆系统(2 800~2 500 Ma),发育广泛的TTG片麻岩;古元古代(2 500~1 800 Ma)发育集宁、南辽河-荆山等弧盆系和嵩山裂谷、滹沱裂谷及华北基底形成(1 800 Ma);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820 Ma前)华北陆区在1.8Ga克拉通化后发育燕辽裂谷、熊耳—西洋河裂谷、渣尔泰—白云鄂博陆缘裂谷;扬子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区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盆地,新元古代早期其周缘一系列弧盆系形成,扬子和塔里木基底形成,并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过程。第二阶段:南华纪—中三叠世(820~227 Ma),可分为5个构造期:(1)南华纪—震旦纪(820~541 Ma)构造期,罗迪尼超大陆裂解发育新元古代南华纪裂谷事件的火山-沉积岩及冰碛岩,古亚洲洋、原特提斯大洋及震旦大洋扩展,发育扬子、塔里木陆缘裂谷和裂陷盆地,华南洋萎缩为残余大洋。(2)寒武纪—中奥陶世(541~458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原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中国西部一系列地块从扬子和塔里木大陆裂离,相应陆块均在伸展背景下形成被动大陆边缘,秦-祁-昆多岛弧盆系形成;印度陆块北部边缘形成寒武纪裂陷-裂谷盆地,上覆初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O1-2)。(3)晚奥陶世—志留纪(458~419 Ma)构造期,古亚洲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形成,向南俯冲制约天山-准噶尔-北山多岛弧盆系形成及温都尔庙增生弧盆系发育;南天山大洋向北俯冲导致中天山岛弧形成;扬子、塔里木和印度等陆块的北缘均发育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震旦洋、华南洋消亡;塔里木、扬子与华北构成统一的泛华夏大陆,其西南缘秦祁昆造山系形成,在南东缘形成了华夏造山系。(4)泥盆纪—中二叠世(419~259 Ma)构造期,古亚洲洋、南天山洋萎缩消亡,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系和阿尔泰-兴蒙造山系形成(C2—P2);华北陆块整体隆升(O3—C1)后,发育陆表海盆地;扬子陆块发育陆缘裂陷盆地。古特提斯大洋双向俯冲,向北俯冲制约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发育,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陆缘弧形成(C—P)。(5)晚二叠世—中三叠世(259~227 Ma)构造期,中国西北盆-山构造格局定位;那丹哈达洋西向俯冲形成鹤岗陆缘弧。澜沧江弧后洋盆向东俯冲及金沙江-哀牢山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昌都-思茅地块两侧形成陆缘弧。特提斯大洋向南俯冲导致冈底斯弧盆系形成。扬子区攀西裂谷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大规模喷溢。第三阶段:晚三叠世—新近纪演化阶段(227~2.6 Ma)。中生代时东部陆缘弧盆系形成;西北发育盆山构造;西南部喜马拉雅-冈底斯多岛弧盆系形成。新生代,中国东部沿海弧后裂陷及断陷盆地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喜马拉雅-冈底斯造山系形成,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阶段 陆块区 造山系 超大陆 特提斯 古亚洲洋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中两条新元古代岩浆岩带 被引量:76
8
作者 陆松年 陈志宏 +2 位作者 李怀坤 郝国杰 相振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秦岭造山带中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带分为南、北两带,北带主要发育于秦岭岩群分布区,由新元古代早期花岗质岩石组成,由于受到强烈变质、变形,构成了NW向花岗片麻岩体群。岩石总体化学特征反映一种挤压性的动力学背景,其形成时代集中在95 5~... 秦岭造山带中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带分为南、北两带,北带主要发育于秦岭岩群分布区,由新元古代早期花岗质岩石组成,由于受到强烈变质、变形,构成了NW向花岗片麻岩体群。岩石总体化学特征反映一种挤压性的动力学背景,其形成时代集中在95 5~84 4 Ma。南带分布于陡岭岩群分布区、南秦岭及“勉略构造带”以南的汉南一带,由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辉长岩侵入体及板内花岗质侵入岩组成。与北带花岗质岩石所受到的强烈变质、变形形成鲜明对比,除邻近构造带的岩体外,它们变质、变形程度较弱,以弱片麻状至块状构造为主,形成时代介于810~710 Ma之间,反映大陆地壳处于减薄的伸展机制。这条岩浆岩带的发育,显示秦岭造山带南部曾存在一条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带,它是劳伦、澳大利亚和塔里木—扬子等大陆初始裂解的产物,也是古太平洋形成的前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新元古代岩浆岩带 花岗质岩石 化学特征 动力学 形成时代 变质现象 变形现象 伸展机制
下载PDF
南秦岭耀岭河群裂谷型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76
9
作者 李怀坤 陆松年 +3 位作者 陈志宏 相振群 周红英 郝国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5-781,共7页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 南秦岭耀岭河群以变质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和碎屑岩。基性火山岩和凝灰岩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808Ma±6Ma和746Ma±2Ma,表明耀岭河群主体形成于南华纪,西峡-淅川一带所谓的“武当岩群”明显年轻于中元古代武当岩群,应该属于耀岭河群。耀岭河群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全球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裂解过程中的产物,反映秦岭造山带和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 耀岭河群 裂谷型火山岩 TIMS法 锆石U—Pb年代学 超大陆裂解 RODINIA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被引量:103
