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基准资本存量研究--基于首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 被引量:19
1
作者 郝枫 郝红红 赵慧卿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2期7-13,共7页
资本估算研究已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关注焦点之一,并已迅速积累起了大量文献,但各类估算结果差异很大。提高资本估算质量,既需要改进估算方法,也需要甄选基础数据。基准资本存量是资本估算的逻辑起点与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其估计方法具有重... 资本估算研究已是当前中国学术界关注焦点之一,并已迅速积累起了大量文献,但各类估算结果差异很大。提高资本估算质量,既需要改进估算方法,也需要甄选基础数据。基准资本存量是资本估算的逻辑起点与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其估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细致考察各类基准资本存量估计方法,通过对比,论证使用最优一致性方法(OCM)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运用OCM-PIM(永续盘存法)构建中国资本存量序列。同时,利用首次经济普查修订数据,从折旧率、资本产出比和资本收益率三方面对OCM-PIM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CM具有良好的理论性质和很强的可操作性,其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进一步优化OCM基础参数,对提高中国地区和行业资本估算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资本存量 永续盘存法 OCM
下载PDF
中国市场价格扭曲测度:1952-2005 被引量:37
2
作者 郝枫 赵慧卿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9,共7页
理论上,可以通过考察实际生产状态与潜在最优生产状态之间的差距,反映资源利用效率与市场扭曲程度。通常可以区分三类市场扭曲:生产无效率与要素市场局部价格扭曲、产品市场价格扭曲、要素市场全局价格扭曲。本文将各种市场扭曲的影响... 理论上,可以通过考察实际生产状态与潜在最优生产状态之间的差距,反映资源利用效率与市场扭曲程度。通常可以区分三类市场扭曲:生产无效率与要素市场局部价格扭曲、产品市场价格扭曲、要素市场全局价格扭曲。本文将各种市场扭曲的影响整合在统一框架内测度,以有效分析其相对强弱程度。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刻画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利用中国31个省区1952-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中国市场扭曲程度测度,并展开时期比较与地区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扭曲 PPF曲线 随机前沿分析技术
下载PDF
要素—产品比价研究:国际经验与历史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郝枫 肖红叶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7,共9页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不合理、要素价格体系扭曲,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表明,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均衡价格体系由最优交换比率或比价关系界定。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有意义,比价变化是价格合理性识别的关键... 中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不合理、要素价格体系扭曲,已经达成普遍共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表明,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配置资源,均衡价格体系由最优交换比率或比价关系界定。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有意义,比价变化是价格合理性识别的关键。文章借助历史研究方法,利用大量国际历史数据,考察主要发达国家产品-要素价格调整历史,探究其一般发展规律,以期为研究我国要素价格问题提供国际经验和历史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调整 要素-产品比价 国际经验 历史证据
下载PDF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 被引量:51
4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共10页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替代弹性 有偏技术进步 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郝枫 赵慧卿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年第6期53-57,共5页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做...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模式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测度 被引量:15
6
作者 郝枫 张圆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0,共17页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克服健康资本测度困难、有效刻画我国居民健康资本及其变化趋势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健康经济学基本理论,构建引入健康投资的跨期效用函数,借鉴国民核算的"投入—产出"原则导出生命效...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克服健康资本测度困难、有效刻画我国居民健康资本及其变化趋势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健康经济学基本理论,构建引入健康投资的跨期效用函数,借鉴国民核算的"投入—产出"原则导出生命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关系式,以揭示健康资本对个人及社会的经济效应。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及相关疾病死亡风险数据,运用统计生命价值法测度了近十年我国居民健康资本存量及流量值。研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风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吃苦耐劳"型转向"享乐主义"型;平均预期寿命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会诱发健康资本负增长,而生育政策放宽导致的青年比重提高则会增加健康资本红利;健康资本的收益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应重点关注人均健康存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资本 健康跨期消费 统计生命价值
下载PDF
劳动份额“■型”演进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郝枫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40,共8页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挖掘工业革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要素分配数据... 要素分配是收入分配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挖掘工业革命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要素分配数据,发现劳动份额具有"■型"演进规律,"水平型"和"U型"规律均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以此为经验标准,审视我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对一般演进规律的偏离,并探讨其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份额 要素分配 “■型”演进规律 嬗变
下载PDF
