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手术机器人辅助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切除术一例
1
作者 郭亚霖 牛群文 +7 位作者 齐泽秋 盛晨 周梦雨 李华 罗强 侯文杰 乐昊雯 汪林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应用^([1]),在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牙体牙髓病、口腔正畸、口腔放射和口腔医学教育等各个专科均有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2]),随着人工智能与牙体牙髓病学的结合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应用于龋病... 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广泛应用^([1]),在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牙体牙髓病、口腔正畸、口腔放射和口腔医学教育等各个专科均有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2]),随着人工智能与牙体牙髓病学的结合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应用于龋病、根尖周病、根折等疾病中的诊治、牙体牙髓疾病的预防以及根管治疗等诸多方面,并将成为未来牙体牙髓病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3])。在国际上,2017年Strbac等^([4])报道了1例数字化导板引导下骨切开术和截根术。2019年,Gambarini等^([5])报道了1例动态导航引导的根尖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手术机器人 慢性根尖周炎 根尖外科 机器人辅助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识别方法研究
2
作者 郭亚霖 牛群文 +6 位作者 代维 盛晨 侯文杰 乐昊雯 王家柱 许来青 汪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为了准确识别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关键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识别方法。方法:首先,收集158例成人患者种植牙术后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选择43... 目的:为了准确识别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关键点,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识别方法。方法:首先,收集158例成人患者种植牙术后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选择436张种植体的冠状位、矢状位的切片图像;其次,采用高分辨力网络(high-resolution network,HRNet)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属性分解热图实现单阶段牙槽骨关键点检测,并采用局部估计精化(refinement with local estimation,LE Refinement)方法减小由于热图分辨力低引起的量化误差;最后,将LE Refinement方法与None、Upsample、Offset regression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其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的识别效果。结果:LE Refinement方法识别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的平均精度均值为85.6%,均优于None、Upsample、Offset regression方法。结论:基于CNN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关键点,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 种植体 牙槽骨 关键点识别 HRNet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基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鹏 刘冰 +3 位作者 魏博 冯璐 郭亚霖 翟孝庭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28,633,共5页
背景颌面部骨折中,髁突基部骨折较难处理。对于髁突基部骨折大多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或附加耳屏前切口,因切口距离骨折线远,操作比较困难,不能垂直于骨面进行钻孔拧入螺钉,从而无法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进行内固定。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颌... 背景颌面部骨折中,髁突基部骨折较难处理。对于髁突基部骨折大多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或附加耳屏前切口,因切口距离骨折线远,操作比较困难,不能垂直于骨面进行钻孔拧入螺钉,从而无法应用可吸收接骨板钉进行内固定。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髁突基部骨折,并与传统的绕下颌角切口联合钛板钉固定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进行治疗的髁突基部骨折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10例患者采用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钉固定,对照组10例患者采用绕下颌角弧形切口及钛接骨板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张口恢复时间及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例数,并通过咬合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及X线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4.3±1.1)cm vs(7.5±2.6)cm,P=0.000]、手术时间[(45.3±18.7)min vs(57.2±7.3)min,P=0.016]、出血量[(20.3±6.8)mL vs(38.3±7.1)mL,P=0.032]、术后并发症(10%vs 100%,P=0.000)及张口度恢复时间[(28±7)d vs(43±5)d,P=0.0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涎瘘,手术效果良好。结论以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联合可吸收接骨板行髁突基部骨折坚强内固定,可直视操作,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髁突基部骨折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基部骨折 微型钛板 坚强内固定 可吸收接骨板 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林 郭亚霖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21-326,共6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口腔医学的未来。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与口腔医学领域的结...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口腔医学的未来。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与口腔医学领域的结合不断深入,它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也成为未来口腔牙体牙髓病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库的完善建立、算法的不断优化,模型的不断修正,口腔医生可以将人工智能系统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提高诊断、治疗计划的准确性,并预测治疗结果。虽然目前人工智能还只能从事“程序化”的特定工作,不能真正意义上像人脑那样对信息进行关联和综合分析,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无疑为口腔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势必会成为未来口腔内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将从人工智能在龋病、根尖周病、根折等疾病中的诊治、牙体牙髓疾病的预防以及根管治疗的应用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人工智能在牙体牙髓病学中的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 牙体牙髓病学
下载PDF
关节穿刺术应用于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鹏 张晓娟 +3 位作者 魏博 史悦怡 郭亚霖 刘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及局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确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用双针法进行关节上腔穿刺、灌洗,称为对照组。关节穿刺灌洗后注入透明质酸钠,称为试验组。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6月的无痛最大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1周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6月与治疗后1周比较疗效更好(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关节穿刺术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起效快、治疗周期短、花费时间少,关节上腔穿刺灌洗完后注入透明质酸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关节穿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老年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鹏 刘冰 +2 位作者 魏博 冯璐 郭亚霖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病因学、细菌学、系统性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以早期充分切开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病因学、细菌学、系统性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以早期充分切开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最常累及的间隙为颌下、颏下、舌下、翼颌、咬肌及咽旁间隙。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革兰氏阳性需氧菌感染多见。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达到治愈,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老年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应安排急诊入院,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关注全身情况为基础,及早急诊充分切开引流为主,进行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颌面颈部 多间隙感染
下载PDF
Micro-CT观察牙周炎大鼠造模同侧下颌牙槽骨的骨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盛晨 陈浩彬 +2 位作者 郭亚霖 侯文杰 汪林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目的:观察牙周炎大鼠造模处及同侧下颌牙槽骨的骨微结构变化,初步探讨牙周炎局部造模对同侧下颌牙槽骨骨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EP组和CON组(n=6),使用正畸结扎丝结扎EP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牙... 目的:观察牙周炎大鼠造模处及同侧下颌牙槽骨的骨微结构变化,初步探讨牙周炎局部造模对同侧下颌牙槽骨骨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8周龄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EP组和CON组(n=6),使用正畸结扎丝结扎EP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建立牙周炎模型,CON组为对照组。建模8周牙周探诊探查牙周袋深度变化,观察牙周组织色、形、质改变,造模12周后处死大鼠,使用Micro-CT对大鼠上颌第一磨牙造模处牙槽骨及同侧下颌牙槽骨的骨微结构变化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建模8周后CON组大鼠牙龈正常,无明显炎症;EP组大鼠表现出牙龈炎症,部分大鼠结扎区可探及较深的牙周袋,牙龈红肿,探诊易出血,非结扎区牙龈无明显炎症。12周后EP组的上颌第一磨牙牙槽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性降低;骨小梁数量(Tb.N)和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则显著性增高(P<0.05);同侧下颌牙槽骨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性降低,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Micro-CT作为辅助观察工具,初步观察到了牙周炎模型大鼠造模处牙槽骨及同侧下颌牙槽骨骨微结构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牙周炎模型 牙槽骨 骨微结构
下载PDF
CBL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查房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陈鹏 魏博 +2 位作者 冯璐 郭亚霖 刘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查房中对规培生应用基于病例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的30人... 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查房中对规培生应用基于病例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病房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的3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模式;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的30人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查房模式。通过4个月教学活动后,对两组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进行对比研究,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将CBL查房模式应用于规培生的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在临床思维和综合诊疗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病例的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 教学查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