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思维落差的调控对策
1
作者 郝留霞 《河南农业》 2013年第3期62-62,40,共2页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义务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不仅要面向全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更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义务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实施者,不仅要面向全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更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让其得到不同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达到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在新型的课改理念指导下,课堂变得更加开放,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很快就会想出答案,禁不住脱口而出,而思维迟钝的学生还毫无头绪或正在思考,他们的发言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思维处于停滞阶段,这对全班2/3的学生思维发展是很不利的事情。那么在课堂中调控学生的思维落差,实现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必将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难题。笔者认为一个班的学生根据思维的快慢能分成3种类型:思维敏捷型、思维正常型、思维迟缓型,每种类型的学生大约各占1/3。在自身的实践研究中,笔者采用的方法是针对各种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堂练习等方面分层设置,以期达到所有孩子共同努力学数学,每个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对策 学生 落差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育 课堂练习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