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1
作者 郭仕艳 张馨 杨海松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9-520,共2页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起源于横纹肌组织或原始间叶细胞,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分为胚胎性、腺泡状、多形性及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等[1]。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是最常见的...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起源于横纹肌组织或原始间叶细胞,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可分为胚胎性、腺泡状、多形性及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等[1]。其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是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常好发于头颈、泌尿生殖系统、腹膜后以及四肢骨骼肌等,原发于乳腺者罕见[2-3]。该肿瘤恶性程度高,极易复发和转移,需高度重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乳腺ERMS并复习相关文献,以防漏诊误治,并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青少年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下载PDF
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婉茹 孙银银 +2 位作者 郭仕艳 甘勇 王瑞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9期1472-1478,共7页
目的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筛选磷脂种类、磷脂比例、苯甲醇比例和油脂种类等因素确定制剂处方,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制剂的理化特性和体内外释放特点进行评价。结果优选的氢溴酸高... 目的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筛选磷脂种类、磷脂比例、苯甲醇比例和油脂种类等因素确定制剂处方,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并对制剂的理化特性和体内外释放特点进行评价。结果优选的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制剂处方为1%氢溴酸高乌甲素、40%大豆卵磷脂、53%蓖麻油和6%苯甲醇。该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可形成具有多层囊泡的脂质结构,平均粒径为(1614±47.5)nm,包封率为(83.45±0.12)%;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前体脂质体室温放置60 d稳定性良好;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该前体脂质体体外释放速率较速释制剂可显著降低,持续释放时间可达72 h;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与速释注射剂相比,该前体脂质体的达峰时间、半衰期均显著延长。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氢溴酸高乌甲素前体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且质量稳定,可使药物缓慢持续释放,在大鼠体内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均显著延长,有望发挥长效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高乌甲素 前体脂质体 质量评价 药动学
下载PDF
pH敏感性的脂质-介孔硅核/壳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新型载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菲菲 张馨欣 +2 位作者 郭仕艳 甘勇 李娟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1-297,共7页
本文拟构建一种具有pH敏感性的脂质介孔硅核/壳纳米粒(lipid bilayer-coated mesoporous silicananoparticles,LMSNs)以提高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水热薄膜水化分散法合成制备了包载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的... 本文拟构建一种具有pH敏感性的脂质介孔硅核/壳纳米粒(lipid bilayer-coated mesoporous silicananoparticles,LMSNs)以提高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水热薄膜水化分散法合成制备了包载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的脂质介孔硅核/壳纳米粒(lipid coated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CPT-11,CPT-11-LMSNs),并对其进行了形态、粒度和释放度的表征。同时,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细胞模型,考察了载体的细胞摄取定位、药物胞内蓄积量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LMSNs在透射电镜下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20.27±5.91)nm。载体在体外模拟正常生理环境中CPT-11泄露量低,而在模拟肿瘤胞内环境中快速释药,表明该载体的释药行为具有pH响应性。另外,LMSNs可有效提高MCF-7细胞对药物的摄取量,显著增加CPT-1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将CPT-11介孔硅纳米粒(CPT-11-MSNs)的胞内药物累积量提高2.1倍,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 壳纳米粒 PH敏感 盐酸伊立替康 药物载体
原文传递
伊立替康PEO-PPO-PEO胶束的制备和表征及其降低药物消化道毒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馨欣 郭仕艳 +1 位作者 李菲菲 甘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34-1540,共7页