中国健康资本内生折旧率估算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枫 张圆 李晓红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48,共13页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估算健康资本折旧率对把握我国人口健康资本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的健康资本需求框架内,正式引入年龄、环境与健康投资的异质性,扩展构建健康资本内生折旧率模型。基于永续盘存法基本原理,...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估算健康资本折旧率对把握我国人口健康资本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经典的健康资本需求框架内,正式引入年龄、环境与健康投资的异质性,扩展构建健康资本内生折旧率模型。基于永续盘存法基本原理,结合精算模型与生命表数据,对不同年龄、性别和风险假设下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折旧率进行估算与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健康资本折旧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中青年阶段折旧率缓慢提高、老年阶段加速上升;男性健康资本折旧率始终高于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龄对健康资本折旧率的影响下降,健康投资的影响则持续增强。提高健康投资回报率,是降低折旧率进而提高我国人均健康资本存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资本 内生折旧率 永续盘存法 人口老龄化
下载PDF
资本存量核算的国际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5
9
作者 郝枫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年第5期14-17,共4页
资本存量数据是宏观经济运行政策研究的重要决定因素。资本存量核算比较复杂,在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厘清。永续盘存法是资本存量核算的基本工具。文章首先介绍了资本存量核算与永续盘存法的基本原理。之后回顾了该领... 资本存量数据是宏观经济运行政策研究的重要决定因素。资本存量核算比较复杂,在理论与技术两个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厘清。永续盘存法是资本存量核算的基本工具。文章首先介绍了资本存量核算与永续盘存法的基本原理。之后回顾了该领域研究的国际进展,并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最后又总结了资本存量核算的国际进展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存量核算 永续盘存法 国际进展 启示
下载PDF
我国劳动力流动抑制代际传承的理论逻辑与经验检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枫 郭荷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7,共13页
劳动力迁移有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借鉴Todaro模型和成本-收益理论构建扩展模型,将劳动力流动和代际传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并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改进了代际... 劳动力迁移有助于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本文借鉴Todaro模型和成本-收益理论构建扩展模型,将劳动力流动和代际传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据此提出理论假说,并运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同时,改进了代际行业传承指数测算方法,以更有效地测度我国代际传承强度。研究发现:(1)我国代际行业传承现象突出,有力推高了代际收入弹性,是实现代际收入传承的关键链条;(2)代际收入弹性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具有很强的低收入传承,城镇则表现为较强的高收入传承;(3)劳动力跨区流动显著削弱了代际传承强度,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子女而言,外出就业有助于摆脱贫困传递陷阱。为改善代际流动性,应积极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行业传承 代际收入弹性
下载PDF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之“索洛猜想”检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6,共12页
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国民经济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时间序列,对两类"索洛猜想"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总量替代弹性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均明显小于1,CD生产函... 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国民经济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时间序列,对两类"索洛猜想"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总量替代弹性和三次产业替代弹性均明显小于1,CD生产函数并不适用;改革时期替代弹性呈上升趋势,"索洛猜想1"得到有力支持;总量替代弹性介于三次产业替代弹性之间,且小于产业替代弹性加权平均值,"索洛猜想2"被明确拒绝。最后,就该领域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替代弹性 产业替代弹性 时变特征 索洛猜想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枫 赵慧卿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部门积蓄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研究表明,尽快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就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尤为重要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部门积蓄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研究表明,尽快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农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就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尤为重要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对推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 资源配置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枫 赵慧卿 《新疆农垦经济》 2004年第3期56-58,62,共4页
增加农民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时我国农民消费状况及消费潜力的分析,认为虽然农民消费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提高,但农村消费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农村市场潜力发挥的制约因素... 增加农民消费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时我国农民消费状况及消费潜力的分析,认为虽然农民消费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提高,但农村消费市场仍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农村市场潜力发挥的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行为 实证研究 农村市场 消费结构 消费倾向 消费潜力 贡献率 恩格尔系数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健康资本的省际差异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枫 张圆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73,共12页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测度各省区人均健康资本并识别其空间关联,对把握我国健康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联合国创建的健康资本账户核算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及官方劳动力人口统计数据,兼顾个体偏好微观视...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测度各省区人均健康资本并识别其空间关联,对把握我国健康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联合国创建的健康资本账户核算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及官方劳动力人口统计数据,兼顾个体偏好微观视角与空间关联宏观角度,集中考察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健康资本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人均健康资本存量存在东高西低的省际差异,其增长速度缓慢且逐步降低;随着收入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资本的替代效应占据主导作用,且劳动者健康风险偏好与工资的关系随年龄变化,青年时期愿为获取高收入承担高健康风险,中老年时期则更注重控制与降低健康风险;健康资本在邻近地区存在较强的空间效应,其促进本地区收入增加,但对相邻地区收入有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资本 统计生命价值 空间关联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要素分配份额演进趋势及其中国嬗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枫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76,共11页
