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技术与实践
1
作者 李全生 李淋 +4 位作者 方杰 郭俊廷 李军 徐祝贺 李晓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7,共10页
针对生态脆弱区煤炭规模化高效开采造成生态影响范围大、周期长和强度高,缺乏统筹开采全周期源头减损与生态全要素系统技术,导致矿区生态修复成本高、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理念,露天开采损伤传导途径和井工开... 针对生态脆弱区煤炭规模化高效开采造成生态影响范围大、周期长和强度高,缺乏统筹开采全周期源头减损与生态全要素系统技术,导致矿区生态修复成本高、效率低和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理念,露天开采损伤传导途径和井工开采损伤传导模型、生态损伤定量分析方法和矿区生态修复决策方法,研发了露天矿节地减损开采、生态型地层重构、分布式水资源集−储−用、基于“生态修复窗口期”协同修复技术;研发了井工开采损伤传导控制、含水层生态功能恢复、装配式楔形地下水库坝体构筑、沉陷区分时分区生态修复技术。建成蒙东矿区生态保护型露天开采示范工程,宝日希勒露天矿示范区植被盖度由开发前30%提高到59%,胜利露天矿示范区植被盖度由开发前5%提高到39%;建成神东井工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示范工程,植被盖度由开发前不足10%提高到70%。研究成果为生态保护型煤炭开采提供了科技支撑,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井工开采 生态保护 减损开采 生态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煤矿开采减损技术评述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俊廷 管力 +1 位作者 杨国柱 宋振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33-337,共5页
随着煤矿生产效率和回采率的提高,传统的减损开采技术有时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特殊开采技术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阐释了近年来开采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特征,提出了目前开采减损技术研究的... 随着煤矿生产效率和回采率的提高,传统的减损开采技术有时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特殊开采技术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阐释了近年来开采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特征,提出了目前开采减损技术研究的不足和减损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开采 充填开采 开采减损技术 非充分开采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俊廷 阎跃观 +4 位作者 戴华阳 刘民超 肖先华 李娜娜 李登高 《矿业工程研究》 2010年第4期43-46,共4页
依据少数零散观测点很难求取地表移动参数.利用FLAC3D模拟了某矿12111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变形值,根据模拟结果和非充分开采沉陷规律,求取了该矿的地表移动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用所求参数对12... 依据少数零散观测点很难求取地表移动参数.利用FLAC3D模拟了某矿12111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移动变形值,根据模拟结果和非充分开采沉陷规律,求取了该矿的地表移动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非充分采动地表移动求参方法.用所求参数对12111工作面进行了概率积分法计算,并与零散观测点的下沉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充分条件下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求取地表移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非充分采动 参数求取 FLAC3D数值模拟 概率积分法
下载PDF
1962-2012年通化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俊廷 高峰 《气象灾害防御》 2017年第3期37-42,共6页
利用1962-2012年通化地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1a来通化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通化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增暖率为0.32℃/10a... 利用1962-2012年通化地区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1a来通化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总体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通化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增暖率为0.32℃/10a,气温并不是单一的上升,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年平均气温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段。M-K突变检验表明,在1983-1984年之后的增暖属于突变现象。四季增温趋势显著时段总体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和2000年之后;增暖出现突变时间先后顺序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平均气温突变时间为1972年,1972年之后的增暖为突变现象,明显早于全年和其它季节平均气温突变时间。通化市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增多趋势,线性拟合递增率为6.16mm/10a,但增多趋势并不显著。M-K突变检验表明,降水无突变点且上升趋势是不明显的。四季降水中冬、春、夏季降水量增加和秋季降水量减少的趋势都不是很明显,但相对春、夏两季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有较大贡献。四季降水突变特征不明显。1977-1982年为大雨降水量显著减少时段,大暴雨量级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为显著增加时段,之后为显著减少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化市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60
5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2 位作者 阎跃观 李培现 刘义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02-1610,共9页
