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冻融作用对小兴安岭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光影 郭冬楠 +1 位作者 江姗 邵宗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11-5417,共7页
以小兴安岭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以及2003年、1992年、1985年开始进行排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为对象,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 以小兴安岭天然兴安落叶松沼泽湿地以及2003年、1992年、1985年开始进行排水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湿地为对象,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类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SOC含量基本不变。经历1,2,4,9次冻融循环后,-5—5℃冻融处理下,其含量比冻融前仅分别变化1.64%,9.68%,2.32%,2.17%,-25—5℃冻融处理下,分别变化2.55%,6.45%,3.00%,2.36%,表明短期的冻融交替对土壤SOC总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冻融前后,4种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占SOC的比重变化不明显(P>0.05),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LFOC含量先减少后增加,且9次冻融后略高于对照。1次冻融后,土壤DOC含量达到最大值,-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23.45,278.21,235.68,180.53 mg/kg,-25—5℃冻融处理下,分别为314.75,256.93,238.25,204.44 mg/kg。此外,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占SOC比重在冻融前后变化也不明显(P>0.05),但总体上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MBC占SOC比重变化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小兴安岭湿地 排水造林 有机碳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冬楠 臧淑英 赵光影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分析和冻融实验,分析了冻融作用下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以及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深入认识冻...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分析和冻融实验,分析了冻融作用下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以及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与有机碳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深入认识冻融期间高寒高纬度地区土壤碳循环过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冻融次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显著(P<0.05),经历9次冻融循环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比冻融前明显减少;在三种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湿地中,排水时间越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下降幅度越大,表明长时间的反复冻融交替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的进一步减少。(2)冻融前后,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多次冻融交替后,-25~5℃冻融处理比-5~5℃冻融处理酶活性更低,表明较大的冻融温差更能降低土壤酶的活性度。(3)随着冻融次数和冻融温度的变化,四种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基本保持稳定,但其与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通过探究微生物活性所调控的土壤过程,可以直接或间接了解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便于从本质上验证其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排水造林 微生物量 酶活性 有机碳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小兴安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郭冬楠 臧淑英 +1 位作者 赵光影 徐宁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0-265,共6页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冻融模拟试验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冻融环境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趋势及其氮素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5)~5℃还是(-25)~5℃冻融处理,天然兴安落叶松湿地、灌丛湿地以及2... 以小兴安岭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冻融模拟试验和室内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冻融环境下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趋势及其氮素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5)~5℃还是(-25)~5℃冻融处理,天然兴安落叶松湿地、灌丛湿地以及2003年,1992年排水造林后兴安落叶松湿地4种土壤的DOC含量均差异显著(P〈0.01),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土壤DOC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次冻融循环后达到最大值,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80.05 mg/kg,546.11 mg/kg,475.38 mg/kg,423.52mg/kg,表明冻融作用对土壤DOC短期效应明显。冻融次数对2003年排水造林后湿地土壤DO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1992年排水造林后湿地土壤DOC含量影响显著(P〈0.05)。土壤铵态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2次冻融循环后达到最大值,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92mg/kg,53.34mg/kg,21.57mg/kg,22.09mg/kg,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先减少后增加,1次冻融循环后达到最小值,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86mg/kg,3.91mg/kg,10.62mg/kg,10.10mg/kg,但(-25)~5℃比(-5)~5℃冻融处理的氮矿化程度高,表现出冻融循环能够促进氮素矿化,且较大的冻融温差更能加速矿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小兴安岭湿地 溶解性有机碳 排水造林 氮素矿化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不同类型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博 赵光影 +2 位作者 臧淑英 郭冬楠 江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47-50,91,共5页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不同类型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含量。[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不同沼泽湿地为对象,研究柴桦苔草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湿地和2003年排水造林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含量。[结果]3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 [目的]研究小兴安岭不同类型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含量。