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八步导学法的直播教学在乳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丰丽 李晓燕 +2 位作者 张国强 花义同 贾中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95-99,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八步导学法的线上直播教学方法在乳腺外科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级及2019级乳腺外科专业的医学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名,对... 目的探究与分析基于八步导学法的线上直播教学方法在乳腺外科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级及2019级乳腺外科专业的医学生8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多媒体线上直播教学,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基于八步导学法的线上直播教学,对比2组医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学习能力评分及对教学方法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中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实践技能中技能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及人文素养成绩分别为(85.32±6.01)分、(80.16±6.87)分,(78.22±14.24)分、(77.98±13.54)分、(82.54±8.99)分、(80.05±6.74)分,医学生学习能力中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积极性、促进生生互动、促进师生互动评分分别为(4.02±0.91)分、(4.03±0.82)分、(3.85±0.73)分、(4.11±0.85)分、(4.05±0.88)分,医学生认为技能操作配合好、认为反馈和指导正确、认为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认为可巩固理论知识、认为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认为可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认为可提高面对患者时的能力与信心百分百分别为83.72%、86.05%、81.40%、95.35%、88.37%、93.02%、74.42%,观察组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学习能力评分、对教学方法的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八步导学法的线上直播教学方法的构建及在乳腺外科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医学生考试成绩,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也较强,对教学方法的评价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步导学法 线上直播教学 乳腺外科 教学 授课方式 满意度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杜春娟 郭丰丽 +6 位作者 韩霞 李绵利 王峰 宁方玲 郝延璋 陈绍水 袁海滨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30-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60例广泛期SCLC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诊治的60例广泛期SCLC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帕替尼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紫杉醇组采用紫杉醇治疗(175 mg/m 2,3周为1疗程)。配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体力状况评分、脏器转移、血红蛋白情况等。观察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组与紫杉醇组中位PFS分别为3.7个月和1.9个月,中位OS分别为6.6个月和3.0个月,阿帕替尼组PFS和OS较紫杉醇组比较,均延长,P<0.05;阿帕替尼组高血压、乏力、转氨酶升高等副反应均为1~2级,无3级及以上不能耐受副反应。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广泛期SCLC较紫杉醇单药化疗具有明显优势,且无明显副反应,可尝试在临床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靶向治疗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三线 预后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IDO表达及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杨 李昉璇 +4 位作者 郭丰丽 穆坤 吴楠 张海莲 刘俊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1-296,共6页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外周血中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穿刺标本...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外周血中活性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53例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穿刺标本和血液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癌组织中IDO表达及外周血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浓度与IDO活性,分析IDO表达及活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与临床T分期(P=0.006)、N分期(P=0.020)、临床分期(P=0.045)及ER状态(P=0.014)有关。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高活性伴随癌组织中IDO高表达(P=0.004),并与临床T分期(P=0.019)及N分期(P=0.047)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49)、ER状态(P=0.025)及分子分型(P=0.014)有关;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与化疗前临床T分期(P=0.014)有关。更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pCR均与化疗前IDO表达及活性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IDO活性是影响pCR的唯一独立因素(P=0.032)。结论: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和外周血中IDO活性与化疗疗效相关,可以为临床预测化疗是否敏感提供一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新辅助化疗 化疗疗效 病理完全缓解
下载PDF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
作者 郭丰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16年第8期159-159,共1页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全面学习的内在因素,正确有效地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好奇心与兴趣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正确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全面学习的内在因素,正确有效地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现代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好奇心与兴趣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正确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开展符合学生思维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成长,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兴趣教学 鼓励型教学 动手教学
下载PDF
护理临床带教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14
5
作者 于艳杰 王明华 +1 位作者 刘洪君 郭丰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4期140-142,共3页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护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转换下,护理学科内容日益更新和充实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发现在临床带教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护生学到的理论知...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护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转换下,护理学科内容日益更新和充实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发现在临床带教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使护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实践,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带教队伍,使整个护理队伍的素质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带教 教与学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极光激酶A表达对甲状腺髓样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化治愈的影响作用研究
6
作者 赵泽玮 康宁 +2 位作者 郭丰丽 王钟玉 郑向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08-2512,共5页