10
作者 陆松年 陈志宏 +3 位作者 李怀坤 郝国杰 周红英 相振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秦岭造山带是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并夹持于华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大陆造山带,是加里东期至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带。对前加里东期演化虽然亦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着重介绍秦岭造山带自中元古代晚期武关裂谷的打开(1243Ma&#... 秦岭造山带是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并夹持于华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大陆造山带,是加里东期至印支期的碰撞造山带。对前加里东期演化虽然亦积累了不少资料,但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着重介绍秦岭造山带自中元古代晚期武关裂谷的打开(1243Ma±46Ma),中元古代末期松树沟洋盆的形成(1084Ma±73Ma~1030Ma±46Ma)以及新元古代早期同造山期花岗岩的侵入(960~840Ma)等自1.25Ga至0.84Ga期间的一系列热-构造事件,反映扬子大陆边缘前加里东期曾经历过一次“威尔逊构造旋回”,表明该区存在中—新元古代造山带的地质记录。但这次造山作用不是华北与扬子大陆的汇聚,而是曾属于扬子大陆边缘的“北秦岭变质地体”与其南的扬子大陆的一次汇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中-新元古代 热-构造事件
下载PDF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被引量:90
11
作者 潘桂棠 肖庆辉 +8 位作者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3-1637,共25页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相 划分方案 构造相的特征:鉴别标志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沙柳河岩群”的重新启用 被引量:18
12
作者 辛后田 周世军 +3 位作者 王惠初 郝国杰 陈能松 韩英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33,共8页
柴北缘变质基底岩系中的表壳岩包含了岩石组合、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和地质时代不同的两套岩石组合。其中,分布在柴达木地块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的以大理岩、石英岩和含石榴石英片岩为主含榴辉岩透镜体的表壳岩系,时代限定在1.0~1.3Ga... 柴北缘变质基底岩系中的表壳岩包含了岩石组合、沉积建造、变质程度和地质时代不同的两套岩石组合。其中,分布在柴达木地块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的以大理岩、石英岩和含石榴石英片岩为主含榴辉岩透镜体的表壳岩系,时代限定在1.0~1.3Ga,与分布在欧龙布鲁克微陆块的全吉山、德令哈等地形成时代大约2.3~2.4Ga的达肯大坂岩群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以斜长角闪岩、石榴石英片岩和黑云变粒岩为主,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由于前者岩石组合清楚,沉积建造特征明显,构造意义独特,且有一定的区域分布性和可比性,所以具备建立新的岩群的条件。根据定名优先的原则,决定重新启用沙柳河岩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沙柳河岩群 达肯大坂岩群 锆石U-PB年龄 榴辉岩 柴达木盆地 变质基底岩 表壳岩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岩群的地质特征和时代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惠初 袁桂邦 +4 位作者 辛后田 郝国杰 张宝华 王青海 田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21,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河岩群是在最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新建立的构造岩石单位,主要分布于绿梁山—锡铁山—沙柳河一带,由石榴白云石英片岩、石榴(蓝晶)白云片岩、二云片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榴辉岩、石榴斜长角...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河岩群是在最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新建立的构造岩石单位,主要分布于绿梁山—锡铁山—沙柳河一带,由石榴白云石英片岩、石榴(蓝晶)白云片岩、二云片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榴辉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以含榴辉岩为特征。在绿梁山地区,鱼卡河岩群呈不同规模的残块产于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之中。野外观察和变质作用特点显示,至少有一部分榴辉岩的原岩是鱼卡河岩群表壳岩的组成部分,在早古生代遭受了高压变质再造。根据从鱼卡河岩群及花岗片麻岩中获得的同位素年龄,结合两者的野外地质关系,初步确定鱼卡河岩群形成于中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鱼卡河岩群 岩百组合 U-PB年龄
