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极臭氧柱总量的时空变化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唐超礼
郝德卫
魏圆圆
戴聪明
魏合理
-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出处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01-213,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909)
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9A010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A0706004)。
-
文摘
利用大气本底站监测数据验证了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数据(2003年3月―2021年2月),在此基础上基于AIRS数据分析了南极臭氧柱总量时空分布以及变化特性,并进而利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结合平流层温度和海冰数据,分析了南极臭氧柱总量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IRS反演数据与大气本底站监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均在0.945以上,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平稳性。南极臭氧柱总量的时间变化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谷值与谷值交替约为12个月。通过小波时-频结合分析发现,南极臭氧柱总量明显存在时间尺度为2、4、6、8~10、13年的周期,其中震荡最剧烈的第一主周期13年又以10年为周期变化,第二主周期6年又以4年为周期变化,2003―2021年内第一主周期经历了2次高-低变化期,第二主周期经历了4次高-低变化期。臭氧柱总量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是南极臭氧柱总量最高的季节,冬季、夏季、秋季依次次之。南极臭氧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总体来看纬度越高,臭氧柱总量越低,并在85°S附近达到最低值。南极洲大部分区域平流层温度与臭氧柱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当平流层温度小于189K时会出现臭氧洞;南极海冰范围与南极臭氧柱总量变化基本一致,两者皆存在2、6~8、12~14年的变化周期,但海冰范围变化要早一个月。
-
关键词
南极
臭氧柱总量
小波分析
平流层温度
海冰范围
-
Keywords
Antarctic
total ozone column
wavelet analysis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sea ice extent
-
分类号
P421.3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