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赵丽雅 郝洁倩 杨春颖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究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天津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共200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盆腔感染患者例数,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 目的:探究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天津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共200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盆腔感染患者例数,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风险评估模型,检验模型评估效果。结果:研究经诊断、统计得到,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患者共21例,发生率为10.50%;单因素分析得到,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糖尿病、接受化疗、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物种类、相关护理宣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1、23.495、19.834、7.515、4.239、6.121、8.498、5.362,P<0.05);二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接受化疗、尿管留置时间≥7 d、抗菌药使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类≥3种、未接受相关护理宣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基于回归分析预测法构建了子宫切除术后盆腔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分析评估模型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为0.849~0.927,最大约登指数为0.62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0、0.741;针对模型实施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拟合度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35,P=0.057);风险评估模型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评估准确率为95.56%。结论: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盆腔感染风险,且其危险因素复杂,研究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能实现对患者术后盆腔感染风险的有效识别,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盆腔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5
2
作者 靳翠平 尚玉敏 +2 位作者 胡同秀 郝洁倩 王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后的盆底疾病发生率、肌力情况及肌电特点;并通过比较筛查出压力性尿失禁(137例)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12例)的盆底肌电指标,探讨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最后对经盆底肌电筛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过度活动型(42例)和松弛型(70例)患者,予以1个疗程盆底肌电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盆底牛津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2级。顺产组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低于剖宫产组(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前静息值、后静息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高于盆腔器官脱垂组(P<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较盆腔器官脱垂组低(P<0.05)。疗程治疗后,过度活动型患者后静息值下降(P<0.05),松弛型患者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上升(P<0.05);过度活动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后静息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弛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持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底肌功能,但不能以此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盆底肌电指标有助于判断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并可用于评估产后康复效果。盆底肌电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脱垂 阴道前壁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 Glazer肌电评估 初产妇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用于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开宏 郝洁倩 尚玉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57-1459,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穴取次髎、肾俞、关元、气海。每周治疗3次,每次30min,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的盆底肌电位分别为(39.10±2.92)、(35.14±2.78)和(30.40±2.33)μV,较对照组治疗后(28.80±2.96)、(28.34±4.26)和(23.17±4.03)μV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I-QOL量表评分、漏尿次数、漏尿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穴位电刺激 老年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下载PDF
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开宏 郝洁倩 +3 位作者 商蕊 胡金凤 赵丽雅 连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00-3002,300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1月于医院顺产并进行会阴侧切口的糖尿病产妇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术后会阴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分析产妇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产... 目的探讨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1月于医院顺产并进行会阴侧切口的糖尿病产妇21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术后会阴切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鉴定。分析产妇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产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发病季节、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等临床资料,归纳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18例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25例,感染率为11.47%,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糖尿病孕妇产后切口感染率越高(P<0.00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8株占58.06%,革兰阴性菌9株占29.03%,真菌4株占12.90%。年龄、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第二产程、血糖控制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生殖道感染是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导致糖尿病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依据感染病原菌与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于降低其切口感染率和提高产妇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产妇 会阴切口 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3
5
作者 刘开宏 郝洁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94-697,共4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凯格尔(Kegel)...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凯格尔(Kegel)模板训练及配合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实施盆底功能训练。每周治疗3次,每次30min,15次为1个疗程,间隔2周,继续治疗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用生物反馈评估测试仪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评估,并采用会阴肌力测试(GRRUG)法进行盆底肌力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盆底肌在静息状态、快速收缩、耐力收缩阶段的电位平均振幅[观察组(7.9±1.0)、(19.0±13.5)和(13.6±9.8)μV;对照组(8.4±1.2)、(18.6±11.2)和(14.1±10.3)μV]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不同状态的盆底肌电位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盆底肌在静息状态、快速收缩和耐力收缩时的盆底肌电位分别为(2.6±0.2)、(43.7±13.6)和(32.5±11.3)μV,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5.3±0.4)、(33.4±10.5)和(24.2±10.1)μV],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达Ⅴ级有2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康复训练 盆底器官脱垂
原文传递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效果研究
6
作者 郝洁倩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效果。方法选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经阴分娩的产妇共80例为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治疗,干预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效果。方法选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经阴分娩的产妇共80例为例,随机将产妇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治疗,干预组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个月与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肉张力及尿功能指标。结果干预组产妇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高(VSP)与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个月与6个月干预组产妇功能性尿道长度及最大尿道关闭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应用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联合电疗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尿道功能,降低盆底器官脱垂情况,增加机体盆底肌张力,恢复产妇盆底功能,从而降低产妇盆底器官出现障碍的可能性,提升性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刺激 电疗
原文传递
精细化护理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群肌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包立民 刘景茹 +1 位作者 刘开宏 郝洁倩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群肌力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两... 目的 分析精细化护理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群肌力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盆底肌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漏尿次数、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最大尿流率(Qmax)、抑郁(SDS)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等临床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以及Ⅴ级等盆底肌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在尿路感染、外阴湿疹、化脓、疼痛以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加强盆底肌肉群肌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压力性尿失禁 精细化护理 盆底肌肉群肌力 临床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