背景甲状腺髓样癌(MTC)组织中极光激酶A(Aurora 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化治愈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分析MTC组织中Aurora 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生化治愈的危险因素,明确Aurora A表达与生化治愈的... 背景甲状腺髓样癌(MTC)组织中极光激酶A(Aurora 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化治愈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分析MTC组织中Aurora A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分析生化治愈的危险因素,明确Aurora A表达与生化治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9年7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头颈部肿瘤科就诊住院并行肿瘤切除的MTC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患者组织Aurora A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TC患者获得生化治愈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Aurora A高表达62例,Aurora A低表达28例;40例患者实现生化治愈,18例患者出现复发。Aurora A高表达患者的性别、最大肿瘤长径、T分期、N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第8版分期指南(AJCC8th)临床分期、生化治愈情况、复发情况与Aurora A低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治愈患者的性别、病灶数量、T分期、N分期、AJCC8th临床分期、Aurora A表达情况与未生化治愈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病灶〔OR=3.18,95%CI(1.01,9.97),P=0.047〕、T3/T4分期〔OR=3.69,95%CI(1.05,12.93),P=0.042〕、Aurora A高表达〔OR=3.22,95%CI(1.07,9.74),P=0.038〕是MTC患者生化治愈的影响因素。结论Aurora A高表达与MTC肿瘤侵袭有关,并且Aurora A水平能影响患者是否获得生化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 极光激酶A 预后 队列研究 生化治愈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隐匿性乳腺癌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丰丽 林秋生 +2 位作者 魏丽娟 赵晶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的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者(77.8%、64.8%、38.9%比90.7%、86.7%、86.7%,P=0.015)。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组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未发现原发灶组(60.O%、40.0%、40.0%比92.0%、83.6%、79.2%,P=0.023)。有复发转移组总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转移组(63.5%、28.6%、19.O%比97.1%、97.1%、97.1%,P=0.000)。结论隐匿性乳腺癌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 未知原发灶 预后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印戒细胞癌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丰丽 魏丽娟 +3 位作者 林曼 朱珊珊 赵晶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SRCC约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2%~4.5%。10例患者就诊时伴淋巴结转移(58.8%...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SR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SRCC约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2%~4.5%。10例患者就诊时伴淋巴结转移(58.8%),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率分别为71.4%(10/14)、64.9%(9/14)。7例患者于随访8个月~11年出现复发或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40.5个月,3例患者入院时已伴远处转移。9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中,8例患者出现骨转移(88.9%),其中椎体转移6例(66.7%)。乳腺SRCC患者治疗方式与同期乳腺癌相同,1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4例患者同时接受化疗。其3年、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3.0%(7/17)、23.0%(5/17)。平均随访53个月,死亡率为41.2%(7/17)。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强,受体阳性率高,且治疗后易出现复发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印戒细胞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24例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珊珊 赵晶 +5 位作者 郭丰丽 魏丽娟 林曼 连镇 李利娟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24例乳腺ICC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随访研究其预后.结果 全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48...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24例乳腺ICC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研究,并通过随访研究其预后.结果 全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48岁;肿物平均最大径3.1cm;病理学特点:癌细胞成筛孔状排列,但筛孔形状较不规则,细胞分化较好,体积较小,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可出现反应性增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表达率较高(均为79.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C-erbB-2)阳性表达率较低(4.1%);患者预后极佳,复发转移少见,5年生存率达100%.结论 乳腺ICC组织学形态结构独特,复发转移率较低,预后良好,治疗应有别于一般的浸润性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浸润性筛状癌 治疗
原文传递
430例乳腺导管内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曼 郭丰丽 +3 位作者 魏丽娟 朱珊珊 赵晶 刘俊田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30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30例DCIS患者总生存率为9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30例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30例DCIS患者总生存率为94.9%(408/430),10例因乳腺癌原因死亡,其中7例因癌局部复发死亡,3例死于远处器官转移。肿瘤最大径、TNM分期及病理组织结构类型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辅助放疗的保乳手术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7.1%;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总的5年生存率98.3%,10年生存率96.7%,二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总生存率89.9%,术后辅助治疗组总生存率为96.8%,术后辅助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能改善预后(P〈0.05)。结论乳腺导管内癌应根据肿瘤最大径、组织学特点等综合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保乳手术可获得与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同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 非浸润性 预后
原文传递
甲状腺髓样癌复发或转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丰丽 李利娟 +5 位作者 阮先辉 伏桂明 赵敬柱 候秀坤 高明 郑向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8期3849-3855,共7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的M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随访中有无复发或转移分为复发或转移组与无复...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的M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随访中有无复发或转移分为复发或转移组与无复发或转移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D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8例MTC患者,女83例,男75例,中位年龄52岁(19~74岁)。散发型MTC 146例(92.4%),家族遗传型MTC 12例(7.6%)。甲状腺双侧病灶33例(20.9%),多病灶57例(36.1%)。中位随访时间59.7个月(10.0~93.0个月),中位DFS为55.5个月(0~92.9个月)。25例(15.8%)出现复发或转移,11例(7.0%)死亡。肿瘤多发病灶、最大肿瘤长径>2 cm、T3/4、N1b、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比率(LNR)>0.3、术前血清降钙素>2 000 ng/L、术后血清降钙素>40 ng/L、未获生化治愈均与MTC的复发或转移及DFS具有相关性(均 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 OR=36.57,95% CI:1.33~1 006.98, P=0.033)、最大肿瘤长径>2 cm( OR=5.81,95% CI:1.01~33.33, P=0.049)、多发病灶( OR=3.64,95% CI:1.03~12.88, P=0.045)和术后血清降钙素>40 ng/L( OR=15.03,95% CI:1.39~162.61, P=0.026)是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Ⅲ/Ⅳ期( HR=19.39,95% CI:1.40~268.19, P=0.027)、最大肿瘤长径>2 cm( HR=3.64,95% CI:1.02~13.02, P=0.047)和术后血清降钙素>40 ng/L( HR=10.68,95% CI:1.34~84.95, P=0.025)是DFS的影响因素。 结论:MTC初始治疗时较大的肿瘤长径、较高的临床分期及术后较高的血清降钙素水平是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也是DFS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 复发 肿瘤转移 无病生存期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HPV感染、UU、CT、细菌感染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丰丽 王春晓 +1 位作者 赵淑丽 刘婕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154-157,共4页
目的:研究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感染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孕早期检查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感染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孕早期检查的50例孕妇为对照组,检查两组女性HPV感染、UU、CT、细菌感染情况,探讨HPV感染、UU、CT、细菌感染状况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高危型HPV感染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UU感染率、CT感染率及UU+CT混合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感染、UU、CT、细菌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均具有相关性,不孕患者应加强对HPV感染、UU、CT、细菌感染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感染 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输卵管性不孕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