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县”新考——与唐德刚教授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郭伟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6-20,共5页
唐德刚先生《晚清七十年》对“县”的性质、建制的说法值得商榷,从文字学与政治两方面结合古代礼制提出新的考证,对古代“县”的建制的产生演化及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侯国间的同与不同进行历史的考辨,证明唐德刚先生以“悬而未决”论... 唐德刚先生《晚清七十年》对“县”的性质、建制的说法值得商榷,从文字学与政治两方面结合古代礼制提出新的考证,对古代“县”的建制的产生演化及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侯国间的同与不同进行历史的考辨,证明唐德刚先生以“悬而未决”论说“县”,十分不当。同时为县之起源,立一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 政治学 新考
下载PDF
古“三苗”新考——兼论“三苗”与南方诸族及楚国之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伟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16,共5页
“三苗”的问题,是我国上古史和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纸上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相结合,以研究尧、舜、禹时代南北统一战争与“三苗”的迁徙,并厘清三苗与蚩尤及南方部族之关系,以及三苗与楚国历史渊源。笔者认为“三苗”原是奄有... “三苗”的问题,是我国上古史和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纸上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相结合,以研究尧、舜、禹时代南北统一战争与“三苗”的迁徙,并厘清三苗与蚩尤及南方部族之关系,以及三苗与楚国历史渊源。笔者认为“三苗”原是奄有今湘、鄂、赣之地的土著民族,在南方势力极大,其兴衰与我国上古时期南北统一战争的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上古史 民族学 三苗 尧舜禹时代 南北统一战争 迁徙
下载PDF
韩愈来潮之前“潮人未知学”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伟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57-61,共5页
一、关于唐代潮州州学兴度问题之探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此语既出,后人遂咸谓潮之有文化乃自韩公始,是以有颂诗“不有韩夫子,人心尽草莱”之句。苏轼... 一、关于唐代潮州州学兴度问题之探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此语既出,后人遂咸谓潮之有文化乃自韩公始,是以有颂诗“不有韩夫子,人心尽草莱”之句。苏轼碑文显然本自韩愈《请置乡校牒》,但却有逾本意。其实,韩愈在牒文中有一段话至为重要,殊堪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韩文公庙碑 赵德 潮人 州刺史 韩夫子 文行 本自 州学 国子博士 牒文
下载PDF
潮汕人的远祖及其语言源流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伟川 《韩山师专学报》 1991年第1期14-20,共7页
潮汕人的远祖及其语言的源流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秦末汉初中原汉人入主岭南,促成了南越的汉化,从而为汉语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的史实,说明潮汕人的远祖即“随着这历史洪流,由北而南,散落在闽南粤东一带... 潮汕人的远祖及其语言的源流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秦末汉初中原汉人入主岭南,促成了南越的汉化,从而为汉语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的史实,说明潮汕人的远祖即“随着这历史洪流,由北而南,散落在闽南粤东一带”与百越共处。潮汕方言也就是在融化闽越语中逐步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人 中原汉人 秦末汉初 百越 赵佗 象郡 任嚣 潮州人 现代汉语方言 监禄
下载PDF
略论马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兼评姜戎《狼图腾》
5