我国岩层移动控制主要采用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协调开采方法。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充-留"相结合的部分开采、部分充填、部分煤柱的协调开采方法,给出了留设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 我国岩层移动控制主要采用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协调开采方法。针对条带开采采出率较低、全采全充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充-留"相结合的部分开采、部分充填、部分煤柱的协调开采方法,给出了留设煤柱、充填开采工作面、垮落法开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采充留尺寸确定原则,分析了由充填体与小煤柱所构建的联合支撑体的作用原理和形成非充分开采的岩层移动控制实质。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对地表下沉的良好控制作用,揭示了其控制覆岩及地表移动的机理。采用"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对某矿村庄下采煤试验区进行了方案设计,地表移动变形预测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减沉效果,建(构)筑物的损害等级可得到有效控制。该技术为提高滞压资源采出率、降低充填成本、减缓地表损害,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充-留”协调开采技术 联合支撑体 单元非充分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下载PDF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被引量:46
6
作者 戴华阳 郭俊廷 +4 位作者 易四海 王更雨 刘爱军 孔拜 邹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9-1115,共7页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 以窑街矿区三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岩层移动机理和地表移动规律。结果表明,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时,浅部开采阶段岩层以应力拱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深部开采阶段岩层以铰接岩梁结构控制岩层移动;根据覆岩破坏形式,将采动岩层移动分为松散岩块区和层状岩层区。揭示了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显著的重复开采和变方向传播的特征;随着工作面自上向下逐层布置回采,地表移动盆地具有向顶板侧扩展和下沉值不断累计的特点,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移动盆地。研究结果可为地表及岩层移动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类似条件下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急倾斜煤层 岩层及地表移动机理 水平分层开采 相似模型试验
下载PDF
峰峰矿区九龙矿水库下采煤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戴华阳 廖孟光 +5 位作者 孟宪营 白志辉 任丽艳 李大屯 郭俊廷 孙洁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95-300,共6页
以九龙矿南五采区地质采矿条件为例,根据岩层移动理论,计算确定了该矿断层条件下煤层群(2,3,4号)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为62.4 m,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为70.0 m;分析了陷落柱和库区钻孔的封堵状况对导水性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和Krigin... 以九龙矿南五采区地质采矿条件为例,根据岩层移动理论,计算确定了该矿断层条件下煤层群(2,3,4号)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为62.4 m,防水安全煤岩柱高度为70.0 m;分析了陷落柱和库区钻孔的封堵状况对导水性的影响。采用概率积分法和Kriging插值法,预测确定了东武仕水库下采煤地表淹没线分布,分析了淹没线变化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和安全性。参照该矿-600 m以浅水体下采煤实践,综合确认九龙矿东武仕水库下采煤具有可行性,通过水文观测和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实现该矿水库下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采煤 安全性分析 导水裂缝带高度 断层影响 淹没线
下载PDF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 被引量:22
8
作者 戴华阳 易四海 +2 位作者 郭俊廷 阎跃观 刘爱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5-1311,共7页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重复开采、沉陷影响累积的特点,其岩层移动模式和地表移动形态需要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来描述。在实测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与地表的移动的变形机理和传播方向变化特征,建立... 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具有重复开采、沉陷影响累积的特点,其岩层移动模式和地表移动形态需要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来描述。在实测分析和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根据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与地表的移动的变形机理和传播方向变化特征,建立了基于开采影响传播角变化的特厚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模型,提出了分层充分与非充分开采条件下沉系数与煤厚、采深、煤层倾角的波兹曼拟合关系式,提出了预计参数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规律,预计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易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急倾斜煤层 水平分层开采 地表移动 预计方法 开采影响传播角
下载PDF
防雷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崔忠强 张彤 +2 位作者 郭俊廷 刘壮华 贾凡妮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3年第1期3-7,40,共6页
