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八大套乐曲[青天歌]流变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彦添 王一婷 《戏剧之家》 2022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山西八大套主要流传于山西省五台、定襄、原平等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齐名,由八部大型套曲组成,108个曲目,除去重奏部分,净57个曲牌。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现存最完整的大型套曲。本文通过对《青天歌... 山西八大套主要流传于山西省五台、定襄、原平等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音乐齐名,由八部大型套曲组成,108个曲目,除去重奏部分,净57个曲牌。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现存最完整的大型套曲。本文通过对《青天歌》套当中的[青天歌]一曲的多个版本进行分析,来研究和分析其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八大套 青天歌 乐谱版本 流变
下载PDF
《病中吟》意境美的创造
2
作者 郝彦添 《戏剧之家》 2019年第8期49-49,共1页
本文主要以刘天华的二胡作品《病中吟》为例,从乐曲的创作手法、背景出发,结合笔者的演奏经历对作品的意境美进行了分析。《病中吟》是刘天华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该作品是刘天华的处女作。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国家复兴、... 本文主要以刘天华的二胡作品《病中吟》为例,从乐曲的创作手法、背景出发,结合笔者的演奏经历对作品的意境美进行了分析。《病中吟》是刘天华众多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该作品是刘天华的处女作。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国家复兴、民族音乐的振兴之情,使得他在作品中塑造出多姿的意境美以及那种不畏前险,奋发图强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天华 《病中吟》 意境塑造 二度创作
下载PDF
试论庄子音乐观
3
作者 郝彦添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1期1-1,共1页
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庄子在音乐方面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顺应天性,不赖他物,真正的音乐应该是自然无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籁”。并将音乐分为三大类:即“天籁”,宇宙的音响;“... 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庄子在音乐方面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继承了老子的自然观,主张“法天贵真”,顺应天性,不赖他物,真正的音乐应该是自然无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天籁”。并将音乐分为三大类:即“天籁”,宇宙的音响;“地籁”,大自然的音响;“人籁”,人为创作的音乐。本文通过对庄子所处的社会制度,以及道家学派对其的影响等方面来论述庄子的音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音乐观 社会制度 道家学派
下载PDF
非遗传承语境下山西秧歌戏的保护模式与创新研究
4
作者 郝彦添 胡筱倩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山西秧歌戏作为一种民间文艺资源,自诞生之初就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山西繁峙秧歌、广灵秧歌、朔州秧歌、祁太秧歌等非遗项目中的美学品格和文化精神得以挖掘和凸显,在... 山西秧歌戏作为一种民间文艺资源,自诞生之初就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本土化”实践,山西繁峙秧歌、广灵秧歌、朔州秧歌、祁太秧歌等非遗项目中的美学品格和文化精神得以挖掘和凸显,在非遗叙事及实践活动中,非遗传承语境下山西秧歌戏在民间形式、官方政策与民间话语的博弈中逐渐向着“舞台化”“资源化”发展。为了实现山西秧歌戏的创新传承,我们需要在创编中主动寻求山西秧歌戏的自我调适及民间“广场性”的恢复,从而实现山西秧歌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实践 山西秧歌戏 当代传承 发展路径
原文传递
民间音乐与甘肃花儿的共生演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筱倩 郝彦添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5,共3页
最早关于“花儿”的记载可见于明朝宪宗成化六年(1470)高弘所写《古鄯行吟》:“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清代诗人吴镇的《我忆临洮好》和叶礼的《甘肃竹枝词》亦有关于“花儿”的相关记载。... 最早关于“花儿”的记载可见于明朝宪宗成化六年(1470)高弘所写《古鄯行吟》:“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清代诗人吴镇的《我忆临洮好》和叶礼的《甘肃竹枝词》亦有关于“花儿”的相关记载。①20世纪20至30年代,“边政学”②受到学人们的关注,“到边疆去”“到西北去”“到西南去”的呼声此起彼伏。1918年兴起的歌谣运动也于此时发展到如火如荼的阶段,“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资源被挖掘与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人 歌谣运动 竹枝词 芳径 共生演化 民间音乐 边政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