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氮二异丁腈制备低密度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亮志 王晓钧 沈亚祺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61,共6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发泡剂兼引发剂、CaCO3为成核剂制备了低密度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LDUPRP)。以成型温度、AIBN用量和CaCO3用量作为三因素,设计L25(53)正交试验以确定制备LDUPRP的最佳配比和成型条件。结果表明:AIBN作为发泡剂适...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发泡剂兼引发剂、CaCO3为成核剂制备了低密度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LDUPRP)。以成型温度、AIBN用量和CaCO3用量作为三因素,设计L25(53)正交试验以确定制备LDUPRP的最佳配比和成型条件。结果表明:AIBN作为发泡剂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UPR)体系;LDUPRP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成型温度80℃、AIBN用量为树脂质量的2%、CaCO3用量为树脂质量的3%,此时制得的样品密度为0.452g/cm3,压缩强度达13.64MPa,比压缩强度为30.18MPa/(gcm-3),与硬质聚氨酯泡沫相近。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AIBN引发UPR固化的结果与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一致;丙酮萃取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AIBN用量为树脂质量的2%时树脂的固化度最高;样品断面分析表明,成核剂及其用量对泡孔形态有一定影响,不含CaCO3时形成狭长的泡孔,当CaCO3用量为树脂质量的7%时LDUPRP出现并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不饱和聚酯 偶氮二异丁腈 发泡剂 碳酸钙
原文传递
多孔微珠用于制备低密度BMC材料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惠 郭亮志 +1 位作者 王晓钧 钱程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多孔微珠为填料制备了不饱和聚酯低密度团状模塑料(BMC)。选取多孔微珠的粒径及掺量,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及掺量为4因素,设计L16(44)正交试验,并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体系的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多孔微珠为填料制备了不饱和聚酯低密度团状模塑料(BMC)。选取多孔微珠的粒径及掺量,短切玻璃纤维的长度及掺量为4因素,设计L16(44)正交试验,并结合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体系的增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轻质BMC材料的最佳条件为:多孔微珠的粒径<0.710 mm,掺量4%,短切玻纤长度6 mm,掺量30%,此时制得BMC材料密度为1.314 g/cm3,弯曲强度为81.50 MPa,满足国标GB/T 23641—2009对BMC弯曲强度的要求(≥80 MPa)。多孔微珠的蜂窝壁对树脂的固化起到了阻碍作用,固化时间延长,放热不完全,同时多孔微珠的填充使得树脂基体的应力分散不均,样品的表观密度和弯曲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树脂 多孔微珠 团状模塑料 低密度 弯曲强度
原文传递
热平衡复合发泡剂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红飞 王晓钧 +1 位作者 郭亮志 张一帆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8,共5页
依据热平衡发泡原理,选择NaHCO3、偶氮二甲酰胺(AC)、偶氮二异丁腈和4,4-氧代双苯磺酰肼组成不同热平衡复合发泡剂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其发泡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吸热... 依据热平衡发泡原理,选择NaHCO3、偶氮二甲酰胺(AC)、偶氮二异丁腈和4,4-氧代双苯磺酰肼组成不同热平衡复合发泡剂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对其发泡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先吸热后放热的热平衡复合发泡剂发泡材料泡孔孔径小且分布均匀。AC与NaHCO3质量比为6∶4组成的热平衡发泡剂制得的发泡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表观密度为0.546 g/cm3,压缩强度为13.73 MPa,比压缩强度达到25.15 MPa/(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发泡剂 热平衡 不饱和聚酯树脂 碳酸氢钠 偶氮二甲酰胺 表观密度 压缩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