本文以具有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作用的高分子嵌段共聚物PEO20-PPO70-PEO20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包载伊立替康的PEO-PPO-PEO胶束,并研究其降低药物迟发性腹泻和肠黏膜损伤的机制。采用高表达转运蛋白BCRP的细胞株MDCKII/BCRP为模型,在... 本文以具有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抑制作用的高分子嵌段共聚物PEO20-PPO70-PEO20为载体材料,制备了包载伊立替康的PEO-PPO-PEO胶束,并研究其降低药物迟发性腹泻和肠黏膜损伤的机制。采用高表达转运蛋白BCRP的细胞株MDCKII/BCRP为模型,在体外考察了高分子材料PEO20-PPO70-PEO20及其制备的胶束对伊立替康跨膜转运的影响,并在大鼠体内研究了PEO-PPO-PEO胶束对伊立替康经胆汁排泄、腹泻及肠黏膜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PEO-PPO-PEO胶束可通过抑制BCRP介导的药物外排,从而减少伊立替康经胆汁的排泄量,改善药物引发的迟发性腹泻和肠黏膜损伤,有望成为降低喜树碱类药物消化道毒性的理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立替康 胶束 乳腺癌耐药蛋白 PEO—PPO-PEO 腹泻
原文传递
长效镇痛氢溴酸高乌甲素溶致液晶注射剂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文秀 肖志超 +3 位作者 孙银银 陈蓉蓉 郭仕艳 甘勇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5-1692,共8页
长效镇痛是手术后常用临床治疗手段,长效镇痛作用的缓释注射剂具有用药频次少,作用平稳等优势。本研究制备了镇痛药物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溶致液晶注射剂,评价了其缓释机制、释药及药效学特征。偏光显微镜和冷冻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用不... 长效镇痛是手术后常用临床治疗手段,长效镇痛作用的缓释注射剂具有用药频次少,作用平稳等优势。本研究制备了镇痛药物氢溴酸高乌甲素的溶致液晶注射剂,评价了其缓释机制、释药及药效学特征。偏光显微镜和冷冻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用不同比例的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leate, GMO)与大豆卵磷脂(soybean lecithin, SPC)组合可获得层状、立方相、六角相氢溴酸高乌甲素溶致液晶注射剂;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态液晶制剂的释药速率为层状液晶>立方相液晶>六角相液晶;释放数据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层状液晶、立方相液晶、六角相液晶体外释放均符合Ritger-Peppas模型,释放机制为Fick扩散;体内药效研究结果显示,氢溴酸高乌甲素溶致液晶注射剂镇痛效果可持续3天,切口及局部组织均未见异常,呈现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体内凝胶储库的药物释放及消除过程研究显示,氢溴酸高乌甲素给药后3天可从溶致液晶中基本释放完全,缓释材料可在局部逐渐消除。所有动物实验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1-08-GY-61)且实验均按照相关指导原则和规定进行。本研究制备的氢溴酸高乌甲素溶致液晶注射剂常温下呈现溶液状态,在给药部位与体液接触发生相变,形成药物储库,发挥缓慢释药作用。该制剂可降低系统毒性,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术后患者顺应性,为后续长效缓释镇痛制剂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高乌甲素 溶致液晶 体外表征 体内药效 制剂消除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纳米乳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梅云 刘进芬 +4 位作者 赵亚男 陈熙 甘勇 郭仕艳 李大宁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3-688,共6页
目的设计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膏(TA-NC),并观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并进一步制得TA-NC,检测TA-NC粒径、微观结构及包封率。以裸鼠皮肤为模型,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离体皮肤组织滞留实验考察TA-NC的... 目的设计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膏(TA-NC),并观察其体外透皮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氨甲环酸纳米乳,并进一步制得TA-NC,检测TA-NC粒径、微观结构及包封率。以裸鼠皮肤为模型,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离体皮肤组织滞留实验考察TA-NC的体外透皮效果;以尼罗红为荧光探针制备荧光标记TA-NC,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促透进入真皮层的效果。并考察TA-NC的6个月加速稳定性。结果制备的TA-NC粒径为(109.9±7.4)nm,形态圆整,分布均匀;包封率为(90.13±2.90)%。体外透皮吸收实验中,TA-NC组给药6 h药物皮肤中的累积滞留量达饱和状态,24 h累积透过量达(163.9±7.4)μg·cm-2;TA水溶液组皮肤的滞留量在20μg·cm-2以下,24 h累积透过量为(15.9±0.8)μg·cm-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素TA水溶液组仅表皮角质层有荧光,荧光标记的TA-NC经皮吸收后可透过角质层和表皮层到达真皮层,且TA-NC粒径越小透皮能力越强。6个月内TA-NC制剂外观性状、有关物质、含量、粒度等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TA-NC制备简单,透皮效果显著,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纳米结构 投药 皮肤 透皮效果 纳米乳膏
原文传递
泡沫型气雾剂在皮肤局部用药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迪 郭仕艳 +1 位作者 王峥涛 甘勇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9-416,共8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药物递送系统,泡沫型气雾剂能增大药物的渗透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尤其是将泡沫与微乳、脂质体和纳米粒相结合时,可大大提高药物的皮肤渗透率,增强疗效。此外,泡沫型气雾剂黏性小,易于铺展,无需在皮肤上施加压... 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药物递送系统,泡沫型气雾剂能增大药物的渗透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尤其是将泡沫与微乳、脂质体和纳米粒相结合时,可大大提高药物的皮肤渗透率,增强疗效。此外,泡沫型气雾剂黏性小,易于铺展,无需在皮肤上施加压力,患者的依从性高。本文通过查阅和整理近期有关泡沫型气雾剂的研究报道,对泡沫型气雾剂的特点、透皮吸收机制、已上市的泡沫型气雾剂产品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泡沫型气雾剂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型气雾剂 透皮药物递送 增强疗效 研究进展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