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工艺研究
1
作者 郭兆鑫 李桃欢 +4 位作者 杨森 张世敏 李肖杏 裴亚欣 张继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1-609,共9页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 【目的】构建黑水虻油脂的快速、高效的新型提取工艺,解决传统提取工艺中因乳化作用和细胞破碎不足导致油脂提取率较低的问题,为黑水虻油脂的提取及黑水虻油脂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通过控制变量法选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预处理方法和提取溶剂,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理化指标,并通过高效气相色谱仪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酸热法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最佳预处理方法为添加质量分数5.0%的柠檬酸溶液匀浆破碎(m(鲜幼虫/g)∶V(溶液/mL)=1∶1),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提取工艺条件为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5.0%、料液比m(鲜幼虫/g)∶V(石油醚/mL)=1∶5、提取时间60 min和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达到94.67%,且耗时4 h便可得到黑水虻鲜幼虫油脂。黑水虻鲜幼虫油脂的酸值为9.30 mg·g-1,过氧化值为1.74 mmol·kg^(-1),皂化值为227.23 mg·g-1。鲜幼虫油脂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与月桂酸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2.72%和30.75%。【结论】酸热法能快速、高效地提取黑水虻鲜幼虫油脂,既节省了干燥成本,又保证了油脂的品质和脂肪酸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酸热法 柠檬酸 石油醚
下载PDF
氨氮降解菌分离鉴定及对发酵鸡粪氮素转化的影响
2
作者 李肖杏 杨森 +5 位作者 郭兆鑫 徐淑霞 张世敏 裴亚欣 田甜甜 吴坤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7,共8页
【目的】解决鸡粪氨气释放和氮素营养流失的问题,减少鸡粪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其农用价值。【方法】通过原位筛选法从鸡粪中得到有效降低鸡粪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的菌株,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种属。将该菌株应用于鸡粪... 【目的】解决鸡粪氨气释放和氮素营养流失的问题,减少鸡粪对养殖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其农用价值。【方法】通过原位筛选法从鸡粪中得到有效降低鸡粪发酵过程中氨气释放的菌株,并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其种属。将该菌株应用于鸡粪中进行发酵,确定菌株的降氨效果及氮素的转化流向。【结果】在鸡粪中获得一株具有降氨效果的菌株LF10,鉴定为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dum)。将白地霉LF10接入鸡粪中进行发酵,与对照组相比,在48 h时鸡粪中氨气释放量减少了12.16%,铵态氮含量减少了32.93%,硝态氮含量增加了7.99%,总氮含量增加了3.31%。【结论】白地霉LF10是一株高效降低氨氮的菌株,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鸡粪中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进而降低鸡粪发酵过程中的氨气的排放,有效保留鸡粪中的氮素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白地霉菌 氨气排放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电极优化的PCR芯片及其扩增实验
3
作者 陈伟 崔峰 +4 位作者 郭兆鑫 陈文元 吴校生 刘武 张卫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76,80,共3页
对传统的蛇形加热电极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升PCR芯片反应的温度分布均匀性。设计了一种电极片可重复使用且和反应腔室片可分离的PCR芯片。利用红外热像测温仪对优化前后的电极片进行了温度场分布测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热电极在反应腔室... 对传统的蛇形加热电极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升PCR芯片反应的温度分布均匀性。设计了一种电极片可重复使用且和反应腔室片可分离的PCR芯片。利用红外热像测温仪对优化前后的电极片进行了温度场分布测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热电极在反应腔室范围内的温度均匀性小于1℃。与大型PCR仪的扩增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该PCR芯片实现了239 bp的DNA片段的高效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PCR芯片 PDMS 温度场 扩增
下载PDF
电极可重复使用的PCR芯片及其温度场分析
4
作者 曹井通 崔峰 +2 位作者 陈伟 郭兆鑫 陈文元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5-727,732,共4页
基于MEMS加工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传感电极和反应腔室可分离的PCR芯片结构,加热、传感电极采用Pt薄膜材料并可重复使用,反应腔室采用PDMS材料,芯片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利用COMSOL软件对设计的PCR芯片进行了温度场仿真分析,并用红外... 基于MEMS加工技术,提出了一种加热、传感电极和反应腔室可分离的PCR芯片结构,加热、传感电极采用Pt薄膜材料并可重复使用,反应腔室采用PDMS材料,芯片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利用COMSOL软件对设计的PCR芯片进行了温度场仿真分析,并用红外热像测温仪(NEC R300)对微制造的芯片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芯片结构能得到较好的温度均匀性,为后续PCR芯片扩增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PCR芯片 PDMS COMSOL 温度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