[方法]以小兴安岭3种不同沼泽湿地为对象,研究柴桦苔草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湿地和2003年排水造林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含量。[结果]3种湿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递减趋势,SOC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41.35、141.05、75.89 g/kg。在0~40 cm土层中,SOC含量在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柴桦苔草沼泽湿地最高,显著高于毛赤杨沼泽湿地和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P<0.05)。柴桦苔草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湿地及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的全氮(TN)平均含量分别为22.88、23.69、9.22 g/kg,柴桦苔草沼泽湿地和毛赤杨沼泽湿地的TN含量显著高于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P<0.05),分别是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的2.48倍、2.57倍。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柴桦苔草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湿地、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土壤剖面MB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在0~10和10~20 cm土层中,柴桦苔草沼泽湿地MBC含量显著高于毛赤杨沼泽湿地和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土壤的含量(P<0.05),20~40 cm土层中,柴桦苔草沼泽湿地和毛赤杨沼泽湿地MBC含量显著高于03排水造林沼泽湿地(P<0.05)。3种不同类型的沼泽湿地微生物量熵在0.21%~0.58%,土壤微生物量熵的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结论]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小兴安岭森林沼泽湿地碳动态及对排水的响应,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湿地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微生物量碳
下载PDF
镇江市农业大数据建设探索新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铮 郭冬楠 《农业装备技术》 2019年第1期13-14,20,共3页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又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近年来,镇江市深入贯彻执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 “大数据”是继物联网、云计算之后信息技术又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社会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近年来,镇江市深入贯彻执行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努力构建镇江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部 镇江市 数据建设 综合服务体系 农村经济 省委办公厅 大数据 技术变革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小兴安岭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玉博 赵光影 +3 位作者 臧淑英 江姗 郭冬楠 邵宗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57-4764,共8页
以小兴安岭落叶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皆伐地、火烧地和落叶松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1)3种湿地类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 cm土层中皆伐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58.38%,火... 以小兴安岭落叶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皆伐地、火烧地和落叶松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1)3种湿地类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 cm土层中皆伐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58.38%,火烧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61.96%.皆伐地与火烧地在不同土层的土壤中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DOC含量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cm土层中火烧地DOC含量是皆伐地的1.99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方式对土壤MBC含量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的土层土壤,对照地分别比皆伐地和火烧地高23.13%和95.79%(p<0.05).在不同的土层中皆伐地MBC含量均大于火烧地,与S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与对照地相比,皆伐地与火烧地0~1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5.59%和36.76%,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18.22%和55.69%(p<0.05),蛋白酶活性降低了19.65%和17.34%,淀粉酶活性降低了6.29%和10.69%.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皆伐和火烧造成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 土壤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原文传递
排水造林对小兴安岭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生物降解和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冬楠 臧淑英 +1 位作者 赵光影 王丽岩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31-2637,共7页
以小兴安岭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及生物降解特征,探讨了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及无机氮(NH+4-N+NO-3-N)淋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含量变化影... 以小兴安岭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变化及生物降解特征,探讨了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及无机氮(NH+4-N+NO-3-N)淋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排水造林时间对土壤DOC含量变化影响显著(p<0.05).2003年(PS03)、1992年(PS92)、1985年(PS85)排水造林后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湿地土壤DOC含量均低于未排水造林的天然兴安落叶松苔草湿地(XATC),且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含量越少.2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土壤DOC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初期降解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慢并趋于稳定.其中周转时间为1 d的易降解DOC所占比重表现为:PS92>XATC>PS03>PS85,表明排水时间达到一定阈值后,易降解DOC部分可能会转化为难降解部分.3在淋溶过程中,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淋出液中DOC含量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淋溶1 d后,不同年代排水造林的森林沼泽湿地土壤DOC的淋失率表现为:PS85>PS92>PS03>XATC,表明排水造林时间越长,土壤DOC淋失率越大,因此长时间的排水造林改造可能进一步影响土壤养分的贮量及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碳 排水造林 生物降解 淋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