下载PDF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的产状及其成因意义初探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惠初 袁桂邦 +3 位作者 辛后田 郝国杰 郑健康 张宝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7期22-27,8,共7页
区调填图显示,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主要有两种产状:(1)呈透镜状产于花岗片麻岩中;(2)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与石英片岩、石榴云母片岩等变质表壳岩共生。从榴辉岩的产状和结构构造可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块状榴辉岩和条带状榴辉岩,其中条... 区调填图显示,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主要有两种产状:(1)呈透镜状产于花岗片麻岩中;(2)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与石英片岩、石榴云母片岩等变质表壳岩共生。从榴辉岩的产状和结构构造可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块状榴辉岩和条带状榴辉岩,其中条带状榴辉岩应是达肯大坂岩群变质表壳岩的组成部分。野外地质证据表明榴辉岩形成于滩间山岩群褶皱回返之前,应是新元古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成因 花岗片麻岩 结构构造 围岩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陆松年 郝国杰 相振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0-155,共16页
本文概括性地阐述我国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三大地史阶段的重大地质事件,粗略勾绘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轨迹,期望了解我国与全球变化的异同,进一步突出我国前寒武纪三大地史阶段中新太古代超级地质事件及元古宙时期中国大陆块... 本文概括性地阐述我国前寒武纪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三大地史阶段的重大地质事件,粗略勾绘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轨迹,期望了解我国与全球变化的异同,进一步突出我国前寒武纪三大地史阶段中新太古代超级地质事件及元古宙时期中国大陆块体对哥伦比亚及罗迪尼亚两个超大陆形成与破裂的地质响应。冥古宙是地球最早期的地史阶段,从太阳系形成的4 567Ma至地球上最老的4 030Ma的Acasta片麻杂岩。碎屑锆石保存最好的地点是西澳的Mt.Narryer和Jack Hills。目前在中国大陆至少有7个地点发现具有罕见的约4.0Ga的碎屑锆石,这些地点并不位于克拉通区,而是赋存于造山系新元古代至古生代以碎屑岩为主的地层中。太古宙(4 030~2 420Ma)定义为从最古老的岩石出现(4 030Ma Acasta片麻岩)至冰碛层首次广泛分布的寒冷期之间的一段地史。最古老的岩石为英云闪长片麻岩,构成加拿大西北斯拉夫克拉通4.03~3.94Ga Acasta片麻岩的一部分。西南格陵兰Isua带保存全球有最老的表壳岩,形成于3 810 Ma。太古宙最重大的地质事件莫过于2 780~2 420 Ma时期的新太古代超级事件。值得指出的是华北克拉通最古老、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出露在中国辽宁鞍山地区,约3.80Ga英云闪长岩-奧长花岗质片麻岩和3.30Ga的表壳岩已被识别。华北克拉通太古宙有与世界各地太古宙相似的演化历史和特点,包括花岗岩-绿岩带及高级变质片麻岩带、广泛的英云闪长岩-奧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片麻岩、古陆壳的出露(略老于3.8Ga)、广泛分布的BIF等。我国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虽然在华北克拉通分布较广,但与南非、格陵兰、加拿大、西澳等地经典的花岗岩-绿岩带相比,时代偏新,仅以新太古代为主,规模偏小,缺少大面积分布的科马提岩,且变质程度偏高,主要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演化到元古宙(2 420~541 Ma),则进入成熟的、较冷的、刚性程度较高的地球,以现代样式板块构造、超大陆旋回和更复杂的疑源类(eukaryotic)生命的发育为特征。这种变化大致出现在2 420 Ma左右,与哈默斯利型BIF的消失及地史中首次广泛出现的冰川沉积物年代相近。古元古代早期十分重要的"休伦冰川事件"、指示大氧化事件的古老红层在我国尚未被发现,与Lomagundi-Jatuli(LJE)δ13 C的同位素漂移有关的关门山组古元古代沉积地层的同位素年代学依据不足;古元古代磷矿和具有巨大石油潜力的2.01Ga Shunga事件也未能鉴别。但中国最大特色是发育了与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与裂解有关的良好地质记录,特别是华北克拉通保存了古元古代与哥伦比亚超大陆汇聚有关的超高温、高压麻粒岩等变质及岩浆事件,1 780 Ma以后的中元古代又保存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的裂谷沉积及岩浆活动;而在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区则保存了与新元古代早期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有关的蛇绿岩、混杂岩、洋内弧、俯冲增生杂岩及大陆边缘弧,在约800 Ma以后则发育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有关的沉积及岩浆活动的地质记录,为中国和全球地质学者研究这一时期地球系统变化和成矿作用提供了客观的野外实验室和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三大地史阶段 地质事件
下载PDF
美国地质调查的地质工作
16
作者 郝国杰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资源 灾害 自然景观 火山 美国 地质调查 地质工作
