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的真菌毒素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亦晨 李珂 +1 位作者 吴中琴 李宗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219,共7页
由于作用范围广、毒性大和时间长等特征,食品中真菌毒素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应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毒理学评价具有成本低、易观察、周期短、信号转导途径高度保守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到毒理学研究领域,在真菌毒素的... 由于作用范围广、毒性大和时间长等特征,食品中真菌毒素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应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进行毒理学评价具有成本低、易观察、周期短、信号转导途径高度保守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到毒理学研究领域,在真菌毒素的毒性评价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该文介绍秀丽隐杆线虫评价真菌毒素的指标及其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秀丽隐杆线虫评价真菌毒素毒性的致死率、个体发育与运动行为和生殖能力与寿命等指标。真菌毒素对于胰岛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y-1,IIS)、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4种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基于秀丽隐杆线虫真菌毒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秀丽隐杆线虫 毒性评价 先天免疫信号通路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核多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7
2
作者 成焕 王传花 +3 位作者 李珂 郭亦晨 赵志友 王远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41,共7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槟榔核多酚提取情况的影响。本试验以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响应值的...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丙酮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槟榔核多酚提取情况的影响。本试验以提取液中的多酚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响应值的影响大,丙酮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响应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丙酮体积分数50%、浸提温度68℃、提取时间48 min、料液比1∶38(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达到最大值40.43%,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回归性良好,试验的拟合程度高,可对槟榔核多酚的提取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核 多酚 提取工艺 响应面
下载PDF
槟榔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易书瀚 李珂 +2 位作者 杨靖 郭亦晨 王远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7-212,共6页
槟榔是我国重要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功效。但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槟榔对人体的安全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现从槟榔生物活性成分、槟榔药理研究和槟榔毒理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槟榔对健康的影响,为食用槟榔的开发与利用,以... 槟榔是我国重要的中药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功效。但近年来很多研究报道槟榔对人体的安全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现从槟榔生物活性成分、槟榔药理研究和槟榔毒理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槟榔对健康的影响,为食用槟榔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病理研究提供部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生物活性 药理研究 毒理研究 口腔纤维化
下载PDF
槟榔活性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明玺 郭亦晨 +2 位作者 李珂 田星 李宗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8-883,共6页
槟榔是一味传统中药,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大量研究表明,槟榔在驱虫、消食、醒酒、消炎、改善消化道功能、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抑郁、抗病毒等方面均有药理作用。近年来,因嚼食槟榔的人数越来越多,过量嚼食槟榔与人们健... 槟榔是一味传统中药,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大量研究表明,槟榔在驱虫、消食、醒酒、消炎、改善消化道功能、降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抑郁、抗病毒等方面均有药理作用。近年来,因嚼食槟榔的人数越来越多,过量嚼食槟榔与人们健康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长期大量嚼食槟榔可能导致腹痛、恶心呕吐、昏睡等不良反应,也可能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存在致癌、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其毒性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本文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槟榔活性成分及药理毒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槟榔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功能活性 药理作用 毒理作用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健康人咀嚼槟榔前后口腔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熊雄 易书瀚 +5 位作者 赵紫薇 成焕 吴忠坤 郭亦晨 李珂 王远亮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为揭示健康人咀嚼槟榔前后的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咀嚼槟榔前、咀嚼5 min后和咀嚼30min后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收集8个人咀嚼槟榔前后唾液,用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咀嚼槟榔5min后,链球菌属(Str... 目的为揭示健康人咀嚼槟榔前后的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咀嚼槟榔前、咀嚼5 min后和咀嚼30min后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收集8个人咀嚼槟榔前后唾液,用宏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咀嚼槟榔5min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普雷沃菌_7属(Prevotella_7)、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普雷沃菌_6属(Prevotella_6)和兼性双球菌属(Gemella)较咀嚼前相对丰度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6.57%、12.94%、9.38%、23.08%、54.55%、52.63%、30.00%、42.86%、30.00%、16.67%和42.86%,纤毛菌属(Leptotrichia)降幅最大。而咀嚼30min后,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梅毒螺旋体_2(Treponema_2)和罗思菌属(Rothia)的相对丰度较咀嚼5 min后均增大。结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作为主要变化的菌属,在咀嚼槟榔的过程中,对口腔产生一定的作用,可能是口腔龋齿等牙周疾病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唾液 口腔菌群 高通量测序 菌群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