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克义与抵制美货运动 被引量:4
1
作者 郝贵远 《历史档案》 1987年第2期95-100,共6页
1905年,中国爆发了以抵制美货为中心内容的反美爱国运动,史称抵制美货运动。 一、美国的排华政策导致了抵制美货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的起因,在于美国政府奉行排华政策。19世纪中期,为解决太平洋沿岸开发工作中劳力不足问题,美国政府鼓励... 1905年,中国爆发了以抵制美货为中心内容的反美爱国运动,史称抵制美货运动。 一、美国的排华政策导致了抵制美货运动 抵制美货运动的起因,在于美国政府奉行排华政策。19世纪中期,为解决太平洋沿岸开发工作中劳力不足问题,美国政府鼓励资本家招募华工。自华工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排华行为便时有发生。1869年,随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制美货运动 柔克义 清政府 美国政府 上海 爱国运动 排华政策 太平洋 商务 条约
下载PDF
梁诚与抵制美货运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贵远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47-60,共14页
一、美国排华是其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19世纪中叶,美国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开始到中国招募劳工,以从事开矿、筑路、农田垦殖及捕取鱼类等项工作。这些中国劳工被称为华工。华工初来之际,因其勤劳和善良,曾受到太平洋沿岸社会各阶... 一、美国排华是其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19世纪中叶,美国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开始到中国招募劳工,以从事开矿、筑路、农田垦殖及捕取鱼类等项工作。这些中国劳工被称为华工。华工初来之际,因其勤劳和善良,曾受到太平洋沿岸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因而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均采取鼓励华工来美政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中规定,两国人民“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便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据美国官方统计,1851—186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制美货运动 清政府 华工 美国国会 美国政府 伍廷芳 中国人民 太平洋 华人 排华法
下载PDF
美国排华问题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郝贵远 《历史档案》 1983年第4期98-104,共7页
美国排华问题,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度成为两国交涉的中心。本文试图运用档案资料,对这一阶段美国排华的历史,清政府的态度,以及美国排华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希望指正。
关键词 美国排华 华侨 清政府 资产阶级 华人 美国西部 排华法 华工 条约 二十世纪初
下载PDF
基督教传教士在蒙古诸汗国和元代的活动
4
作者 马淑贞 郝贵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29-34,共6页
元朝时期,扫马、麻可斯、蒙德高维诺三位基督教传教士往来于欧洲诸国和元朝之间,传播基督教义,扩大教皇势力。他们的活动,为交流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增强国际交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元朝 基督教 传播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较量──杨光先与汤若望之争 被引量:3
5
作者 郝贵远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6-73,共8页
关键词 杨光先 汤若望 天主教 中国传统文化 传教士 西方文化 利玛窦 天堂地狱 国家安全 耶稣
原文传递
唐朝时期中国波斯友好往来的见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郝贵远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73,共7页
唐朝时期中国波斯友好往来的见证郝贵远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在今陕西西安出土一块石碑,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称景教于唐太宗年间传入中国,很快便"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此碑出土后,引起当时在华... 唐朝时期中国波斯友好往来的见证郝贵远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在今陕西西安出土一块石碑,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简称景教碑,称景教于唐太宗年间传入中国,很快便"法流十道","寺满百城"。此碑出土后,引起当时在华耶稣会士和中国天主教信徒的极大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友好往来 天主教 唐玄宗 《册府元龟》 聂斯托利 景教徒 伊斯兰教徒 基督教
原文传递
从利玛窦《交友论》说起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贵远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31-135,共5页
从利玛窦《交友论》说起郝贵远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是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就一定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人的一切活动,都不是某一个人所独立完成的,其中也包含着他人直接或间接... 从利玛窦《交友论》说起郝贵远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说的是一个人若想事业有成,就一定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人的一切活动,都不是某一个人所独立完成的,其中也包含着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劳动在内。换言之,一个人若要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友论》 利玛窦 中国和西方 交友活动 《礼记·缁衣》 中西文化交流 儒家思想 利益集团 中国知识分子 道德修养
原文传递
从利马窦的中文著作看中西文化异同
8
作者 郝贵远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4-90,128,共8页
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史上,耶稣会士曾起过桥梁作用。由于他们的译介,一些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得以传入中国,而也正是通过他们,中国的部分典籍被介绍到西方。 利玛窦是来华耶稣会士的早期代表人物,在中国生活近30年之久。他不仅是西方科... 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史上,耶稣会士曾起过桥梁作用。由于他们的译介,一些西方科学技术著作得以传入中国,而也正是通过他们,中国的部分典籍被介绍到西方。 利玛窦是来华耶稣会士的早期代表人物,在中国生活近30年之久。他不仅是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宗教观念和人生伦理的介绍人。他的译著获得当时名家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文化交流 利玛窦 宗教观念 西方科学技术 利马窦 中西文化异同 代表人物 传播者 介绍人
原文传递
关于“门户开放”政策的几种不同看法
9
作者 郝贵远 《历史教学问题》 1982年第1期68-70,共3页
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争论,史学界经过一度沉寂之后,近两年又活跃起来。1979年《世界历史》杂志第三期,发表了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该文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争论,史学界经过一度沉寂之后,近两年又活跃起来。1979年《世界历史》杂志第三期,发表了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该文认为,“‘门户开放’政策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承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并在此前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户开放政策 贸易 对华政策 日本 作用 协定 世界历史 帝国主义列强 中美关系史 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