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维度: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陈宝 郝新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聚焦日常生活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必由之路。其铸牢场域的内在张力体现为,日常生活重复性向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聚焦日常生活维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生活的必由之路。其铸牢场域的内在张力体现为,日常生活重复性向习常性转化塑造铸牢行为范式、日常生活空间性向情境性转变承载铸牢生动素材、日常生活趋静性向发展性转换激活铸牢内在动力、日常生活内隐性向外显性转向确证铸牢实现成效。日常生活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场域,其日常生活化的运行机理是,铸牢的出发点源于日常生活着眼微观叙事、铸牢的着力点寓于日常生活增强感知体验、铸牢的升华点高于日常生活注重思想引领、铸牢的落脚点归于日常生活扩增践行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由日常生活化向化日常生活转变。为此,要在植根日常生活主体、培养日常生活思维、善用日常生活话语和融通日常生活交往基础上,明晰根本利益凝聚铸牢共识性、形塑价值图式增强铸牢认同感、消除言语隔阂提升铸牢理解力、拉近彼此距离强化铸牢稳固度。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柔化为各族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日常生活 场域张力 民族工作
下载PDF
班超经略于阗的历史贡献
2
作者 李谞卓 郝新鸿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中断,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过程没有停止。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随后借助于阗等国的力量,驱逐匈奴,平定西域,重新疏通了丝绸之路。班超经略西域三十余年,以于阗为主要基地,审... 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中断,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沟通受到了阻碍,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过程没有停止。永平十六年班超出使西域,随后借助于阗等国的力量,驱逐匈奴,平定西域,重新疏通了丝绸之路。班超经略西域三十余年,以于阗为主要基地,审视当时的政治局势,施行合理有效的民族政策,收复民心,一统西域。在班超的治理下,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得以稳定,东汉与西域之间经济的交流逐渐繁荣,同时也推动了西域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丝绸之路南道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超 于阗 丝绸之路 历史贡献
下载PDF
萌发·演绎·转向:话语转换视域下马克思人的本质生成逻辑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宝 郝新鸿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03,共8页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密切关注和不懈探寻的问题。寻求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寻求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价值旨趣,也成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生成的内在动因。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借助话语表达形式得以呈现,反映了马克...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密切关注和不懈探寻的问题。寻求人的彻底解放,其实质是寻求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价值旨趣,也成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生成的内在动因。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借助话语表达形式得以呈现,反映了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人的本质话语萌发于“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理想追求,并在破解人的本质谜题中经历了一个演绎的过程,实现了由“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前提性认知话语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本质规定话语、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社会性确证话语到“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的个体性彰显话语的转变。这种人的本质话语演绎在解开人的本质谜题后,转向了实现人的本质的路径探寻,明确了共同体活动是人全面获得和占有自身本质的实践依托,指出虚假的共同体是人对自身本质的异化,而真正的共同体是消除人的本质异化,要通过共同体活动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获得和占有,进而实现人的解放的最终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话语转换 生成逻辑 人的解放
下载PDF
西方医学化研究脉络——兼论中国本土医学化研究图景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婷婷 郝新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自医学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学术研究历程经历了从对医学知识扩张及专家统治的指认,到对医学化成为社会控制机制及制造医源病的反思,再到对医疗商业化与利益竞逐的回应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出了西方医学化的研究脉络,但仍然存在着... 自医学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其学术研究历程经历了从对医学知识扩张及专家统治的指认,到对医学化成为社会控制机制及制造医源病的反思,再到对医疗商业化与利益竞逐的回应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搭建出了西方医学化的研究脉络,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模式和一边倒的批判态度。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医学化也并非一种在西方医疗和社会体制架构内的“地方性”产物,而是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产生互动,在中国传统中医学文化和“以人民为中心”制度原则的影响和调适下,作为舶来品的医学化被赋予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化研究 西方 本土化
