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恐龙骨架化石的陈列展示
1
作者 张伟 李锐 +2 位作者 陈立 皮洪军 郝宝鞘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人类诞生于数百万年前,形成了自己的文明,成为地球的霸主。而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真正的霸主则是恐龙,那是一个辉煌的恐龙时代。恐龙是地球曾经的统治者,人们从地壳中发现它们并挖掘出来用于研究和展示。形态各异的恐龙骨架是博物馆科... 人类诞生于数百万年前,形成了自己的文明,成为地球的霸主。而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真正的霸主则是恐龙,那是一个辉煌的恐龙时代。恐龙是地球曾经的统治者,人们从地壳中发现它们并挖掘出来用于研究和展示。形态各异的恐龙骨架是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强力展品,因此恐龙化石是各自然类博物馆竞相收藏的展品。博物馆完整装架好的恐龙骨架更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然而,装架恐龙化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恐龙化石装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利用古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古生态学等专业知识,工作者还要有高超的技术才能让不完整的动物化石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广大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骨架 外固法 内固法 装架流程
下载PDF
中国剑龙类的发展史和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郝宝鞘 彭光照 +2 位作者 秦钢 叶勇 江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77-1782,共6页
剑龙类恐龙是一类长有骨板的中-大型有甲类恐龙。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从颈部到尾部沿背脊有两列直立的骨板,呈对称或交错排列。已知最早的剑龙类恐龙发现于中侏罗世的欧洲和中国,在侏罗纪末期剑龙类迅速繁衍,在全球都有分布,但随后在白垩... 剑龙类恐龙是一类长有骨板的中-大型有甲类恐龙。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从颈部到尾部沿背脊有两列直立的骨板,呈对称或交错排列。已知最早的剑龙类恐龙发现于中侏罗世的欧洲和中国,在侏罗纪末期剑龙类迅速繁衍,在全球都有分布,但随后在白垩纪早期开始消亡。中国至今所发现的剑龙类恐龙化石有几十个个体材料,发表的属种共计9属10种,分别为嘉陵龙、乌尔禾龙、芒康龙、营山龙、华阳龙、沱江龙、重庆龙、巨棘龙,将军龙。从地层分布、头部、腰带、肢骨比值和骨板几个特征来看,中国剑龙类应该有一个从华阳龙-重庆龙-巨棘龙-沱江龙-营山龙-芒康龙-乌尔禾龙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剑龙类 层位 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剑龙类腰带演化
3
作者 郝宝鞘 彭光照 +2 位作者 秦钢 叶勇 江山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1期62-64,69,共4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剑龙类恐龙化石产出的集中地,主要包括华阳龙、沱江龙、巨棘龙、重庆龙、嘉陵龙、营山龙6属。除嘉陵龙外,另外5属均有腰带结构保存。剑龙类腰带是除了骨板外另一个重要的鉴定特征。该五属分布在4个连续的化石层,形成四川... 四川盆地是中国剑龙类恐龙化石产出的集中地,主要包括华阳龙、沱江龙、巨棘龙、重庆龙、嘉陵龙、营山龙6属。除嘉陵龙外,另外5属均有腰带结构保存。剑龙类腰带是除了骨板外另一个重要的鉴定特征。该五属分布在4个连续的化石层,形成四川盆地的侏罗纪剑龙一条连续生长线。剑龙类腰带特征主要体现在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形态,根据其特征,可找到剑龙类从比较原始类型到进步类型的演化关系。四川盆地剑龙类有一个从华阳龙-重庆龙-巨棘龙-沱江龙-营山龙的演化过程,太白华阳龙是最原始的剑龙类,巨棘龙继承了部分原始性状,但它比华阳龙更为进步,巨棘龙应该是处于华阳龙和沱江龙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且与沱江龙的亲缘关系更近,是一类进化中的剑龙,营山龙位于四川盆地剑龙类演化的顶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龙 腰带 演化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自贡哺乳类化石
4
作者 郝宝鞘 《西部资源》 2017年第4期49-51,共3页
四川盆地是最早发现和研究第四纪哺乳类化石的地区之一,在盆地内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点,而位于盆地南部的自贡地区虽也还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但相对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自贡地区的哺乳类化石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其保存类型方式进行分析... 四川盆地是最早发现和研究第四纪哺乳类化石的地区之一,在盆地内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点,而位于盆地南部的自贡地区虽也还有较多的哺乳类化石,但相对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对自贡地区的哺乳类化石点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其保存类型方式进行分析,对发现的哺乳类化石种类进行初步归纳和对在自贡发现较多的剑齿象和野猪2个种类进行描述,从而对完善四川盆地的第四纪化石点,还原早期四川盆地的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哺乳类化石 第四纪 洞穴类型
下载PDF
四川恐龙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光照 秦钢 +5 位作者 叶勇 朱桃秀 郝宝鞘 江山 唐薇 李双江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 现状 展望 四川
下载PDF
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江山 叶勇 +2 位作者 彭光照 秦钢 郝宝鞘 《四川地质学报》 2018年第3期388-393,共6页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保护研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
7