设计并实现了对防雷重点单位监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雷电灾害统计、雷电监测预警为一体的防雷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基于C#和SQL Server开发,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相关功能,从而实现了防雷日常工作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平台主要包... 设计并实现了对防雷重点单位监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雷电灾害统计、雷电监测预警为一体的防雷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基于C#和SQL Server开发,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相关功能,从而实现了防雷日常工作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平台主要包含防雷重点单位监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闪电实时监测预警与查询、雷电灾害调查4大模块,并分设了数个子模块。其主要优点是使用方便、界面简单、交互性强、运行迅速、数据准确等。平台可满足各种防雷工作的需要,从而提高了防雷工作效率,减轻防雷工作者整理档案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防护 软件开发 数据库技术 C#程序设计
下载PDF
采动地表裂缝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帆 余海锋 郭俊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570,共5页
为研究采动地表裂缝的形成机理和采动地表裂缝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分布特征.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以梁或板的形式沿层理面法线方向移动、弯曲,当移动变形传至地表,使地表拉伸及曲... 为研究采动地表裂缝的形成机理和采动地表裂缝影响下地表移动变形分布特征.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以梁或板的形式沿层理面法线方向移动、弯曲,当移动变形传至地表,使地表拉伸及曲率变形超过土体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采动地表裂缝影响下,裂缝远离采空区一盘地表移动变形值均减小,最大变形位于裂缝位置,裂缝具有集中变形特征和阻断变形传播的屏障作用.研究成果对矿区地表建(构)筑物保护、地表裂缝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地表裂缝 形成机理 数值模拟 拉伸变形 土体抗拉强度
下载PDF
形态参数下地表采动裂缝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华阳 王祥 +2 位作者 李军 郭俊廷 阎跃观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实现对地表采动裂缝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能促进裂缝的形状、成因研究,并为开采沉陷监测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科学支持。目前三维建模方法和软件主要面向建筑物、管道、地质体等地物地貌,若直接应用于地表裂缝的建模与表达会存在野外测绘工... 实现对地表采动裂缝的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能促进裂缝的形状、成因研究,并为开采沉陷监测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科学支持。目前三维建模方法和软件主要面向建筑物、管道、地质体等地物地貌,若直接应用于地表裂缝的建模与表达会存在野外测绘工作量大、形态规律表达不准确、呈现不逼真等问题。本文结合三维地形建模、分形、空间插值等理论,提出了基于几何形态参数的地表裂缝三维建模方法,并利用Arc Engine平台实现了对裂缝的三维可视化;选取甘肃省东峡矿区为试验区,根据裂缝分布与形态预计参数,实现了对区域内裂缝的模拟,并通过与实测数据和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能真实逼真呈现裂缝的形态、延伸与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裂缝 三维建模 分形理论 可视化
下载PDF
白山市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及其产量预测
12
作者 郭俊廷 胥珈珈 +2 位作者 崔忠强 王飞 姜世楠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52-54,共3页
基于白山地区蜜汁葡萄主要产地临江市2018——2020年蜜汁葡萄的产量数据和种植区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白山市蜜汁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和产量预测进行研究。确定了白山市蜜汁葡萄7个生育期及对应时间,以及各生育期包括积温、平均气温... 基于白山地区蜜汁葡萄主要产地临江市2018——2020年蜜汁葡萄的产量数据和种植区同期气象站观测资料,对白山市蜜汁葡萄特色气象服务指标和产量预测进行研究。确定了白山市蜜汁葡萄7个生育期及对应时间,以及各生育期包括积温、平均气温、平均地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气象要素在内的适宜气象指标,并建立了蜜汁葡萄产量预测模型并通过回代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汁葡萄 生育期 气象服务指标 产量预测模型
下载PDF
唐山矿深部开采覆岩离层与法向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戴华阳 邓智毅 +2 位作者 阎跃观 郭俊廷 廖孟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与概率积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唐山矿铁二采区T2291工作面开采进行了模拟,将覆岩裂缝按层间和法向两个方向分别研究,综合确定该工作面回采后覆岩裂缝分布范围。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实测的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结果相吻合,... 采用数值模拟与概率积分相结合的方法,对唐山矿铁二采区T2291工作面开采进行了模拟,将覆岩裂缝按层间和法向两个方向分别研究,综合确定该工作面回采后覆岩裂缝分布范围。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实测的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可以采用该方法确定覆岩裂缝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离层 法向裂缝 分布规律 钻孔摄像
下载PDF
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与岩层破坏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跃观 戴华阳 +2 位作者 吕志强 郭俊廷 田秀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3,共5页