下载PDF
柴北缘绿梁山地区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意义 被引量:73
17
作者 袁桂邦 王惠初 +5 位作者 李惠民 郝国杰 辛后田 张宝华 王青海 田琪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1期36-40,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 ,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 ,4个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 ,2 0 6 Pb 2 38U表面年龄统计... 柴达木盆地北缘绿梁山地区的辉长岩侵入到古生代滩间山群及超基性岩中 ,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显示出源幔特征。选自其中的锆石明显具岩浆型锆石特点 ,4个单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均为谐和年龄 ,2 0 6 Pb 2 38U表面年龄统计权重平均值为 (496 .3± 6 .2 )Ma ,代表了该岩体的结晶年龄 ,从而间接地否定了本区滩间山群的时代为晚奥陶世 -志留纪的认识。辉长岩与滩间山群是柴北缘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的组成部分。此类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的确定对柴北缘榴辉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 同位素年龄 柴达木盆地 超基性岩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基于SEM的科技工作者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瑛 郝国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79-381,共3页
根据"幸福感"相关理论,以湖南省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科技工作者"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健康状况"、"工作状况"、"科研状况"和"自我价值实现&qu... 根据"幸福感"相关理论,以湖南省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科技工作者"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健康状况"、"工作状况"、"科研状况"和"自我价值实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工作者所在单位薪酬分配状况满意度、领导重视程度、专业技能的充分发挥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幸福感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柴北缘前震旦纪地层系统的新认识 被引量:30
19
作者 辛后田 郝国杰 +3 位作者 王惠初 陈能松 韩英善 祁生胜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 柴北缘的变质基底具有复杂的岩石组成,除成因迥异的多期变质深成侵入体外,还包括变质程度不同的表壳岩。南带的沙柳河、鱼卡河等地出露大理岩、石英岩、含石榴石片岩和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等以副变质岩为主的表壳岩系,共同构成了中元古界沙柳河岩群;而出露在北带全吉山、德令哈等地的中高级变质表壳岩系,则为形成于古元古代并具有较强的钾质混合岩化的达肯大坂岩群。柴北缘的榴辉岩分布在南带,除以规模较小的透镜体状赋存于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中外,还和沙柳河岩群共生,但在北带的达肯大坂岩群中没有出现。全吉群的时代为南华纪至震旦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前震旦纪 沙柳河岩群 柳辉岩 变质基底 南华纪
下载PDF
基于GIS编制1:200万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的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广华 陆松年 +4 位作者 郝国杰 郑健康 李怀坤 陈志宏 相振群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基于GIS技术编制中国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大陆板块活动论为指导,以全国1∶50万及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反映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新成果,并按照前寒武纪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和系统编制。编图... 基于GIS技术编制中国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大陆板块活动论为指导,以全国1∶50万及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反映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新成果,并按照前寒武纪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和系统编制。编图工作流程包括设计编写、源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套合和出版印刷五个阶段。通过多种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选择、连接与结合,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比例尺地质数据的转换与拼接,达到了提高图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中央造山带 前寒武纪地质图 编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