要素收入分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长期备受关注。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发现劳动份额随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具有"■型"... 要素收入分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政策价值,长期备受关注。劳动份额演进特征,集中反映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基于国际与历史比较视角,发现劳动份额随经济发展阶段提高具有"■型"演进规律,"U型规律"和"要素份额稳定性"都可视为其阶段性特例。据此审视中国要素分配结构变化态势,剖析其问题及成因,并反思其政策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配 "■型"演进趋势 嬗变
下载PDF
要素份额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枫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8,共11页
要素份额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文献对要素份额决定机制给出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有基本共识。要素份额主要受发展阶段、技术因素、市场结构、国际联系、制度因素、外生冲击等制约,但各... 要素份额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是要素分配研究的核心议题。已有文献对要素份额决定机制给出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但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则有基本共识。要素份额主要受发展阶段、技术因素、市场结构、国际联系、制度因素、外生冲击等制约,但各类因素的影响不在同一层面。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统一的分析框架,厘清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以推动要素份额决定机制的理论研究,并恰当选择影响因素及代理指标,有效揭示中国要素份额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分配 要素份额决定机制 文献述评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天津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枫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年第2期86-91,共6页
文章利用1952~2002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天津市历年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总量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进行估计,并着重考察人力资本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贡献率
下载PDF
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枫 赵慧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2004年第25期32-35,共4页
小城镇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加快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年来.农村小... 小城镇作为城市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加快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近年来.农村小城镇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非农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 基础设施
下载PDF
适应严峻就业形势,健全就业统计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枫 《统计教育》 2004年第6期30-32,共3页
我国当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首先对其出现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的简要分析,然后重点讨论了当前我国就业统计制度的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对新形势应该采取的对策,并对就业统计制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就业统计 制度 就业形势 中国 发展前景 解决对策 展望 适应 新形势 健全
下载PDF
自然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层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枫 张圆 陆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186,共15页
自然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支撑,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该研究将多类经济增长理论的代理变量共同纳入扩展的MRW模型,利用BMA方法解决模型不确定性难题,明确区分可再生自然资本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本,兼顾依赖度与丰裕度,基于省级... 自然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支撑,对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该研究将多类经济增长理论的代理变量共同纳入扩展的MRW模型,利用BMA方法解决模型不确定性难题,明确区分可再生自然资本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本,兼顾依赖度与丰裕度,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自然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与深层影响,并借助CART算法开展多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①兼顾表层理论与深层理论构建模型,自然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深层影响,且影响方向因代理指标而异,其依赖度“诅咒”效应明显但丰裕度“祝福”效应突出,该全景视角可以调和已有文献对“资源诅咒”存在性的严重分歧。②两类自然资本的增长效应迥然不同,可再生自然资本的影响符合“资源中性”假说,不可再生自然资本依赖度的“诅咒”效应和丰裕度的“祝福”效应都很强烈,其对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取决于资源利用模式。③高物质资本积累机制下,自然资本依赖度对经济增长的“诅咒”效应消失,而其丰裕度对经济增长的“祝福”效应显著提升,城市化率和纬度分别从发展阶段和地理区位视角丰富并深化物质资本积累的调节机制。中国各地应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阶段,将自然资源租金用于国民财富再投资和资本组合优化,通过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投资补偿摆脱“资源诅咒”,走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经济增长 深层理论 贝叶斯模型平均 多重增长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