作者 郭伟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极大。中国历代政权的更迭,除人心的向背外,在以战争决胜负的关键上,有无马资源可谓为一大要素。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是以骑兵战胜纣王的步兵。秦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因其所据正是西周龙兴之地,有大量马资源... 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极大。中国历代政权的更迭,除人心的向背外,在以战争决胜负的关键上,有无马资源可谓为一大要素。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就是以骑兵战胜纣王的步兵。秦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因其所据正是西周龙兴之地,有大量马资源和关中大粮仓。汉武帝能打败匈奴,就是重视良种马的培育,以骑兵制骑兵,终能驱除特具狼性的匈奴。可见马蹄踏碎狼图腾,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狼”性并非致胜的关键。中国古代自西周至满清历朝得国的原因及享祚之长短,就是拥有大量的马资源、发达的农业经济以及政制上是否实行儒家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儒家礼治 姜戎 《狼图腾》
下载PDF
古揭阳的历史沿革与榕邑水城的由来
6
作者 郭伟川 《潮商》 2018年第B10期57-62,共6页
本文根据国史和粤东的地方史志及相关文献所提供的翔实史料,考证古揭阳自秦末开县至汉晋以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粤东古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考述了自两宋宣和、绍兴之际揭阳重新置县的历史过程,以及榕邑水城所以形成的原因.文中相关的考... 本文根据国史和粤东的地方史志及相关文献所提供的翔实史料,考证古揭阳自秦末开县至汉晋以来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粤东古史上的历史地位;同时考述了自两宋宣和、绍兴之际揭阳重新置县的历史过程,以及榕邑水城所以形成的原因.文中相关的考证内容及研究方法,有许多发前人之所未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揭阳 秦末 汉晋 韩愈 两宋 榕邑
下载PDF
略論先秦經史中王權與神權的關係——兼論《易》之後出與六經的次序問題
7
作者 郭偉川 《中国经学》 2013年第1期77-96,共20页
本文根據先秦經史及相關的典籍資料,論述上古南北統一戰争與王權、神權諸問題。指出自五帝以來,王權高於神權的歷史事實。同時論述在南北統一戰争的過程中,北方華夏政權認識到若欲兼併南方及統一王權,必先統一神權,故封祝融爲南方最高... 本文根據先秦經史及相關的典籍資料,論述上古南北統一戰争與王權、神權諸問題。指出自五帝以來,王權高於神權的歷史事實。同時論述在南北統一戰争的過程中,北方華夏政權認識到若欲兼併南方及統一王權,必先統一神權,故封祝融爲南方最高的神職官員,以及在南方實行“絶地天通”等一切舉措,都是爲了達到此一目的。也正因爲《易·卦》可卜知“天命”,事涉王權,故西周時期《易》隸於禮官,爲王室所獨秘;直至東周王室衰微,禮壞樂崩,《易》始流行於社會。因此,《易》由於後出,故在先秦六經中排序較後,這符合中國經學史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同時還對《易》於漢代之所以成爲顯學,以及先秦六經次序爲什麼被人爲改變的歷史原因予以考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 王權 神權 絶地天通 六經 《易》
下载PDF
哀泉添热血 孤丹照简篇——郭之奇生平志节事功述略
8
作者 郭伟川 《潮商》 2019年第10期75-77,共3页
郭之奇是潮汕地区明末苦心维持明王朝残局的主要人物。该文概述其生平、志节与事功,以彰显其孤忠。
关键词 郭之奇 生平、志节、事功
下载PDF
清華簡《楚居》麗季段考釋
9
作者 郭偉川 《出土文献》 2014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清華簡《楚居篇》自整理發表後,引起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其中有共識,有歧見,這是學術研究的正常現象,可以理解。就内地學者對《楚居》簡文的釋讀和主旨的歸納而言,應該說,是共識多而歧見少。如對'麗季段'的釋讀,認爲麗季難產,啟... 清華簡《楚居篇》自整理發表後,引起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其中有共識,有歧見,這是學術研究的正常現象,可以理解。就内地學者對《楚居》簡文的釋讀和主旨的歸納而言,應該說,是共識多而歧見少。如對'麗季段'的釋讀,認爲麗季難產,啟脅而生,其母妣■'賓于天'即死亡,持異議者确屬少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居》 下腹部
下载PDF
论“百越”与岭南土著民族的历史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伟川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6-36,共21页
历来多认为"百越族"乃岭南之土著民族。但本文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否定了此一说法。并从百越之缘起及南越之由来,论证所谓"百越"只是譬喻越属诸小国散布的区域繁多而已,... 历来多认为"百越族"乃岭南之土著民族。但本文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结合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否定了此一说法。并从百越之缘起及南越之由来,论证所谓"百越"只是譬喻越属诸小国散布的区域繁多而已,是一个笼统的泛称,不能以"族"视之。以粤省土著而言,本文认为,瑶族与畬族才是岭南古代主要的土著民族。同时结合战国及秦汉之际相关的人物史事,论述了历史上的南武国及其后裔和赵佗的南越国与瑶族等南方土著民族之间极为复杂的历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 南越 瑶族 畬族 中国上古史 民族学 畬瑶同源