下载PDF
库恩与吴文俊:反辉格史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新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库恩在科学史的研究中反对辉格史的研究方法,主张用"反辉格史"的原则去展示一门科学的历史整体性。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也反映出这种"反辉格史"的原则和方法,两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通过比较... 库恩在科学史的研究中反对辉格史的研究方法,主张用"反辉格史"的原则去展示一门科学的历史整体性。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也反映出这种"反辉格史"的原则和方法,两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通过比较分析可发现,吴文俊突破西方框架内的反辉格史观的应用使得科学范式的"时间相继"扩展到地域传统的"空间独立",他的数学机械化理论也为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性找到了方法论上突破的可能。同时,吴文俊所体现出的科学史研究思想还对库恩反辉格史观进行了反思和完善,对于解读并反思库恩的科学史观具有启发性和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吴文俊 反辉格史 范式
下载PDF
吴文俊数学史研究方法论及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新鸿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吴文俊在进行数学机械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提出并示范了研究原则和方法,其中涉及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从史学家克拉夫的观点看,吴文俊的案例研究表明,恢复规范本身是解释历史的基础,... 吴文俊在进行数学机械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对中国古代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明确提出并示范了研究原则和方法,其中涉及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从史学家克拉夫的观点看,吴文俊的案例研究表明,恢复规范本身是解释历史的基础,历时视角是提供历史客观性的方法论路径,科学史研究的目标应指向当下并涉及未来。另外,吴文俊的中西对比研究方法超越了线性科学史的研究方法;并且基于此所创立的数学机械化理论说明了中西数学两种研究和表述范式的等价性和可沟通性,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吴文俊的研究方法论对当前科学编史学中的相对主义批判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俊 恢复规范 历时视角 科学史目标 中西对比
下载PDF
从科学哲学视角评价吴文俊的学术创新与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郝新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11,共6页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数学史观,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的算法体系是不同于西方公理化的演绎体系的数学发展主流,澄清了人们对中国... 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古代数学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他突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数学史观,指出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的算法体系是不同于西方公理化的演绎体系的数学发展主流,澄清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数学的误解。同时吴文俊针对数学史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并示范了中西对比方法,为重建我国传统数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导源于我国传统数学的思维方式的数学机械化理论的创立为中国数学的复兴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成为开拓中华科学自主创新之道的先驱。认真深入地研究吴文俊数学创新的成功范例,将会对我们今后继承历史和发展未来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俊 数学史观 历史主义原则 中西对比方法 数学机械化
下载PDF
历史想象与社会建构——评女性主义对中国科学史的解构与建构
8
作者 郝新鸿 闫国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 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中,社会建构论框架下的女性主义采用后现代方法,用妇科的产生与发展作为撬开《黄帝内经》身体理论的楔子,通过揭露"性别密码",将中医视为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编史学"想象",中医理论和知识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话语下的产物在形式和内容上被刻上了性别政治和权威意志的烙印。这种相对主义立场在社会与自然二分的认识论框架下否认了科学的整体性,科学的客观性被消解。女性主义的新近发展摆脱了本质主义的历史解释,关注社会、科学、技术的关系及其物质化过程,为反思和开拓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了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社会建构 科学史
下载PDF
自主创新案例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应用
9
作者 郝新鸿 《文教资料》 2014年第8期172-173,共2页
我国当代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丰富案例,为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对融合研究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高科研创新的... 我国当代科学家自主创新的丰富案例,为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独特的教育资源,对融合研究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提高科研创新的方法论方面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然辩证法》课程 案例应用
下载PDF
