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现”与“真实”:反乌托邦电影的空间美学
1
作者 郝艺茹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3期183-188,169,共7页
反乌托邦电影作为创造空间的视觉影像,将现实中人的心中困境乃至绝境具象化处理,使它们成为“可见的”符号,艺术家通过对影片中建筑内部空间、城市空间别有用心地设计、制造出一套可供观众想象的空间符码,并在暗喻层面搭建了对现实秩序... 反乌托邦电影作为创造空间的视觉影像,将现实中人的心中困境乃至绝境具象化处理,使它们成为“可见的”符号,艺术家通过对影片中建筑内部空间、城市空间别有用心地设计、制造出一套可供观众想象的空间符码,并在暗喻层面搭建了对现实秩序的象征体系。反乌托邦电影通过虚构的方式切入真实,这种虚构艺术作品的方式即“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见的物质空间并不能反映完整的真实,精神空间也并不可靠,两者碰撞之后诞生的再现空间或许是照亮真实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乌托邦电影 空间美学 虚构艺术 第三空间 异托邦
下载PDF
生态纪录片中垃圾景观的文化解码——影像、媒介与废弃物
2
作者 郝艺茹 《今古文创》 2022年第26期92-95,共4页
“风景”的自然属性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中正在被人类营造的“景观”所代替,垃圾作为具有媒介属性的现当代社会景观,成为国内外生态纪录片中重点展示的对象之一。生态纪录片中的垃圾景观再现消费主义的盛景、重现被遮蔽的权力与空间。本... “风景”的自然属性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中正在被人类营造的“景观”所代替,垃圾作为具有媒介属性的现当代社会景观,成为国内外生态纪录片中重点展示的对象之一。生态纪录片中的垃圾景观再现消费主义的盛景、重现被遮蔽的权力与空间。本文通过解析当代消费主义背后的逻辑与秩序,叩问阶层、资本、城市化在“废弃物”的生命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挖掘被遮蔽的城市空间及其背后所具有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生态纪录片 跨媒介叙事 废弃物
下载PDF
新世纪内蒙古民族电影的文学面向与多维叙事
3
作者 王昱华(蒙古族) 郝艺茹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4,共7页
一、“少数民族电影”短述,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族电影”命名元问题在相关概念界定的研究中早已厘清。在不同学术语境中,民族电影之“民族”分别包含着“中华民族”层面上的上位概念和五十六个民族层面上的下位概念。从语义学... 一、“少数民族电影”短述,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族电影”命名元问题在相关概念界定的研究中早已厘清。在不同学术语境中,民族电影之“民族”分别包含着“中华民族”层面上的上位概念和五十六个民族层面上的下位概念。从语义学的严格辩析、研究者的审慎态度中似乎不难发现,我国在各民族碰撞与发展中已然形成有别于西方的民族知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电影 审慎态度 上位概念 下位概念 学术语境 语义学 新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