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不同于缓倾斜煤层开采。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对赵各庄矿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7次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岩层破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下沉... 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不同于缓倾斜煤层开采。采用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对赵各庄矿急倾斜多煤层开采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对7次观测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开采阶段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岩层破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地表下沉盆地具有分区沉降突变性和沉陷分布格局控制性特点,岩层的空间破坏范围随着煤层开采层数的增加和开采深度的加大而扩大,其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累积性和突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 多煤层 地表移动规律 岩层破坏特征 相似材料模型
下载PDF
高速公路及村庄群联合压煤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义新 戴华阳 +2 位作者 王赶越 陈炎 郭俊廷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针对张家口某矿高速公路及村庄群联合压煤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以及高速公路和村庄搬迁较难等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和开采沉陷预计,在经济最优、技术可行及采动损害最小的前提下,进行了高速公路... 针对张家口某矿高速公路及村庄群联合压煤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以及高速公路和村庄搬迁较难等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建(构)筑物下压煤开采技术途径,通过理论分析和开采沉陷预计,在经济最优、技术可行及采动损害最小的前提下,进行了高速公路及村庄群联合压煤开采的可行性研究,给出了压煤开采的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村庄 压煤开采 可行性
下载PDF
基于DInSAR监测的动态地表移动变形数值模拟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阎跃观 戴华阳 +3 位作者 葛林林 郭俊廷 AlexHay-ManNG 李晓静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248-1254,共7页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是监测动态地表沉陷的新方法,能够大范围地监测地表下沉盆地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较好地反映各阶段的地表下沉形态。但是受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DInSAR数据计算的倾斜、水平变形等曲线规律性较差,与...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技术是监测动态地表沉陷的新方法,能够大范围地监测地表下沉盆地的动态演化过程,可以较好地反映各阶段的地表下沉形态。但是受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DInSAR数据计算的倾斜、水平变形等曲线规律性较差,与实际偏差较大,而倾斜、水平变形又是研究地表受护对象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基于DInSAR监测数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澳大利亚West Cliff煤矿长壁工作面32开采动态地表移动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下沉曲线与DInSAR实测数据比较吻合,相关系数可达95%以上,且数值模拟方法求算的地表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与理论形态一致。因此,进行矿区地表及其附属建(构)筑物受采动影响分析时,应以DInSAR实测数据为基础确定模型参数,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揭示地表动态其他移动变形值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类似的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监测 数值模拟 动态地表移动变形 补充
下载PDF
基于“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岩层采动损伤监测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全生 李晓斌 +6 位作者 张凯 曹志国 郭俊廷 阎跃观 张村 徐祝贺 赵勇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2-413,共12页
矿区采动损伤监测是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开采损害预警、减损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西部特殊开采地质条件、生态损伤累积效应和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技术在观测精度、数据处理、成本投入和监测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从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角度出... 矿区采动损伤监测是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开采损害预警、减损设计的重要依据。由于西部特殊开采地质条件、生态损伤累积效应和传统开采沉陷监测技术在观测精度、数据处理、成本投入和监测效率等方面的缺陷,从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提出采动损伤科学内涵并构建矿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BDS+GPS进行控制测量,为地表形变监测提供高精度空间三维坐标;基于InSAR技术探究地表沉降量和形变速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采用无人机与现场实测方法厘清地裂缝发育规律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来压步距的对应关系;运用固定站式三维激光扫描精确获得地表下沉量;通过高密度电法和探地雷达揭示地下深层隐伏裂缝的发育趋势与部分岩层的离层现象。研究成果发现开采后地表存在抬升现象,在抬升与下沉交界处容易形成地裂缝。中部动态裂缝宽度变化存在“单峰裂隙”与“双峰裂隙”演化规律,前峰裂缝宽度约为后峰的1.5倍,前后峰值间隔10 d左右。通过InSAR精细观测区、GNSS控制点与三维激光扫描结果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得到工作面地表沉降云图和采动损伤数据信息,厘清基本顶周期来压、主关键层破断与地表主裂缝的周期性传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损伤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 地表沉降 地裂缝