作者 叶勇 彭光照 +2 位作者 江山 郝宝鞘 邢立达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3期536-540,共5页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宜宾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盆地内已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点38处,其中侏罗纪恐龙足迹点16个,是我国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代表性地区。本文从区...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宜宾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盆地内已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点38处,其中侏罗纪恐龙足迹点16个,是我国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代表性地区。本文从区域研究的角度出发,归纳了盆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类型,分析了其地理分布和地层分布规律,重点介绍了三个代表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点的化石组合特征,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恐龙足迹化石
下载PDF
蜀龙动物群——一个承上启下的恐龙动物群
8
作者 郝宝鞘 彭光照 《化石》 201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一提到动物群,人们大多对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和政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等比较熟知,除了它们的科学价值非常大、研究很深入、影响十分广之外,还有就是它们以代表化石产地的地名命名,加上科普宣传做得好,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实,... 一提到动物群,人们大多对澄江动物群、热河生物群、和政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等比较熟知,除了它们的科学价值非常大、研究很深入、影响十分广之外,还有就是它们以代表化石产地的地名命名,加上科普宣传做得好,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其实,在古生物世界里,还有很多以代表性动物命名的动物群,比较鲜为人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是地球的霸主,它们统治地球长达1亿6千多万年,它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群 蜀龙 热河生物群 剑龙类 建设气龙 扁头中国短头鲵 鳞齿鱼 鸟臀类 翼龙类 峨眉龙
下载PDF
由科研到科普:临时展览的魅力之旅——以“远古问诊:古生物有‘病’专题展”为例
9
作者 王映霓 李玉宁 +1 位作者 郝宝鞘 陈晓燕 《东方收藏》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科研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一些科研成果往往只停留在学术圈内,无法为公众所了解和应用。为了弥补科研与科普之间的鸿沟,创新转化成为必然方式,这也是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使命之一。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 科研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一些科研成果往往只停留在学术圈内,无法为公众所了解和应用。为了弥补科研与科普之间的鸿沟,创新转化成为必然方式,这也是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使命之一。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正是博物馆临时展览的魅力所在。“远古问诊:古生物有‘病’专题展”便是将古生物科研成果创新转化为对公众具有吸引力的科普展览,文章对其开展研究,希望能够为业界的临时展览策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 科普 转化 博物馆 临时展览
原文传递
自贡恐龙博物馆珍宝——和平永川龙头骨
10
作者 郝宝鞘 《恐龙》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恐龙,每一个人儿时神秘而有趣的字眼。毕业后我有幸来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工作,开始近距离的观察和欣赏它。自贡有许多化石明星:太白华阳龙、李氏蜀龙、四川巨棘龙、杨氏马门溪龙、扁头中国短头鲵等等,但或许是源于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份对暴... 恐龙,每一个人儿时神秘而有趣的字眼。毕业后我有幸来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工作,开始近距离的观察和欣赏它。自贡有许多化石明星:太白华阳龙、李氏蜀龙、四川巨棘龙、杨氏马门溪龙、扁头中国短头鲵等等,但或许是源于每一个少年都有一份对暴力的喜爱,所以馆里的藏品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肉食动物和平永川龙的头骨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永川龙 扁头中国短头鲵 自贡恐龙博物馆 李氏蜀龙 杨氏马门溪龙 太白华阳龙 棘龙 骨化石 肉食龙
原文传递
螺旋状藻类化石的旋向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宝鞘 郝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7,共5页
藻类作为地球上已知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研究生命的早期进化至关重要。在用醋酸浸泡处理寒武系筇竹寺阶生物屑灰岩后,获得一些磷酸盐化的微体藻类化石,它们的管体均呈螺旋状旋转。这种旋转现象在现生的动物界和植物界中也广泛存在,特... 藻类作为地球上已知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研究生命的早期进化至关重要。在用醋酸浸泡处理寒武系筇竹寺阶生物屑灰岩后,获得一些磷酸盐化的微体藻类化石,它们的管体均呈螺旋状旋转。这种旋转现象在现生的动物界和植物界中也广泛存在,特别是在植物界的藤蔓植物中。其中,藤蔓植物产生这种不同旋转方向的原因,大多数学者将其成因归因于微管定向。文中对获得的呈螺旋状的微体藻类化石Spirellus columnaris进行描述,并对该藻体化石的旋转方向和成因进行推测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状 Spirellus COLUMNARIS 微管定向 旋向 寒武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