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虎萍 李建平 +1 位作者 催兴杰 刘小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解剖钢板...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榆林市府谷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Pilon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Tornetta评分、Lysholm评分、解剖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4.5±12.1)min、(18.2±4.3)d、(16.2±3.1)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2±10.7)min、(23.8±4.5)d、(19.0±4.7)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Tornetta评分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Lysholm评分为(83.4±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解剖复位率为65.71%,与对照组的6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解剖钢板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固定可靠、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点,且对踝关节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恢复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PILON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解剖钢板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和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郝虎萍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3期462-463,466,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状况,探析其在预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体现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11~2018.2期间80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30例术后发生DVT(甲组),50例术后位发生DVT(乙组),并...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状况,探析其在预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体现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11~2018.2期间80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30例术后发生DVT(甲组),50例术后位发生DVT(乙组),并选择同期52例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丙组),检测入选对象D-D和血小板参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D-D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第3 d、7 d甲组D-D水平进行性增加,高于术前与同期乙组(P<0.05);术后(7 d)甲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明显高于乙组(P<0.01)。结论术后加强D-D与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DVT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D二聚体 血小板参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短节段经皮微创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学武 郝虎萍 刘小军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对比短节段经皮微创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固定不同方式分成观察组(短节段经皮微创)和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每组40... 目的对比短节段经皮微创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固定不同方式分成观察组(短节段经皮微创)和对照组(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每组40例,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h肌酸激酶值、术后佩戴支具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P<0.05),组间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术前,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创伤性低,痛苦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经皮微创 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 胸腰椎骨折 疗效 固定方式
下载PDF
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FK506修复周围神经长节段缺损以及痛觉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郝虎萍 丁坦 +2 位作者 王继猛 王哲 罗卓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63-1869,共7页
[目的]探讨加入FK506制备的新型高仿生组织工程外周神经支架对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及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恢复。[方法]将壳聚糖与Ⅰ型胶原蛋白加入不同浓度的FK506,通过改良冰冻干燥工艺制成新型高仿生神经支架,分组修复SD雄性大鼠坐... [目的]探讨加入FK506制备的新型高仿生组织工程外周神经支架对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及运动与感觉功能的恢复。[方法]将壳聚糖与Ⅰ型胶原蛋白加入不同浓度的FK506,通过改良冰冻干燥工艺制成新型高仿生神经支架,分组修复SD雄性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前及术后4、8、12周及16周,分别对大鼠后肢进行针刺、热刺激、旷场运动、坐骨神经指数及电生理指标测试。术后16周进行灌注取材观测再生外周神经大体形态、扫描电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使用复合5 mg/ml FK506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修复组术后的大鼠后肢针刺(4.9±2.53)g、热刺激(6.53±2.47)s、旷场运动测试[总运动距离(3 798±435)cm、中央区活动距离(359±67)cm、平均速度(4.22±0.48)cm/s]、坐骨神经指数(-39.07±2.26)及电生理检测[CMAP潜伏期(1.26±0.13)ms、波幅(16.97±1.17)mv、传导速度(26.04±2.49)m/s]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优于其他实验组。16周取材观察对比神经再生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低浓度复合支架组明显优于空白组及高浓度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结论]壳聚糖与Ⅰ型胶原蛋白加5 mg/ml FK506制备的复合组织工程神经支架修复长节段神经缺损,受损神经痛、温觉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神经纤维再生明显,所支配的肢体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支架 组织工程 FK506 神经再生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纳米银-胶原蛋白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支架的构建及其理化性能的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坦 郝虎萍 +1 位作者 杜俊杰 罗卓荆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7-602,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胶原蛋白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支架的构建及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构建含不同浓度纳米银(1、2、3、4、5、6mg/L)的胶原蛋白组织工程支架,对照组仅加入为含纳水银的等量纯水。分别以扫描... 目的探讨纳米银-胶原蛋白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支架的构建及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纳米银溶液构建含不同浓度纳米银(1、2、3、4、5、6mg/L)的胶原蛋白组织工程支架,对照组仅加入为含纳水银的等量纯水。分别以扫描电镜观察其横截面和纵截面孔径结构,测定微拉但强度。采用5只SD仔鼠进行纳米银-胶原蛋白支架细胞毒性实验,8只雄性成年SD大鼠进行支架体内降解实验,12只雄性成年SD大鼠行纳米银体内蓄积毒性测试。逐步按照空间结构以及化模拟体内环境下的多种理化特性筛选最佳纳米银含量的纳米银-胶原蛋白材料,构建周围神经支架。结果纳米银含量为1、2mg/L的纳米银-胶原蛋白支架内部孔径结构高度仿生,其中2mg/L纳米银含量组的支架抗拉伸强度达到0.22MPa,优于其他测试组、采用含2mg/L纳米银支架材料制作薄膜行雪旺细胞培养证实该支架材料无神经细胞毒性。体内降解实验显示该组织工程支架从植入体内外始缓慢发生降解,4个月后可以完全降解。纳水银体内蓄积毒性测试显示在支架植入体内直至完全降解过程中,脑、脊髓、肝和肾脏银元素含最均低于1ng/mL,不存在蓄积毒性。结论使用含2mg/L纳米银的胶原蛋白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支架不仅在内部空间结构上可高度仿生周围神经,且具有较好的抗拉伸强度、在体内可完全降解、无细胞毒性和银蓄积毒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神经再生 组织工程 周围神经 组织支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