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厂化养殖智能管理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郭仲仁 张曹进 +1 位作者 张志勇 许璞 《水产养殖》 CAS 2001年第5期29-31,共3页
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一个海水鱼越冬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智能管理实验,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控,氯化合物的变动及影响因素,以及养殖对象的生长和养殖生物量的增长。
关键词 智能管理 环境调控 生长 工厂化养殖 海水鱼
下载PDF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分布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磊 郭仲仁 +4 位作者 汤晓鸿 钟俊生 汤建华 吴磊 熊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2,共7页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 2006年和2007年每年5月下旬,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以垂直拖网方式进行了仔稚鱼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E^121°55′E、32°00′N^32°28′N),对调查海域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以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1 541尾,隶属于8科,16种,其中2006年采集到仔稚鱼1073尾(平均密度为58.4 ind/m3),2007年采集到仔稚鱼468尾(平均密度为23.8 ind/m3)。2006年的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2007年,第4-6断面为仔稚鱼的密集区,主要的种类有斑(Konosirus punctatus)、鱼(Liza haematochelia)、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黄姑鱼(Nibea mitsukurii)等,鱼为2006年的最优势种,斑为2007年的最优势种。根据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仔稚鱼的出现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数量分布规律,揭示了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是多种仔稚鱼的保育场,应加强对近岸水域的保护,将有利于保证仔稚鱼的资源补充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多样性 优势种 苏北浅滩
下载PDF
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虎 汤晓鸿 +5 位作者 郭仲仁 刘培廷 施金金 于雯雯 贲成恺 袁健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定量63种,定性1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是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文蛤(Meretrix mer... 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对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8种,定量63种,定性1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以及甲壳动物是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优势种为文蛤(Meretrix meretrix)、泥螺(Bullacta exarat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i)、加州齿吻沙蚕(Nephtys californiensis)、双齿围沙蚕(Nereis aibuhitensis)以及宽身大眼蟹(Macrophthalumus dilatatus)等。年平均总生物密度65.15 ind·m-2,平均总生物量94.21g·m-2。和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有增无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相对重要性指数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生物密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以春季最高。江苏中南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上方,群落结构稳定性较高,未出现明显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量 相对重要性指数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虎 郭仲仁 +2 位作者 刘培廷 汤建华 仲霞铭 《南方水产》 2009年第1期29-35,共7页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93.3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0.3285g.m-2,夏季高于春季;平均栖息密度0.5460ind.m-2,也是夏季高于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优势,北部海域生物量高于南部海域。按照生态特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以分为5个群落,各群落有自己的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浅滩 大型底栖生物 数量 群落
下载PDF
辐射沙脊群南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熊瑛 王云龙 +5 位作者 刘培廷 汤建华 郭仲仁 汤晓鸿 吴磊 高银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8,共8页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度春季(1 558.57 ind/m^3)>夏季(305.79 ind/m^3);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春季(2 923.75 mg/m^3)>夏季(335.46 mg/m^3);水平分布均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调查海域中部(4~5断面)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值较其他断面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变化与浮游植物的丰度密切相关,夏季则与海水平均盐度的变化相关性显著;春、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分别取决于优势种短尾类大眼幼体(Brachyura megalop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anus parvus)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特征 辐射沙脊群南部
下载PDF
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虎 刘培廷 +1 位作者 汤建华 郭仲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9-412,共4页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 2008年6月在即将建设的南通市大型海洋排污海区附近区域,设置3个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共调查发现潮间带生物24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最高(占37.5%),环节动物次之(占33.3%)。优势种为:托氏虫昌螺、文蛤、四角蛤蜊、彩虹明樱蛤和泥螺,这5个优势种均为软体动物。该区域潮间带生物的平均生物密度为203.73个/m2,平均生物量为72.42 g/m2,其中以软体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为最高(分别占89.22%和8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市 排污海区 潮间带 底栖生物
下载PDF
江苏省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虎 郭仲仁 刘培廷 《南方水产》 2010年第4期49-55,共7页
2007年春、秋2季对江苏北部的东西连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及平山岛4个海岛设置9条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27种,种类组成以藻类居首位(占35.43%),其次为软体类(占28.35%),甲壳类居第三(占16.54%)。内湾海岛共发... 2007年春、秋2季对江苏北部的东西连岛、车牛山岛、达山岛及平山岛4个海岛设置9条断面进行潮间带底栖生物调查。共发现潮间带生物127种,种类组成以藻类居首位(占35.43%),其次为软体类(占28.35%),甲壳类居第三(占16.54%)。内湾海岛共发现56种,主要种类为软体类;外海海岛92种,主要种类为藻类。优势种主要有白条地藤壶(Chthamalus withersi)、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和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该区域潮间带生物平均生物量4150.42g.m-2,以软体类最高(占81.93%)。平均生物密度17642ind.m-2,以甲壳类最高(占76.91%)。不同生境的生物量分布为外海>内湾;不同潮区的生物量分布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季节分布为秋季>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物量 生物密度 江苏省北部海岛
下载PDF
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雯雯 张东菊 +7 位作者 邹欣庆 刘培廷 高继先 贲成恺 郭仲仁 汤晓鸿 袁健美 张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9-1349,共11页
根据2015年冬(3月)、春(5月)、夏(8月)、秋(11月)季4个航次对海州湾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动物47种(不含... 根据2015年冬(3月)、春(5月)、夏(8月)、秋(11月)季4个航次对海州湾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到浮游动物47种(不含浮游幼体17种),种类数夏季(31种)>秋季(29种)>春季(27种)>冬季(17种);平均丰度为117.31ind·m^(-3),春季(256.24 ind·m^(-3))>秋季(89.81 ind·m^(-3))>冬季(74.93 ind·m^(-3))>夏季(48.26 ind·m^(-3));平均生物量为249 mg·m^(-3),秋季(369 mg·m^(-3))>冬季(274 mg·m^(-3))>春季(214 mg·m^(-3))>夏季(140 mg·m^(-3));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和丰富度(d)都是夏季最高,分别为2.81、0.73、3.21;中华哲水蚤对海州湾海域浮游动物丰度贡献最大;本海域浮游动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南北过渡性;温度在大尺度范围内影响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下行效应在小尺度范围内直接控制浮游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中华哲水蚤 下行效应 时空分布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五州四海十邑情
9
作者 郭仲仁 《海内与海外》 1995年第5期26-27,共2页
福州十邑,原指清朝福州府所领十邑:闽县、候官、福清、长乐、永福、罗源、连江、闽清、古田、屏南。十邑人语言相同。血缘相近,有着共同的社会风俗。
关键词 四海 福州城 《红楼梦》 贵宾楼 福州西湖 福州发展 城镇建设 利用外资 社会风俗 乡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