多元共生、动态交融——回鹘西迁后的西域文明与居民身份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国疆 郝新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49-56,共8页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 九世纪以后,曾一度称雄蒙古高原的回鹘部分西迁至西域,与那里的原住居民融合并先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与喀喇汗王朝。960年,伊斯兰教被喀喇汗王朝奉为国教,此后的西域随着喀喇汗王朝的扩张逐渐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伴随这一过程,回鹘、契丹、蒙古与原西域居民融合而成了畏兀儿、哈萨克、回回等多个新的民族,西域居民的身份认同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多元共生、动态交融之景。历史证明,今日新疆的任何一个族裔性群体都是长期历史发展中或远或近、自他乡而来并与当地原住居民交融共生、共同发展的历史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回鹘 民族 多元 共生
下载PDF
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新鸿 韩锋 《教育学报》 1998年第11期2-5,20,共5页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于探索精神的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执着地探索和研究自然科学,而且还时刻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对各种社会问题都非常关心,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教育问题的关注,虽然这些教育思想...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富于探索精神的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执着地探索和研究自然科学,而且还时刻关心着人类的命运,对各种社会问题都非常关心,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出他对教育问题的关注,虽然这些教育思想很零散,也不成系统,但仍掩饰不了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 教育思想 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目的 传授知识 专业知识 应试教育 考试 科学家 独立思考
下载PDF
道医鲍姑在科学史中的矛盾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浩婷 郝新鸿 《科技传播》 2023年第3期7-13,20,共8页
鲍姑在正统医学史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在道家世界却以“医者”的身份备受尊崇,以“仙姑”尊奉。鲍姑在科学史中的矛盾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道家自身的“贵雌”传统和两晋时期的社会文化之间抗衡与博弈的结果 ,这为我们反思科学与人文... 鲍姑在正统医学史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在道家世界却以“医者”的身份备受尊崇,以“仙姑”尊奉。鲍姑在科学史中的矛盾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道家自身的“贵雌”传统和两晋时期的社会文化之间抗衡与博弈的结果 ,这为我们反思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社会与自然、建构与实在等一系列传统二分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姑 道医 两晋 科学 形象
下载PDF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再审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真 郝新鸿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7-22,共6页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伦理转向、第三次转向(内在主义转向),构成了关于技术哲学发展脉络的一种普遍性理解。然而,以理论的关联性、逻辑的延伸性和演进的必然性再审视“三次转向”,则呈现出技术哲学不同的发展图景。经验转向开创了描述... 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伦理转向、第三次转向(内在主义转向),构成了关于技术哲学发展脉络的一种普遍性理解。然而,以理论的关联性、逻辑的延伸性和演进的必然性再审视“三次转向”,则呈现出技术哲学不同的发展图景。经验转向开创了描述性和规范性并重、“外在进路”和“内在进路”并行的理论体系;伦理转向以重拾经验转向规范性主题为导向,同时在内容上整合了经验转向的外在进路,实际上构成了经验转向外在进路的逻辑延续;第三次转向肇始于伦理转向外在进路的困境,但在本质上是经验转向规范性主题和内在进路的一次结合,由此形成了经验转向内在进路的理论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尽管被冠以各种“转向”,但当代技术哲学仍然处于经验转向所开启的研究传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伦理转向 技术哲学转向
下载PDF
人的解放:以社会思想解放为条件的探析
14
作者 高鹏飞 郝新鸿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8,共8页
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中的人,其本来面目是全部社会关系的主体,但在对象化的生产过程中趋向异化。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最终旨向就是实现对异化的积极扬弃,使现实的人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挣脱出来,进而真正成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前提的现实中的人,其本来面目是全部社会关系的主体,但在对象化的生产过程中趋向异化。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最终旨向就是实现对异化的积极扬弃,使现实的人从被压抑的状态中挣脱出来,进而真正成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唯物史观视之,现实的人的本质的复归包蕴着人对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而人对自身主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即是达及社会的思想解放。社会思想解放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在与社会劳动实践的紧密联结中迸发出巨大的作用,即社会思想解放应当成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应然之势。需要明确的是,个体与群体思想上的转变,一方面使人逐渐摆脱自然力的奴役,另一方面却也有可能使人深陷劳动异化的困境之中。由是,在新时代,社会思想解放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所实现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加以论证,即从助力社会生产力的维度、引领个人思想解放的维度和融入教育体系的维度,以此为人的解放的达成探寻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解放 社会思想解放 新时代 生产力 异化
下载PDF
清末新疆商业发展钩沉——以日野强《伊犁纪行》为视角
15
作者 刘凡 郝新鸿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12期64-70,共7页
