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志清 郝海昀 +9 位作者 史晓红 付振东 张芳 王雪飞 许喜喜 王斌 温海秀 丰淑英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5-809,共5页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2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按0-1-6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婴儿1周岁,采用... 目的 分析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状况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25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按0-1-6免疫接种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婴儿1周岁,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母亲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结果 HBsAg阳性母亲共检测出6种HBV感染模式,常见模式"HBsAg(+)、HBeAg(+)、抗-HBc(+)"(模式一)与" HBsAg(+)、抗-HBe(+)、抗-HBc(+)"(模式二)所占比例最多(92.5%,208/225);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一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11.3%)低于母亲HBV感染为模式二时的婴儿无/弱应答率(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29),随着母亲HBeAg水平的升高,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呈现下降趋势(χ2=4.86,P=0.028);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结果显示,母亲HBeAg与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有关(OR=0.598,95%CI:0.378-0.947);HBsAg阳性母亲HBV DNA阳性率为54.2%,未发现母亲HBV DNA阳性与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有关(χ2=0.22,P=0.640)。结论 HBsAg阳性母亲HBV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模式为主,且该2种模式下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有所不同;母亲HBeAg可能是其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尚未发现HBsAg阳性母亲HBV DNA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 HBV清学标志物 HBV DNA 乙肝疫苗 应答
原文传递
白介素-6和白介素-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雪飞 史晓红 +10 位作者 许喜喜 杨志清 郝海昀 张芳 王斌 温海秀 付振东 王婷 丰淑英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1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并对其随访至12月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2(IL-12)在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1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并对其随访至12月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利用ELISA检测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IL-6和IL-12的水平。结果91例婴儿中,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35.16%(32/91)。无/弱应答组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水平均低于强应答组,而IL-12水平均高于强应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无/弱应答组及强应答组的IL-6水平均升高,而IL-12水平均降低,其变化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婴儿抗-HBs水平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IL-6呈正相关(^=0.70、0.79,均P〈0.叭),与IL-12呈负相关(n=-0.71、-0.72,均P〈0.01)。从新生儿期到婴儿期,IL-6升高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呈正相关(L=-0.74,P〈0.01),IL-12的降低程度与婴儿抗-HBs水平存在负相关(L=-0.42,P〈0.01)。新生儿期和婴儿期IL-6与IL—12间均呈负相关(ri=-0.68、-0.70,均P〈0.01)。结论IL-6可能促进HBsAg阳性母亲婴儿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而IL-12则可能抑制免疫应答,IL-6与IL-12共同影响HBsAg阳性母亲婴儿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白介素-12 乙肝疫苗 无/弱应答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HBeAg和新生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关系及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郝海昀 杨志清 +6 位作者 许喜喜 王雪飞 王斌 史晓红 付振东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与新生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含量的关系以及对增加新生)L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70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与新生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含量的关系以及对增加新生)LHBV宫内传播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270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分娩情况等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检测母婴外周血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reg等免疫细胞含量。结果母亲HBeAg阳性是HBV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OR=4.08。95%CI:1.89~8.82);母亲HBeAg阳性者新生儿Treg含量高于阴性者(Z=2.29,P=0.022);按母亲HBeAg滴度分为5组,各组问新生儿Treg、HBeAg及母亲HBVDNA随母亲HBeAg滴度增高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73,P〈0.001;X2=181.60,P〈0.001;X2=183.09,P〈0.001)。偏相关分析中控制母亲HBVDNA以及新生儿HBeAg后,母亲HBeAg与新生儿Treg呈正相关(rs=0.19,P=0.039)。新生儿Treg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CD4+T淋巴细胞含量为负相关(rs=-0.21,P=0.017;n=-0.23,P=0.009)。结论HBsAg阳性母亲的HBeAg可能通过上调新生儿Treg含量,影响树突状细胞和效应T淋巴细胞的功能及其对HBV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加新生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 乙型肝炎E抗原 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HBV宫内传播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振东 薛淑莲 +8 位作者 史晓红 王斌 许喜喜 王雪飞 郝海昀 杨志清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HBV宫内传播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通过检测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HBV宫内传播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2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Bs 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s 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外周血HBVDNA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新生儿出生24 h内静脉血HBs Ag阳性或/和HBVDNA值>103copies/ml者判定为发生HBV宫内传播。结果 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HBV宫内传播发生率为11.36%。宫内传播新生儿组(n=25)与非宫内传播新生儿组(n=19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相对计数[(60.71±13.64)%vs(60.04±15.06)%,(43.37±12.69)%vs(43.77±13.39)%,(15.03±6.32)%vs(15.14±6.14)%],CD4^+/CD8^+[(3.42±1.66)%vs(3.33±1.71)%]及B淋巴细胞中CD19^+相对计数[(6.64±3.63)%vs(6.39±3.