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对密旋链霉菌Act12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郝鹏泽 赵康康 +4 位作者 张媛 陈欢 薛泉宏 贾良辉 颜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6-2162,共7页
为了阐明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影响密旋链霉菌Act12的具体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了SPA7074缺失突变株(Δspa7074)与野生型Act12之间的胞内代谢物图谱,并进行多元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离... 为了阐明TetR家族转录因子SPA7074影响密旋链霉菌Act12的具体机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了SPA7074缺失突变株(Δspa7074)与野生型Act12之间的胞内代谢物图谱,并进行多元筛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Δspa7074中相较于野生型显著差异代谢物共有55种,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黄素、S腺苷甲硫氨酸和低碳有机酸等物质,这些化合物多为寡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前体或中间产物,以及能量代谢相关物质;通过胞内相关的次级代谢中间产物的结构分析,对寡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以上结果说明SPA7074敲除后胞内寡霉素生物的合成显著提高并及时转运出胞外,消耗了大量的氨基酸代谢相关产物,增加了细胞的能量供应,改变了胞内的代谢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旋链霉菌 非靶向代谢组学 寡霉素D
下载PDF
密旋链霉菌Act12中调控因子AdpA-s和LuxR-2306对寡霉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华 赵康康 +3 位作者 张媛 陈欢 郝鹏泽 贾良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8-424,共7页
为揭示密旋链霉菌Act12(Streptomycespactum)中全局调控因子AdpA-s和途径特异调控因子LuxR-2306对寡霉素合成的影响,构建了AdpA-s和LuxR-2306的阻断突变株和高表达菌株,采用滤纸片法检验了发酵液对苹果腐烂菌(Valsamali)的抑生活性,利... 为揭示密旋链霉菌Act12(Streptomycespactum)中全局调控因子AdpA-s和途径特异调控因子LuxR-2306对寡霉素合成的影响,构建了AdpA-s和LuxR-2306的阻断突变株和高表达菌株,采用滤纸片法检验了发酵液对苹果腐烂菌(Valsamali)的抑生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寡霉素的产量,通过定量PCR分析AdpA-s、LuxR-2306转录水平与寡霉素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表达突变株AdpA-s HE和LuxR-2306 HE对苹果腐烂菌的抑生能力显著增强;而基因阻断突变株Spa LuxR-2306不再对苹果腐烂菌的生长具有抑制效果.AdpA-s HE和LuxR-2306 HE发酵液中寡霉素产量分别提高了1.8和1.9倍;Spa LuxR-2306中完全检测不到寡霉素的存在.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uxR-2306的转录水平与寡霉素生物合成核心酶的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dpA-s高表达突变株中LuxR-2306的转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LuxR-2306为寡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可以通过正调控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核心酶的转录,进而促进寡霉素的合成.而全局性调控因子AdpA-s可能通过对LuxR-2306的转录调控,间接影响寡霉素的生物合成,后续实验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此研究为后续对生防菌Act12中次级代谢的调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旋链霉菌Act12 寡霉素 次级代谢 全局调控因子AdpA-s 途径特异调控因子LuxR
下载PDF
羽毛降解菌DHW-06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萌萌 郝鹏泽 +3 位作者 王佳柳 陈欢 颜华 贾良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154,共9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羽毛降解菌株,检测其产酶条件,研究其所产酶的酶学性质,以丰富角蛋白降解的菌株资源。【方法】从土壤样品中,以牛奶培养基和羽毛培养基筛选羽毛降解菌株,失重法测定羽毛降解率,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筛选羽毛降解菌株,检测其产酶条件,研究其所产酶的酶学性质,以丰富角蛋白降解的菌株资源。【方法】从土壤样品中,以牛奶培养基和羽毛培养基筛选羽毛降解菌株,失重法测定羽毛降解率,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序列鉴定。筛选菌株于37℃、180 r/min条件下,在以羽毛为唯一碳氮源的培养基中发酵,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角蛋白酶活力,对培养时间(3,6,9,12,15,18,21和24 h)、接种量(体积分数1.5%,3.0%和6.0%)、发酵温度(22,27,32,37和42℃)及培养基初始pH(6.0,6.5,7.0,7.5和8.0)进行优化,并研究温度(30,40,50,60,70和80℃)、pH(6.0,7.0,8.0,9.0和10.0)、金属离子(K^(+),Mg^(2+),Ca^(2+),Fe^(3+),Zn^(2+),Mn^(2+),Cu^(2+)和Ni^(2+))、化学试剂(二硫基苏糖醇(DTT)、乙二胺四乙酸(EDTA)、苯甲基磺酰氟(PMSF)、十二烷基硫酸钠(SDS)、β-巯基乙醇、异丙醇和二甲基亚砜(DMSO))和不同底物(酪蛋白、角蛋白、牛血清蛋白、牛血红蛋白、天青角蛋白和羽毛粉)对角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从高温处理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到1株羽毛降解菌DHW 06,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培养时间10 h、接种量为体积分数3.0%、发酵温度37℃和培养基初始pH 6.5的条件下发酵,最大酶活力达到129.47 U/mL。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8.0,在30~50℃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0 mmol/L的Mn^(2+)使相对酶活力提高300%,10 mmol/L的Cu^(2+)使相对酶活力提高120%;而1 mmol/L的Zn^(2+)使相对酶活力丧失12%,1 mmol/L的Fe3+使相对酶活力丧失53%。体积分数为10%的β巯基乙醇使相对酶活力提高1658.95%,10 mmol/L的DTT使相对酶活力提高577.99%;而10 mmol/L的PMSF使相对酶活力丧失35.88%。该酶具有广泛的底物适应能力,对角蛋白的降解能力最强。【结论】筛选出1株可降解羽毛的菌株DHW-06,明确了其最优的产酶条件和酶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羽毛降解 发酵产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