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镉高污染土壤的钝化材料筛选及其修复效果初探 被引量:31
1
作者 郝金才 李柱 +2 位作者 吴龙华 倪才英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2-759,共8页
本研究以重金属高污染农田土壤(全Pb含量为1 277 mg/kg,全Cd含量为39.0 mg/kg)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培试验和玉米苗期盆栽试验,探讨海泡石、石灰、腐植酸、钙镁磷肥、磷矿粉、生物质炭等常用稳定材料不同剂量及复配组合对高污染土壤重金属... 本研究以重金属高污染农田土壤(全Pb含量为1 277 mg/kg,全Cd含量为39.0 mg/kg)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培试验和玉米苗期盆栽试验,探讨海泡石、石灰、腐植酸、钙镁磷肥、磷矿粉、生物质炭等常用稳定材料不同剂量及复配组合对高污染土壤重金属的钝化修复效应。土培试验结果表明,石灰对Pb和Cd钝化效果最好,其次是海泡石,但两者表现为较高添加量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低剂量生物质炭和腐植酸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Pb和Cd含量,高剂量生物质炭具有较好的钝化效果。盆栽试验表明,海泡石与石灰配施钝化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土壤氯化钙提取态Pb、Cd含量分别降低了97.5%、81.4%;玉米根和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48.5%、34.0%,Pb含量分别降低35.6%、29.6%;但海泡石与磷材料配施显著增加玉米根Pb含量,对玉米Cd吸收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高污染农田土壤添加合适的改良剂,可较大幅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和植物重金属吸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高污染 稳定修复 玉米 有效性
下载PDF
比喻在孟子辩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郝金才 《当代修辞学》 1988年第5期44-46,共3页
孟子自称“知言”(《公孙丑上》)注即善于论辩;东汉赵歧指出:“孟子长于用譬”,即长于比喻。那么,孟子的善于论辩与长于比喻之间,有无密切联系呢?当代著名学者郭绍虞先生曾予以明确揭示:“利用譬喻作为他(代孟子)的辅佐”。... 孟子自称“知言”(《公孙丑上》)注即善于论辩;东汉赵歧指出:“孟子长于用譬”,即长于比喻。那么,孟子的善于论辩与长于比喻之间,有无密切联系呢?当代著名学者郭绍虞先生曾予以明确揭示:“利用譬喻作为他(代孟子)的辅佐”。(《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者赞同郭先生的看法,同时还想指出;孟子为了论辩的需要而借助于比喻,促进了比喻的大量而巧妙的运用。善于论辫和长于用喻,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形成了孟子高超的论辩和修辞技巧。在孟子论辩中比喻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对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比喻 《中国文学批评史》 辩论 著名学者 修辞技巧 论辩 郭绍虞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水稻高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思颖 张军 +2 位作者 倪才英 符文昌 郝金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23-426,共4页
按照国家重金属污染标准土壤中Cd含量,在贵溪市选取2个Cd梯度样地(记为样地1、样地2),根据均匀布点原则,采集6个土壤和水稻样品,通过研究土壤中有机质(TOC)含量、pH值、其他重金属含量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水稻镉含量之间的关系,... 按照国家重金属污染标准土壤中Cd含量,在贵溪市选取2个Cd梯度样地(记为样地1、样地2),根据均匀布点原则,采集6个土壤和水稻样品,通过研究土壤中有机质(TOC)含量、pH值、其他重金属含量与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水稻镉含量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水稻镉污染对其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块样地中水稻叶片的SPAD值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O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H值和TOC含量对水稻叶片的SPAD值有重要的影响;土壤中Cd、Cu、Pb、Zn重金属离子共存时,Cu、Cd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水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量相关性系数大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因此水稻体内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源于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有效量的吸收;水稻叶片SPAD与水稻和土壤的Cd元素有良好的负相关性,说明水稻叶绿素含量对水稻受重金属胁迫有良好指示作用;随着土壤中Cd含量的增加,水稻光谱特征参数有显著的变化,即蓝谷和红谷深度变浅,红边斜率变小,NDVI705植被指数降低,红外反射坪(R7501250)反射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水稻 SPAD值 高光光谱 遥感监测 地面光谱数据
下载PDF
迷官·官迷·迷官
4
作者 郝金才 《汉语学习》 1986年第3期23-23,共1页
毕竟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志在考虑进入梯队而且毕竟不是所有备考虑者都那么迷官,象官迷们用迷官的眼睛所看所想的那样。(点为笔者所加) ——王蒙《高原的风》(《人民文学》85,1) 在这句话中,“迷官”、“官迷”、“迷宫’三个词语,用得... 毕竟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志在考虑进入梯队而且毕竟不是所有备考虑者都那么迷官,象官迷们用迷官的眼睛所看所想的那样。(点为笔者所加) ——王蒙《高原的风》(《人民文学》85,1) 在这句话中,“迷官”、“官迷”、“迷宫’三个词语,用得新颖、巧妙,乍读有趣,细品则更耐人咀嚼。 两个“迷官”和一个“官迷”,表面上同素反序,其实不是一个级别上的语言语单位。在两个“迷官”中,“迷”都是动词,“官”部是名词,二者构成的都是动宾词组,“官迷”则是名词,意为酷爱官位、达到入迷程度的人;从内部构成看,“官”是表示基本意义的词根,“迷”是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二者构成的是附加式合成词,其中,“迷”很值得研究,它由动词虚化而成,作为后缀,正显示出很强的构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式 主动者 宫位 名词 动词虚化 备考 词根 词语 附加意义 构词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