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予东 王艳铃 张秀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5期288-289,共2页
癫痫是患者大脑内部的某神经元突然兴奋过程放电而造成的功能暂时性障碍。由于癫痫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作,患者本身对发病的过程又无较大的印象,医生对发病过程的掌握通常来自患者家属或发病时在场的旁人,这种意义上的诊断不基于患者本... 癫痫是患者大脑内部的某神经元突然兴奋过程放电而造成的功能暂时性障碍。由于癫痫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作,患者本身对发病的过程又无较大的印象,医生对发病过程的掌握通常来自患者家属或发病时在场的旁人,这种意义上的诊断不基于患者本身的病情不太可靠。本通过对中外癫痫治疗的案例比较,发现脑电图是可以对癫痫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因为在两种病因中原发性和继发性,患者的神经细胞都有因异常的兴奋造成的电位增高而造成的放电现象。脑电图对癫痫的治疗意义在于可以定性或者是定量的对癫痫进行一定的分析过程,脑电图的在治疗的重要作用逐渐在癫痫中不断的体现出来,可以对难以医治的癫痫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予东 王艳玲 张秀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对比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s100蛋白浓度;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s100蛋白的变化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40例健康检查的中老年人群。对比两组血压、血糖、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s100蛋白浓度;研究组中死亡患者与未死亡患者s100蛋白浓度。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100蛋白水平以入院72 h表达最高(P<0.05)。研究组中死亡患者入院时、入院72 h、入院1周s100蛋白水平分别为(0.153±0.058)、(0.265±0.085)、(0.203±0.081)ng/ml低于未死亡患者的(0.178±0.063)、(0.316±0.099)、(0.268±0.074)ng/ml(P<0.05)。结论 s100蛋白随脑梗死的病情进展出现变化,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100蛋白 急性期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研究
3
作者 郭予东 《临床研究》 2017年第3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脑梗死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 目的探讨脑梗死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脑梗死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对照组应用奥扎格雷钠。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11±9.15)分,对照组为(18.62±10.21)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效果好,可加快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 脑梗死
下载PDF
注射用藻酸双酯钠治疗高脂血症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秀海 王艳玲 +3 位作者 郭爱香 柳祥忠 张贇 郭予东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并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组)和对照组(口服苯扎贝特组)。治疗组50例:... 目的:探讨注射用藻酸双酯钠(PSS)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并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102例,并按随机原则分治疗组(注射用藻酸双酯钠组)和对照组(口服苯扎贝特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6±7.3)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49.1±6.9)岁。治疗组给予静滴注射用藻酸双酯钠0.1g(2mL),1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苯扎贝特胶囊0.23,次/d,14d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TC、TG、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5.92±0.76)、(2.11±0.41)、(3.96±0.71)和(5.89±0.78)、(2.09±0.39)、(3.92 0.63)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4.63±0.67)、(1.42±0.26)、(2.87±0.45)和(5.13±0.77)、(2.07±0.33)、(3.02±0.5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6±0.34)、(1.10±0.32)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48±0.42)、(1.18±0.2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25例(50.00%),有效22例(44.00%),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18例(34.62%),有效20例(38.46%),总有效率(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有2例(4.0%)、5例(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藻酸双酯钠降低TC、TG、LDL-C及升高HDL-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高脂血症 苯扎贝特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秀海 王艳玲 +4 位作者 郭爱香 王九云 柳祥忠 张贇 郭予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激素水平T4、FT4、TSH在治疗前后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FT3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显著(P<0.01),在治疗后T3、FT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保护性应激反应可引起T3和FT3下降,并且T3和FT3的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对于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监测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甲状腺激素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予东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901-902,共2页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8例某院收治脑卒中后癫痫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钠治疗)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情况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血清CRP以及TNF-α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脑卒中后癫痫
下载PDF
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
7
作者 郭予东 张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仅采取门... 目的:探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仅采取门诊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 %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门诊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方案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门诊手法复位 利多卡因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郭予东 王艳铃 +4 位作者 张秀海 金红 张赟 刘少静 杜培昆 《中国校医》 2017年第8期633-633,635,共2页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问题。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依达拉奉+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问题。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依达拉奉+甘露醇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3例、一般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6例、一般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药物疗法 丹红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秀海 孟兆伟 +6 位作者 王艳玲 郭爱香 张见增 王九云 柳祥忠 张贇 郭予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在发病21d内复查头部CT或MRI,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1例和脑实质血... 目的探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emo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患者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在发病21d内复查头部CT或MRI,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1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15例。将这二种分为四型,HI1、HI2、PH1和PH2,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于病初及出院时各评分1次,以第二次评分减少作为脑功能改善的指标。结果 HI1、HI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1、PH2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应用溶栓、抗凝、降纤及抗聚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及心房颤动史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两种影像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秀海 王艳玲 +6 位作者 孟兆伟 张见增 宋红群 郭爱香 柳祥忠 张贇 郭予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22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时经彩超、MRA检查,并且至少1项检查发现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45例TIA患者,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择同时经彩超、MRA检查,并且至少1项检查发现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45例TIA患者,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试验(NASCET)计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结果以DSA诊断为金标准,45例TIA患者180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93.51%,特异度95.15%,准确度94.44%,Kappa=0.735;MRA诊断的敏感度92.21%,特异度94.17%,准确度93.33%,Kappa=0.681;彩超联合MRA诊断的敏感度97.40%,特异度99.03%,准确度98.33%,Kappa=0.872。结论彩超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彩超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秀海 王艳玲 +4 位作者 郭爱香 柳祥忠 张赟 郭予东 郭秀芳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0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泵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94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泵人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94例S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尼莫地平(0.5~1.0 mg/h),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尼莫地平(40mg/6 h).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收缩期峰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A、ACA、PCA收缩期峰速度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为69.57%(32/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入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SAH后CVS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原文传递
脑脊液和血清中CD-40L、IL-17在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予东 张赟 郭艳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95-49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成人脑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3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另...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白细胞介素-17(IL-17)在成人脑膜炎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3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住院患者(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行CT或MRI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同时排除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等疾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CD-40L、IL-17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脑脊液和血清CD-40L、IL-17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与血清中CD-40L、IL-17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比较,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CD-40L、IL-1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和血清中CD-40L、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CD-40L与血清中IL-17对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最高,其中脑脊液CD-40L预测细菌性脑膜炎曲线下面积为0.898,截断值为0.88 ng/mL,敏感度为84.21%,特异性为90.20%;血清IL-17预测细菌性脑膜炎曲线下面积为0.897,截断值为12.90 pg/mL,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2.35%。结论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CD-40L、IL-17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标志物,对患者的治疗、预后改善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L 白细胞介素17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