下载PDF
导水裂隙的自修复——地下水混流沉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全生 鞠金峰 +5 位作者 许家林 曹志国 张凯 王晨煜 郭俊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40-2549,共10页
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在其产生后的长期演变过程中,会发生导水渗流能力逐步降低的自修复现象,研究揭示导水裂隙的自修复机制对于科学指导矿区采动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恢复实践意义重大。基于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12401工作面采后15 a覆岩导水裂... 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在其产生后的长期演变过程中,会发生导水渗流能力逐步降低的自修复现象,研究揭示导水裂隙的自修复机制对于科学指导矿区采动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恢复实践意义重大。基于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12401工作面采后15 a覆岩导水裂隙自修复的工程探测结果,就采后不同层位地下水交汇混流产生化学沉淀对导水裂隙的修复降渗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401工作面采后覆岩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第四系松散层,已沟通多个含水层;由于浅层地下水含有较多Ca^(2+),而基岩地下水CO_(3)^(2-)、HCO_(3)^(-)质量浓度偏多,2种地下水在采动覆岩中交汇混流时会产生CaCO3化学沉淀;沉淀物随水迁移并不断吸附于裂隙通道表面,发生包藏-共沉-固结的结垢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最终形成具备一定抗蚀能力的结垢物或包结物,堵塞并修复裂隙。室内试验测试发现,这一过程引起的导水裂隙自修复降渗效果相比水-(气)-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更为稳定且快速;裂隙岩样受2种不同水质模拟地下水混流通过近2个月时间后,绝对渗透率即由0.09×10-15m2降低为0.0025×10-15m2,且在水压1.5 MPa条件下也未出现明显渗透性波动。由于这种不同地下水的交汇混流主要发生在开采边界附近的裂隙岩体中,因而覆岩不同区域导水裂隙的自修复过程及效果将出现明显差异。12401工作面中部区域覆岩导水裂隙的自修复主要由降雨入渗过程引起的水-(气)-岩相互作用引起,而开采边界附近覆岩导水裂隙则由不同地下水的交汇混流反应和水-(气)-岩相互作用共同主导其自修复,因而后者对应产生的自修复效果要明显偏好。现场探测结果显示,历经15 a的自修复演变,开采边界附近覆岩在深度86.7~179.1 m范围导水裂隙已全部实现自修复,而采区中部覆岩在对应自修复区域内仍存在局部未修复现象,深度在110.0~118.6 m,由此证实了地下水交汇混流产生化学沉淀对导水裂隙的良好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修复 地下水交汇混流 化学沉淀 导水裂隙自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神东矿区采动裂隙岩体自修复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全生 鞠金峰 +4 位作者 许家林 曹志国 张凯 王晨煜 郭俊廷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2,共11页
针对采动裂隙岩体在煤层采后长期演变过程中易发生降渗自修复的客观现象,以神东补连塔煤矿12401工作面和大柳塔煤矿52306工作面为典型试验区,开展覆岩不同区域裂隙岩体自修复规律的工程探测与理论研究,揭示了采后覆岩导水裂隙长期自修... 针对采动裂隙岩体在煤层采后长期演变过程中易发生降渗自修复的客观现象,以神东补连塔煤矿12401工作面和大柳塔煤矿52306工作面为典型试验区,开展覆岩不同区域裂隙岩体自修复规律的工程探测与理论研究,揭示了采后覆岩导水裂隙长期自修复过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两矿试验面采动覆岩分别在采后15 a和7.3 a均获得了较好的自修复效果,在原先导水裂隙带范围出现导水的区域已明显减少,垮落带虽仍导水,但高度也已有所降低。通过将覆岩由原先导水变为隔水的自修复区段垂向长度占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比值作为自修复率进行统计,得到12401试验面在开采边界附近及倾向中部覆岩中的自修复率已分别达到59.5%和53.5%,52306试验面在对应区域自修复率分别为25.8%和47.5%;因12401试验面采后年限更长、煤层埋深更大,其裂隙岩体自修复效果明显偏好。受覆岩纵向不同层位岩层赋存差异、横向不同区域初始垮裂程度的影响,自修复区域的分布常易呈现离散非连续性,其中间隔的未修复区一般对应于关键层或厚硬岩层位置,且采后年限越短、距开采边界越近,这种离散性越显著。采动裂隙岩体的自修复实际是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降渗演变过程,对于神东矿区开采条件,在煤层采后1.5~2 a时间内,是以应力压实作用引起的残余沉降为主导影响自修复进程,这在采区中部覆岩中体现相对显著;而后则一直以采动地下水与裂隙岩体或采空区CO_(2)等气体发生的水–岩或水–气–岩相互作用为主导影响自修复进程,即相关作用过程产生的衍生物对裂隙的充填封堵效果以及裂隙面受冲蚀后粗糙度降低程度直接影响裂隙自修复效果或程度。因此,采后覆岩中是否长期存在水体渗流决定了裂隙岩体实现自修复的难易程度;神东多数矿井覆岩导水裂隙一般直接沟通第四系松散层或地表,且近年雨水充沛,这为采动覆岩中水–岩或水–气–岩相互作用产生及促进裂隙自修复提供了优越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东矿区 裂隙岩体 钻孔探测 自修复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厚松散层条件下边界角和移动角求取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智毅 郭俊廷 +2 位作者 阎跃观 戴华阳 陈炎 《矿山测量》 2011年第1期61-63,78,共4页
在松散层或基岩厚度变化较大时,采用地表移动观测站综合角量参数代替松散层与基岩的角量参数确定的开采影响范围往往与实际差别较大。文中对唐山矿岳各庄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沉陷学角量参数与采深的几何关系求得了该区松散层与... 在松散层或基岩厚度变化较大时,采用地表移动观测站综合角量参数代替松散层与基岩的角量参数确定的开采影响范围往往与实际差别较大。文中对唐山矿岳各庄观测站实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沉陷学角量参数与采深的几何关系求得了该区松散层与基岩的边界角和移动角。对松散层与基岩变化较大的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角量参数的求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基岩 边界角 移动角 求取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