原文传递
古番禺、南武城及南武国考——广东与广州古史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伟川 《历史文献研究》 2009年第1期165-184,共20页
本文运用地下出土文物与纸上文献交相论证,从春秋战国时期吴、楚、越三国对岭南的经略及先后经营南武城的历史记载,结合对古"蕃隅"二字演变的研究,并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吴越春秋》、《广州旧图经》、《广州图经》、《... 本文运用地下出土文物与纸上文献交相论证,从春秋战国时期吴、楚、越三国对岭南的经略及先后经营南武城的历史记载,结合对古"蕃隅"二字演变的研究,并根据《今本竹书纪年》、《吴越春秋》、《广州旧图经》、《广州图经》、《百越先贤志》及《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典籍提供的重要史料,重点考证了越人公师隅在战国末期经营南武城,并进一步建立南武国的历史事实;并指出汉南海王、即南武侯织就是公师隅南武国之裔孙。同时考出赵佗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之前窃据前朝国号并自称南武王的记载,与前述考证完全吻合。凡此皆证明在赵佗南越国之前,岭南确曾建立南武国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蕃隅 南武城 南武国 公师隅 南武侯织 赵佗 南武王
原文传递
秦平百越与五岭考论——兼论揭岭及古揭阳县治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伟川 《历史文献研究》 2011年第1期133-147,共15页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考索,论证了秦首平闽越立闽中郡之确切年份;而重点在于考述文献上有关秦平百越时五岭名称的问题,指出由于战争是动态的,因此"五岭"亦应是动态的;由于战争阶段性的不同,从而亦造成文献上记载的"...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考索,论证了秦首平闽越立闽中郡之确切年份;而重点在于考述文献上有关秦平百越时五岭名称的问题,指出由于战争是动态的,因此"五岭"亦应是动态的;由于战争阶段性的不同,从而亦造成文献上记载的"五岭"内容的略有出入,而本文认为文献上记载的五岭都是正确的。本文同时指出,秦平岭南时,五路大军是以赣南和湘南为战略据点的,相信当年江西和湖南人民,必定作出极大的牺牲和努力,为秦对岭南的统一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越 闽中郡 五岭 赣南 揭岭 都庞岭
原文传递
秦平百越与五岭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伟川 《广东史志.视窗》 2009年第2期40-44,共5页
有关秦平百越及五岭的历史地理问题.往者撰文讨论者颇众。惟其中若干要点仍有存疑,亟需继续探讨,有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兹将近期研究所得,芹献如下。尚祈学者专家,给予指正。
关键词 五岭 百越 考论 历史地理 学术界 研究所
原文传递
论地理因素在粤东三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伟川 《广东史志.视窗》 2010年第2期43-50,共8页
古代粤东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个是自秦汉之际揭阳的开县至隋唐之际,以古揭阳为主导的内陆文化时期:一个是自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设置潮州至清末之际以潮州府为主导的内河文化时期:一个是近代自汕头... 古代粤东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个是自秦汉之际揭阳的开县至隋唐之际,以古揭阳为主导的内陆文化时期:一个是自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设置潮州至清末之际以潮州府为主导的内河文化时期:一个是近代自汕头开埠至改革开放后三市分立.以汕头市为主导的海洋文化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地理因素 粤东 文化形态 秦汉之际 海洋文化 改革开放 内陆文化
原文传递
南武城及南武国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伟川 《广东史志.视窗》 2009年第1期50-56,共7页
公师隅之建南武国,余在上期《广东史志视窗》载《古番禺考》已略有述及。往者学人著作多未提及南武城,更遑论南武国。我认为这牵涉到如何善用历史文献与融会贯通的问题。而未有南武国,先有南武城。兹就古籍文献对南武城之记载.罗列... 公师隅之建南武国,余在上期《广东史志视窗》载《古番禺考》已略有述及。往者学人著作多未提及南武城,更遑论南武国。我认为这牵涉到如何善用历史文献与融会贯通的问题。而未有南武国,先有南武城。兹就古籍文献对南武城之记载.罗列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会贯通 历史文献 古籍文献 史志
原文传递
古番禺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伟川 《广东史志.视窗》 2008年第6期50-55,共6页
广州古称番禺,又称南武城,虽经学者一再考论,然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尚有未被道尽究竟之处,有待进一步之研究考索。
关键词 广州市 番禺 历史文化 古地理
