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言学视角考量法国后现代思潮的主体消解 被引量:1
1
作者 郝念东 《法国研究》 2018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后现代主义这一说法从现代主义演变而来,法国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他们对现代主义宣扬的进步和理性进行批判,反对主客体相对立的绝对二元论,对理性居于主体控制地位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的行为... 后现代主义这一说法从现代主义演变而来,法国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他们对现代主义宣扬的进步和理性进行批判,反对主客体相对立的绝对二元论,对理性居于主体控制地位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的行为不能遵循特定不变、适用一切的理性准则,同时对传统的人本主义做出改进,认为人虽然不构成真正的主体,但也不能把理性作为人的指导准则。所谓的主体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世界是非中心化的。本文通过对福柯、德里达、拉康和利奥塔等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对主体概念的分析概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体消解现象可以从语言学方面得到解释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 法国后现代主义 主体消融
下载PDF
“地缘经济欧洲”:欧盟对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通 郝念东 《欧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84,I0003,I0004,共23页
在地缘政治回归与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与此同时,欧洲地缘经济实力衰退,经济竞争压力与安全风险增加。对此,欧盟进行地缘政治转型,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以期重新焕发地缘经济活力。本文从地缘经济视角出... 在地缘政治回归与经济全球化时代,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与此同时,欧洲地缘经济实力衰退,经济竞争压力与安全风险增加。对此,欧盟进行地缘政治转型,调整对外经济政策,以期重新焕发地缘经济活力。本文从地缘经济视角出发,基于地缘结构与地缘政治对地缘经济的作用关系,提出“地缘经济欧洲”概念,为欧盟对外经济政策调整构建一个分析框架。具体而言,一体化的欧洲是“地缘经济欧洲”的主体。激烈的国际地缘政治与经济竞争是“地缘经济欧洲”的环境氛围。周边、区域及全球构成“地缘经济欧洲”的整体框架。作为“地缘经济欧洲”的建设方式,欧盟强调财富与权力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控制经济资源与市场追求权力目标。“地缘经济欧洲”指导欧盟调整对外经济政策,在开发贸易保护工具、实施经济强制的同时,维护多边主义,丰富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以适应世界地缘经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欧洲” 对外经济政策 地缘结构 地缘政治
原文传递
美欧对RCEP的地缘经济认知及其政策调整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通 郝念东 王优酉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2-94,128,共14页
从谈判到签署,RCEP背后不仅蕴含成员国之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更牵涉到美国、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政经利益。美国将RCEP视为对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威胁,为此可能调整亚太政策,加强高新技术发展,通过共同价值观联合盟友,巩固其霸... 从谈判到签署,RCEP背后不仅蕴含成员国之间的地缘经济博弈,更牵涉到美国、欧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政经利益。美国将RCEP视为对其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威胁,为此可能调整亚太政策,加强高新技术发展,通过共同价值观联合盟友,巩固其霸权地位。欧盟将RCEP视为全球经济权力结构改变的象征和RCEP成员国支持多边主义的信号,未来在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的同时可能开展制度竞争,与美国谨慎联合,大力提升内部产业及技术标准,实现所谓的"开放性战略自主"。为推动RCEP顺利落实,中国应洞悉美欧的利益关切和政策调整方向,通过价值链调整与国际制度合作引导建立中美竞争性合作关系,推进与欧洲合作,从而在中美欧战略三角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大国关系 中美欧三角关系 地缘经济博弈
原文传递
“修昔底德陷阱”还是“艾利森陷阱”?——兼论中国的应对之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通 郝念东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共9页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描述当前中美关系时引入"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把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归因于新兴大国对守成国的挑战,由此推论日益崛起的中国与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爆发战争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仔细研读修昔底德《...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描述当前中美关系时引入"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把雅典与斯巴达间的战争归因于新兴大国对守成国的挑战,由此推论日益崛起的中国与居于全球领导地位的美国爆发战争是大概率事件。然而,仔细研读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双方战争的叙述,会发现将雅典与斯巴达类比中国与美国,有明显的削足适履之嫌。"修昔底德陷阱"实质上是艾利森对修昔底德的误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陷阱--"艾利森陷阱"。其谬误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不是雅典力量的壮大,而是雅典的过度扩张政策和实践;权力格局变化不是战争爆发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中美之间和雅典斯巴达之间也不具有相似性。伯罗奔尼撒战争对中美外交的启示在于:坚持和平崛起;妥善处理守成国面对崛起国的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罗奔尼撒战争 修昔底德陷阱 艾利森陷阱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