日野强作为初入新疆的外国人,所作《伊犁纪行》一书细致记载了所见清末新疆大多数城市的商业贸易情况,为考察清末的新疆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方面,新疆的商业在英俄力量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制约,又因为缺乏现代交通运输、通信事业... 日野强作为初入新疆的外国人,所作《伊犁纪行》一书细致记载了所见清末新疆大多数城市的商业贸易情况,为考察清末的新疆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方面,新疆的商业在英俄力量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制约,又因为缺乏现代交通运输、通信事业的不够发达,发展并不尽如人;另一方面,随着近代社会时局的变迁,新疆各地还是显示出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商业带来的新思想的传播、新事物的传入,都表明在欧美的影响之下,新疆的近代化进程无可阻挡地开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疆 商业 日野强 《伊犁纪行》
下载PDF
国家科技安全教育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刍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新鸿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将国家科技安全教育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符合思政理论课程的学科定位,契合"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加深... 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将国家科技安全教育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符合思政理论课程的学科定位,契合"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落实国家安全教育,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科技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下载PDF
“工具模型”与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
17
作者 郝新鸿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工具模型"将知识的产生和评价视为以社会利益为导向的工具性网络,采用自然主义的经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为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然而"工具模型"的实用主义倾向导致将历史符号化,科学理性被消解... "工具模型"将知识的产生和评价视为以社会利益为导向的工具性网络,采用自然主义的经验方法进行历史研究,为科学史的社会学重建研究提供了理论路径。然而"工具模型"的实用主义倾向导致将历史符号化,科学理性被消解以致走向相对主义,社会决定论使得自然维度被消解,科学成为社会和文化的被动产物。新近的科学史研究打破传统的社会/自然二分法,从认识论框架走向本体论研究,为科学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模型 科学史 社会情境 行动者 自然表征
下载PDF
人类认识过程与意识的扩展——一种关于认知科学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莉莉 郝新鸿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3,共5页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 当代科学对人类认识的研究逐渐显示出,人的生物特性是个人意识的根基所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涉及到生命整体的体验。这一结果带来了对"科学方法"的质疑,即科学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观察者,是否真的可以获得对世界的客观理解。事实上,对真实的认识是一种"缘身认知",人在通往知识的进程中已把生命的整体投入其中,而不是独立于其之外。由此,人类认识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艰苦旅程。只有扩展意识,才可能体验到更真实的世界。而这种深奥的认识正是中国圣贤老子和孔子的智慧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人性动力模式 普遍原则 人类意识 老子 科学革命
下载PDF
科学、历史与文化——“后李约瑟时代”文化相对主义析论
19
作者 郝新鸿 闫国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7期69-73,共5页
科学史研究往往预设了科学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基本问题,前置性的方法论自觉,将有助于达到中国传统科学现代重建的文化自觉。后李约瑟时代,以席文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史家采用情境主义编史学策略,以利益、性别、地域等多重内部视角,探... 科学史研究往往预设了科学观、历史观、文化观等基本问题,前置性的方法论自觉,将有助于达到中国传统科学现代重建的文化自觉。后李约瑟时代,以席文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史家采用情境主义编史学策略,以利益、性别、地域等多重内部视角,探讨情境中的中国科学,科学被解读为中国特有社会文化的建构物,合理性被分配给各种“本土知识体系”,中国与西方、过去和现在之间被文化边界所分割,形成了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当代科学史研究打破自然与社会二分框架而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综合体”研究,这为超越后李约瑟时代文化相对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李约瑟时代 科学史 情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下载PDF
《海上钢琴师》中人物形象的透视分析——基于马克思人的解放的体系之纬
20
作者 高鹏飞 郝新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62-65,共4页
马克思人的解放研究的意旨在于介清人的主体性、现实性和价值性,实现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回复,这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的体系之构建,而体系之下则是通过三重维度达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朱塞佩·托纳多雷,1998)中... 马克思人的解放研究的意旨在于介清人的主体性、现实性和价值性,实现由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回复,这是马克思人的解放的体系之构建,而体系之下则是通过三重维度达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电影《海上钢琴师》(朱塞佩·托纳多雷,1998)中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恰好是人经历由“无根”向“有根”渐变、由“抽象”向“现实”跃迁、由“工具”向“目的”升华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透视分析 人的解放 三重维度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