原文传递
从清华简《楚居》论荆楚之立国——兼论夏商周时期对南方之经略
17
作者 郭伟川 《历史文献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18-134,共17页
本文从清华简《楚居篇》所述自季连至楚悼王共23位楚之先公先王的世系、所居和迁徙,及鬻熊之际"氐今曰楚人"的记载,以纸上文献及地下出土文物二重证据,论述夏禹时季连立"荆国"于南方,至殷周之际鬻熊始以"楚&qu... 本文从清华简《楚居篇》所述自季连至楚悼王共23位楚之先公先王的世系、所居和迁徙,及鬻熊之际"氐今曰楚人"的记载,以纸上文献及地下出土文物二重证据,论述夏禹时季连立"荆国"于南方,至殷周之际鬻熊始以"楚"为国名,在两周时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指出,商代在夏朝营建湖北盘龙城旧址的基础上,扩建此一江北重镇,意在扼南方通往中原门户,以阻遏南方势力之北进,故盘龙城商城有其战略上的重要作用,但它不是商之都城或行都。至殷商亡后,荆楚之势力始得以东扩;迄西周夷王之世,楚鄂王挚红乃建都于东鄂州,从此势力大为扩张;至春秋初期,熊通自称楚武王;及楚文王之际,楚之强大不仅甲于南方,而屡有北进之举,大有窥伺中原之势。至战国中期,楚灭越而奄有华南地区的广土众民。最后,楚虽为秦所亡,但溯自季连追随大禹南征、治水,及后创荆国于南方,荆楚前后享国共一千七百余年,仍不失华夏之根本,在政治、经济及人文上与北地同步前进,从而促成南北文化和民族的融合,为秦汉时期中国的两次统一,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楚居》 季连 鬻熊 荆楚 盘龙城商城 丹阳 郢都
原文传递
汉代礼治的建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8
作者 郭伟川 《朱子学刊》 1996年第1期307-325,共19页
一、关于'汉承秦制'之探讨秦亡于残暴不仁,史已论定。然其制度并非一无是处,太史公谓'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①。其论汉承秦制,亦采取以事论事的态度:'至于高... 一、关于'汉承秦制'之探讨秦亡于残暴不仁,史已论定。然其制度并非一无是处,太史公谓'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①。其论汉承秦制,亦采取以事论事的态度:'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更。'~②笔者认为,秦汉制度之承袭,最重要有如下三方面:一、继承了秦朝封建大一统的专制帝制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承秦制 残暴不仁 太史公 佐僚 尊君 秦汉史 官制 儒家化 明经 二千石
原文传递
《汲冢竹书纪年》源流考析——兼论北宋有关周公称王之辩论与《今本竹书纪年》
19
作者 郭伟川 《历史文献研究》 2008年第1期295-338,共44页
本文从文物、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证明当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资料,经过整理后确实有两个版本并世而存,一个就是荀勖版本的《古文》,也即《汲郡古文》;另一乃和峤版本的《纪年》,也即《汲冢纪年》。两个版本于晋... 本文从文物、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历史演变,进行考证,证明当年汲冢出土的竹书《纪年》资料,经过整理后确实有两个版本并世而存,一个就是荀勖版本的《古文》,也即《汲郡古文》;另一乃和峤版本的《纪年》,也即《汲冢纪年》。两个版本于晋室东渡后南北分流,东晋和南朝流传及引用的是和峤《纪年》的版本,北朝流传及引用的是荀勖版本的《汲冢古文》。而自西晋至唐,这两个版本基本上是并世而存,直至北宋中期,在"尊王"和"君臣大义"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和、荀两版本被合并为一,成三卷本。宋代学者既在《竹书纪年》某些称谓上作了"正名",又在内容上作了一些篡改。及后元、明、清的两卷本,亦即清代学者称之为《今本竹书纪年》的版本,实即据北宋的三卷本而来。而其基本内容实于北宋中期已经改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勖版本 和峤版本 沈约“增修本” 北宋“合并改编本”
原文传递
五华狮雄山西汉城址与揭阳令史定
20
作者 郭伟川 《广东史志》 2014年第4期58-67,共10页
自上世纪80年代.广东五华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在狮雄山南岗发现了绳纹瓦片和方格纹陶片等遗物,其后该处被确认为汉代建筑遗存。至90年代.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发掘工作.认为“狮雄山主体建筑形... 自上世纪80年代.广东五华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在狮雄山南岗发现了绳纹瓦片和方格纹陶片等遗物,其后该处被确认为汉代建筑遗存。至90年代.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四次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和发掘工作.认为“狮雄山主体建筑形式为宫殿式台榭结构,……狮雄山汉代建筑遗址即为南越国时期的‘长乐台’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研究所 令史 城址 西汉 建筑遗址 建筑形式 普查工作 80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