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郝白露 杨瑞峰 +4 位作者 彭祥炽 赵凯 李红钢 胡廉 熊承良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表型 诱导分化
下载PDF
冻融D5单囊胚与双卵裂胚移植对不同年龄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郝白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605-5607,共3页
目的分析冻融周期D5单囊胚与双卵裂胚移植对不同年龄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293例不孕症患者,将采用双卵裂胚移植的149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冻融D5单囊胚移植的144例患... 目的分析冻融周期D5单囊胚与双卵裂胚移植对不同年龄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293例不孕症患者,将采用双卵裂胚移植的149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冻融D5单囊胚移植的144例患者作为B组。其中A组年龄<29岁61例,29~38岁48例,>38岁40例;B组年龄<29岁57例,29~38岁49例,>38岁38例。记录对比两组助孕结局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29岁、29~38岁、>38岁种植率分别为62.30%(38/61)、54.17%(26/48)、37.50%(15/40),临床妊娠率为78.95%(30/38)、79.17%(19/24)、71.43%(10/14),早期流产率为6.67%(2/30)、10.53%(2/19)、28.57%(4/14);B组<29岁、29~38岁、>38岁种植率分别为75.43%(43/57)、71.43%(35/49)、57.89%(22/38),临床妊娠率为83.72%(36/43)、82.86%(29/35)、77.27%(17/22),早期流产率为5.56%(2/36)、6.90%(2/29)、17.65%(3/17)。A组和B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9岁、29~38岁、>38岁双胎妊娠率分别为2.78%(1/36)、3.45%(1/29)、0,较A组的56.67%(17/30)、47.37%(9/19)、30.00%(3/10)低(P<0.05)。结论将冻融D5单囊胚与双卵裂胚移植应用于不孕症患者中,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双卵裂胚胎移植较单囊胚移植的双胎妊娠率高,早期流产率较高,冻融D5单囊胚移植早期流产率低,但患者可能要面对无囊胚冷冻的风险,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年龄、胚胎数量和质量选择最佳移植方案,以保障助孕效果,优化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周期 D5单囊胚移植 双卵裂期胚移植 不孕症 助孕结局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冻融周期中移植优质囊胚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3
作者 李静 白静 +2 位作者 方东 郝白露 吴喆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10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冻融周期中移植优质囊胚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患者年龄≤38岁的395个周期,按移植优质囊胚数分为单优质囊胚组(A组37周期)、双非优质囊胚组(B组76... 目的探讨在冻融周期中移植优质囊胚数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患者年龄≤38岁的395个周期,按移植优质囊胚数分为单优质囊胚组(A组37周期)、双非优质囊胚组(B组76周期)、双囊胚其中一个为优质组(C组85周期)、双优质囊胚组(D组197周期)。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结果 A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D组(P<0.05);B组着床率显著低于D组(P<0.05);A组多胎率显著低于B、C、D组(P<0.05);流产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优质囊胚移植在显著降低多胎率的同时,能够获得满意的着床率,建议≤38岁的患者首次移植选择单优质囊胚移植。双囊胚移植多胎率过高,建议适当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周期 囊胚移植 妊娠率 着床率 多胎率
原文传递
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男性精子DNA碎片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郝白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12期113-113,共1页
目的探究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男性精子DNA碎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精液不液化不育男性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精液标本检测DNA碎片指数,并分析与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的关联性。结果不同精子DNA碎片指数精液浓度... 目的探究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与精液不液化不育男性精子DNA碎片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精液不液化不育男性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精液标本检测DNA碎片指数,并分析与精液浓度、正常形态率的关联性。结果不同精子DNA碎片指数精液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精子DNA碎片指数正常形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浓度与精子DNA碎片指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形态率与精子DNA碎片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精子正常形态率与精子DNA碎片指数呈负相关,而精液浓度与精子DNA碎片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精子DNA碎片检测可客观、确切评估男子生育能力、精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育男性 精液不液化 精液浓度 正常形态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