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LV-1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线粒体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 谢业成 +4 位作者 郭仪琳 李雪露 刘奂弟 段良伟 牛玉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8-903,共6页
目的探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后对宿主细胞中过氧化物(ROS)的产生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MT2-HeLa细胞共培养体系建立HTLV-1病毒感染模型,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总量... 目的探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后对宿主细胞中过氧化物(ROS)的产生及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使用MT2-HeLa细胞共培养体系建立HTLV-1病毒感染模型,采用特异性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总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病毒蛋白Tax和p19以及线粒体蛋白TIM23和TOM20;使用逆转录抑制剂(ZDV)处理MT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相对病毒载量,检测HTLV-1复制被抑制后对线粒体蛋白和总量的影响。结果共培养24 h后,宿主细胞中的ROS水平显著上升,未见明显的凋亡现象,而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蛋白和线粒体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当MT2细胞中HTLV-1病毒的复制被ZDV处理抑制后,细胞中的ROS水平和线粒体总量回升。结论HTLV-1病毒感染可致使宿主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损伤,可能活化了自噬机制降解受损伤的线粒体,维持细胞的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过氧化物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原文传递
Bcl3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组成及抗肿瘤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谢业成 郭仪琳 +2 位作者 李雪露 刘奂弟 牛玉娜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60-368,共9页
目的观察Bcl3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组成及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Bcl3基因敲除小鼠(Bcl3^(-/-)),血常规检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cl3^(-/-)小鼠的免疫细胞组成;建立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 目的观察Bcl3基因敲除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的组成及抗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Bcl3基因敲除小鼠(Bcl3^(-/-)),血常规检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Bcl3^(-/-)小鼠的免疫细胞组成;建立B16F10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记录肺部肿瘤结节数和小鼠生存时间,对比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和Bcl3^(-/-)小鼠的抗肿瘤能力。结果Bcl3^(-/-)小鼠成功繁育成品系,子代基因敲除纯合小鼠无胚胎致死现象,且生长正常,与WT小鼠相比外观、生长发育、繁育性能未见明显差异;主要脏器无明显异常,但脾脏肿大且脾脏免疫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低于WT小鼠;CD19^(+)B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CD3^(+)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T细胞亚群(CD4^(+)、CD8^(+)、Treg)比例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固有免疫细胞中NK细胞(NK1.1^(+))和中性粒细胞(Gr1^(+))比例下降(P<0.05),DC(CD11b^(+))比例无明显变化;Bcl3^(-/-)荷瘤小鼠的肺部可见大量由黑色素瘤细胞形成的肿瘤结节,且生存时间急剧缩短。结论Bcl3基因敲除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继而影响机体的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 基因敲除 抗肿瘤免疫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3
作者 谢业成 郭仪琳 +4 位作者 李雪露 高静涛 张硕 段良伟 牛玉娜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574-1580,共7页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BCL3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通过与p50或p52同型二聚体结合,发挥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存活和抗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BCL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BCL3在细胞中的定位与功...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BCL3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通过与p50或p52同型二聚体结合,发挥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存活和抗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BCL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BCL3在细胞中的定位与功能相关,然而其亚细胞定位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BCL3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首先,通过数据库和在线软件预测BCL3的亚细胞定位;然后,构建BCL3的缺失突变体表达质粒,用其转染HeLa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最后,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标记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BCL3与细胞器的共定位情况。结果表明,BCL3在细胞中分别呈现弥散状、斑点状和核定位型三种形状;N-端结构域(134–237 aa)在BCL3蛋白的核定位中起决定性作用,C-端结构域(338–454 aa)影响BCL3蛋白形成斑点状;BCL3与内质网呈现高比例的共定位。该研究揭示了BCL3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决定结构域,为深入研究该分子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3转录共激活因子 亚细胞定位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