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建红 郭健恒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急诊多发伤患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201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伤后早期(≤24小时)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183,例...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急诊多发伤患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急诊治疗的201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伤后早期(≤24小时)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183,例)和死亡组(18,例)。分析201例急诊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基于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绘制并计算ROC曲线,评估对早期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氧饱和度、GCS评分、乳酸值和INR 4项指标为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值、氧饱和度、GCS评分、INR及其联合预测指标绘制ROC曲线,可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4、0.736、0.773、0.722、0.978,相对应的截断值分别为4.61 mmol/L、91%、9分、1.23,各指标的AUC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联合预测指标显著高于各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结论 氧饱和度、GCS评分、乳酸值和INR均可以作为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相关评分与生理指标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急诊多发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多发伤 临床特点 早期死亡 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磷酸三钙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雨笛 严明 +5 位作者 俞立虹 章思烨 诸葛建颖 郭健恒 丁樑 张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CP)和LY294002处理组,每组12只。取TCP磨损颗粒30 mg置于颅顶后缝合皮肤构...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TCP)和LY294002处理组,每组12只。取TCP磨损颗粒30 mg置于颅顶后缝合皮肤构建小鼠颅骨溶解模型。LY294002处理组小鼠于术后第2天颅顶局部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5 mg·kg^(-1)),每周3次;假手术组小鼠颅骨顶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与LY294002一致。2周后处死动物取骨膜和颅骨。通过Micro-CT分析小鼠颅骨溶解情况、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HE染色观察颅骨表面炎症反应及破骨细胞(osteoclasts)形成;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破骨细胞生成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st 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kigand,RANKL)和c-Fos的m RNA水平;ELISA检测骨膜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等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颅骨组织Akt、p-Akt Ser473和p-AktThr308等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cro-CT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TCP磨损颗粒诱导小鼠颅骨溶解和破骨细胞形成(P<0.05),增加BMD和BMC含量(P<0.05);下调破骨细胞生成标志物TRAP、Cst K、RANKL和c-Fos等m RNA水平(P<0.05),并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P<0.05);而且LY294002显著减弱TCP磨损颗粒诱导的Akt信号蛋白活化,导致p-Akt S-er473和p-AktThr308等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可作为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关节松动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 骨溶解 破骨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双向缝合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闻振 贺元才 +1 位作者 郭健恒 姚赟涛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1期2095-2097,共3页
目的研究双向缝合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双向缝合技术)29例和对照组(传统间断缝合)29例,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双向缝合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划分为观察组(双向缝合技术)29例和对照组(传统间断缝合)29例,比较分析两组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3.71±3.82)mL少于对照组(55.12±4.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及24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WBC、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发热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显著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缝合技术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展示了其明显的优势,包括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改善疼痛控制、降低炎症反应以及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缝合 间断缝合 十二指肠溃疡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