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患者测定视黄醇结合蛋白4和胱抑素C的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琰 郝潇蕾 +1 位作者 吴悦 常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222-3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尿RBP4、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糖尿病组),对照组155例。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RBP4,尿m... 目的:探讨多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尿RBP4、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糖尿病组),对照组155例。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CysC、RBP4、尿mALB和尿RBP4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多指标联用后以CysC+尿mALB检出率最高,为30.3%,其次为尿mALB+尿RBP4,为28.4%,三指标联用(CysC+血RBP4+尿mALB、血RBP4+尿mALB+尿RBP4)检出率都是32.3%,与两指标检测没有明显差异,但多指标联用较单指标检出阳性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选择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重型抑郁症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磊光 邵春青 +2 位作者 刘英慧 陶永红 郝潇蕾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重型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结果 (1)对照组677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 目的探讨北方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重型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C677T及A1298C基因多态性。结果 (1)对照组677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16%和39.80%;1298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2%和12.83%;(2)抑郁症组MTHFR677TT基因型频率(35.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16%)(P<0.001),677 T等位基因频率(57.24%)明显高于对照组(39.80%)(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C677T基因型与疾病的发生有关(P<0.001)。结论 MTHFRC677T基因变异与本组重症抑郁症发病有关,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MTHFRA1298C基因变异与本组重症抑郁症发病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抑郁症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论临床科与检验科室沟通的重要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柴淼 苏丽菊 +1 位作者 孙权业 郝潇蕾 《中外医疗》 2011年第11期153-153,共1页
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使得其在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现代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手段。加强临床科与检验科室的沟通有助于诊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与临床治疗的相互合作,促进诊疗活动的开展。本文就临床... 现代医学检验的发展使得其在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是现代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手段。加强临床科与检验科室的沟通有助于诊疗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与临床治疗的相互合作,促进诊疗活动的开展。本文就临床科与检验科室沟通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科 检验科 沟通 重要性
下载PDF
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IGF-1、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飞飞 王金辉 +3 位作者 安晶红 袁国明 郝潇蕾 张一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5期834-836,85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IGF-1、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仅进行正常饲养,其它各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的方法建立SD大鼠抑郁模型,模型组(B组)造模后进行正常饲养,电针组(C组)在...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运动训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IGF-1、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A组)仅进行正常饲养,其它各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的方法建立SD大鼠抑郁模型,模型组(B组)造模后进行正常饲养,电针组(C组)在外界刺激下进行运动锻炼;电针联合运动训练组(D组)在运动训练基础上给予电针干预。观察造模前及造模后第7 d、21 d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IGF-1、B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7 d、第21 d,各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均较应激前显著下降(P<0.05);造模后第21 d,C组及D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均显著高于B组(P<0.05),其中D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显著高于C组(P<0.05)。B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P<0.05);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A组显著上升(P<0.05);C组和D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0.05),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其中D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IG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运动训练能够对抑郁症大鼠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BDNF表达、下调IGF-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大鼠模型 电针 运动训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