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外周血HBVDNA不同载量,分为高载量组(HBVDNA≥107copies/ml)、低载量组(HBVDNA<107copies/ml)、阴性组(HBVDNA<103copies/ml)。随着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外周血HBVDNA载量增加,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相对计数及CD4^+/CD8^+值逐渐增高,CD19^+相对计数比例逐渐减低。高载量组新生儿CD3^+、CD4^+相对计数高于低载量组和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CD8^+、CD19^+相对计数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HBs 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比例上升,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活跃状态,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母婴传播 T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TLR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
5
作者 付振东 吕懿 +13 位作者 魏俊妮 史晓红 韩浩 杨佳 贾晓芳 闫伟 王雪飞 王斌 许喜喜 郝海昀 杨志清 汪波 丰淑英 王素萍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5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分析HBs 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与TLR3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1-2014年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 Ag阳性母亲及分娩新生儿2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HBs Ag阳性母亲分娩前肘静脉血,足月分娩后纳入本研究;新生儿2... 目的分析HBs Ag阳性母亲新生儿HBV宫内传播与TLR3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1-2014年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 Ag阳性母亲及分娩新生儿2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HBs Ag阳性母亲分娩前肘静脉血,足月分娩后纳入本研究;新生儿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前无菌釆集股静脉血抗凝血和非抗凝血各3 ml,4℃冷藏保存;采用面对面调查方法收集母儿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HBs 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TLR3测定分析,HBV宫内传播组新生儿TLR3平均荧光强度为(64.89±3.09)%,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29.38±5.7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宫内传播组新生儿TLR3蛋白含量高于非宫内传播组新生儿,由于宫内传播组新生儿受到HBV的刺激TLR3蛋白含量升高,TLR3蛋白可能在HBV宫内传播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阳性母亲 新生儿 TLR3蛋白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喜喜 王斌 +9 位作者 王雪飞 温海秀 张芳 杨志清 郝海昀 王婷 史晓红 付振东 汪波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 目的 检测新生儿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含量,探讨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对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321对HBsAg阳性孕妇及新生儿,根据HBsAg阳性孕妇妊娠中晚期替比夫定服用情况将其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母亲、新生儿及婴儿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与HBV DNA,ELISA检测新生儿外周血IFN-γ、IL-10含量。结果 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率为17.99%。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是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保护因素(aRR=0.119,95%CI:0.014~0.974);以新生儿血清IFN-γ、IL-10含量中位数为界分为高含量组与低含量组,研究发现服药组发生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的可能性较大(aRR=8.684,95%CI:1.977~38.140;aRR=5.330,95%CI:1.278~22.236),新生儿血清IFN-γ、IL-10高含量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aRR=0.300,95%CI:0.105~0.857;aRR=0.104,95%CI:0.030~0.354)。结论 HBsAg阳性母亲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发生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可能性较小,其可能通过促进新生儿IFN-γ和IL-10分泌来降低婴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疫苗 无/弱应答 干扰素-Γ 白介素-10
原文传递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信号通路活化在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晋聪 郝海昀 +5 位作者 陈文鑫 王婷 李雁笛 扆琳珠 冯永亮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0-56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活化在重组HBsAg(rHBsAg)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3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制备血液制品时滤除的白细胞,分离培养PBMC后分别给予TLR3激动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活化在重组HBsAg(rHBsAg)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3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制备血液制品时滤除的白细胞,分离培养PBMC后分别给予TLR3激动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组)及PBS(对照组)处理,48 h后收集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在活化(Poly I:C组)/未活化(对照组)TLR3信号通路后,采用rHBsAg处理两组PBMC 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树突状细胞(DC)、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oly I:C组PBMC TLR3信号通路中TLR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9.21%)、TLR3蛋白表达量(8983.95)、NF-κB蛋白的表达量(26193.13)、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3.73%)及其占NF-κB的比例(16.03%)、磷酸化IRF3(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2.64%)及其占IRF3的比例(21.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8086.00、22340.66、8.72%、9.71%、9.57%、19.12%)(P<0.05),TRIF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89.75%)和蛋白表达量(304219.54)均高于对照组(89.64%、288149.72)(P>0.05);经rHBsAg处理后,Poly I:C组髓样DC(mDC)(2.90%)、浆细胞样DC(1.80%)、B细胞(5.31%)比例及浆细胞占B细胞比例(67.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81%、4.23%、58.82%)(P<0.05);TLR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蛋白表达量与免疫细胞之间均存在典型相关,TLR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比例、pIRF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和mDC比例、pNF-κB和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与CD4+T细胞的比例均正相关。结论Poly I:C可以活化PBMC TLR3/TRIF/NF-κB和TLR3/TRIF/IRF3信号通路,促进下游信号分子发挥功能,进而促进DC的成熟,诱导CD4+T细胞免疫反应,促进B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rHBsAg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