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增强的多模态情感分析
1
作者 郭嘉梁 靳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5,共12页
多模态情感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模态融合是其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没有区分各个模态在情感分析中的主次地位,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之间的质量和性能差距,平等地对待各个模态。现有研究表明文本模态往往在情感分析中占据主... 多模态情感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模态融合是其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没有区分各个模态在情感分析中的主次地位,没有考虑到不同模态之间的质量和性能差距,平等地对待各个模态。现有研究表明文本模态往往在情感分析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非文本模态包含识别正确情感必不可少的关键特征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以文本模态为中心的模态融合策略,通过带有注意力机制的编解码器网络区分不同模态之间的共有语义和私有语义,利用非文本模态相对于文本模态的2种语义增强补充文本特征,实现多模态的联合鲁棒表示,并最终实现情感预测。在CMU-MOSI和CMU-MOSEI视频情感分析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本方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87.3%和86.2%,优于许多现有的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模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共同语义 私有语义 增强补充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MapReduce类流量产生方法与网络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恩 孙凝晖 +3 位作者 郭嘉梁 元国军 王展 曹政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65-2281,共17页
大规模网络结构设计是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E级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核心技术之一,底层网络设计者需要结合顶层应用通信流量特征,进行网络结构选型与优化.不当的应用通信模型会引起网络结构设计与实际需求的背离,进而导致系统通信和整体... 大规模网络结构设计是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和E级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核心技术之一,底层网络设计者需要结合顶层应用通信流量特征,进行网络结构选型与优化.不当的应用通信模型会引起网络结构设计与实际需求的背离,进而导致系统通信和整体性能的下降.传统基于"黑盒"数据分析的流量建模方法存在业务建模粒度粗和应用数据规模扩展性差等缺陷.该研究引入模拟业务内部逻辑的"事件驱动"思想,提出一种针对主流计算模式MapReduce进行流量建模与流量产生方法.与真实应用流量的对比评测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体现MapReduce计算业务所产生网络流量的特征.基于正确的流量模型,该文对四种主流数据中心网络进行了性能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相较负载随机均匀分布流量,同一种网络在负载MapReduce特性流量时性能将下降超过30%,因此特性流量能更加明显地展现网络拥塞与瓶颈问题.仿真实验所得到的有关网络性能瓶颈、拓扑可扩展性以及网络性价比的结论,为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选型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MAPREDUCE 数据中心网络 事件驱动 大规模网络模拟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微地震有效信号自动识别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博爱 杨瑞召 +2 位作者 李德伟 张都 郭嘉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9-654,690,共7页
微地震地面实时监测时,代表压裂主要信息的有效信号能量弱,常淹没在噪声中,这将直接影响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震源定位的效果,因此,采用准确、快速的方法从微地震数据中自动识别有效信号尤为关键。文中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循环神... 微地震地面实时监测时,代表压裂主要信息的有效信号能量弱,常淹没在噪声中,这将直接影响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和震源定位的效果,因此,采用准确、快速的方法从微地震数据中自动识别有效信号尤为关键。文中采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综合微地震有效信号的能量特征、频谱特征、统计特征等属性来进行模型训练,并加入ReLU激活函数和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来进行模型参数调优。将文中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实际微地震数据的结果表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良好,充分压制了噪声,优化了数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有效信号自动识别 特征分析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记忆网络
下载PDF
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分布趋势分析——以MY1井微地震监测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德伟 杨瑞召 +2 位作者 张都 郭嘉梁 王博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6-349,共4页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增产手段,微地震监测可以获得水力压裂储层改造的多种重要信息,然而,目前水力压裂诱发的微地震事件还不能被准确地预测。文中以MY1井微地震监测为例,应用三维地震获取的波阻抗和自动断层提取属...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储层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增产手段,微地震监测可以获得水力压裂储层改造的多种重要信息,然而,目前水力压裂诱发的微地震事件还不能被准确地预测。文中以MY1井微地震监测为例,应用三维地震获取的波阻抗和自动断层提取属性(AFE)分析微地震事件分布与地层岩性及天然裂缝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波阻抗与岩石弹性模量、泊松比之间的关系,确定储层高脆性岩石区域;其次,利用AFE识别储层天然裂缝的闭合状态和最大主应力方向;最后,通过储层脆性区域和应力状态共同分析微地震事件分布规律。波阻抗、AFE分析结果与微地震定位结果对比表明,在高波阻抗区域易发生裂缝,裂缝的发育趋势与该区域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一致。微地震事件分布趋势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压裂裂缝的控制因素,以及如何精确预测水力压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波阻抗 储层应力 压裂裂缝
下载PDF
京西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沉积相及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驰 郭嘉梁 邵龙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2,98,共8页
沉积相作为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等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有机地化特征进行评价,可为该组页岩气的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以野外实测剖面和室内实验为研究方法,对北京西山(简称京西)下苇甸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所采的15件... 沉积相作为反映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等地质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有机地化特征进行评价,可为该组页岩气的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以野外实测剖面和室内实验为研究方法,对北京西山(简称京西)下苇甸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所采的15件细粒沉积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相研究,并对下马岭组的页岩气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下马岭组中上部以灰黑色–黑色泥岩为主,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沉积厚度大,热演化程度为高–过成熟阶段,脆性指数较高,另一方面,结合区内的岩相以及沉积相特征,得出下马岭组的沉积模式为:陆源碎屑浅海沉积模式。其中,浅海陆棚亚相是有机质聚集的良好场所,表明下马岭组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研究成果为今后燕山地区该组的沉积环境演化及对比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下马岭组 沉积模式 地球化学特征 页岩气
下载PDF
平行沟槽织构对TB6钛合金表面润湿性、摩擦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的改善
6
作者 郭嘉梁 王芳 +1 位作者 刘俊杰 刘玉怀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24,共8页
提出了一种快速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Ti-10V-2Fe-3Al(TB6)钛合金表面的方法。通过纳秒激光器对抛光的钛合金进行精确烧蚀,构筑了具有平行微沟槽阵列特征的织构表面。随后,利用紫外线灯照射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溶液浸渍... 提出了一种快速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Ti-10V-2Fe-3Al(TB6)钛合金表面的方法。通过纳秒激光器对抛光的钛合金进行精确烧蚀,构筑了具有平行微沟槽阵列特征的织构表面。随后,利用紫外线灯照射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溶液浸渍进行化学改性,进一步增强了表面的疏水性。从表面形态和化学组分的角度分析了微沟槽间隔对织构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滑动、水润滑和油润滑条件下,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相较于原始亲水表面,平均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34%、56%和59%。此外,分析了相关摩擦系数变化的机理。通过动电位极化测试验证,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展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为钛合金基体提供了有效的长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织构 钛合金 超疏水性 摩擦学性能 耐腐蚀性
原文传递
高温下的劳动者(一) “工人教授”李孟东
7
作者 张威 彭程 郭嘉梁 《中国工人》 2017年第8期67-67,共1页
"臂斗再升高一点,准备好绝缘遮板、绝缘杆……"6月中旬的北京,连续"高烧"不退,16日气温达到38摄氏度。在近15米高的电线杆上,身着黄色绝缘服的线路工人一边发出申请,一边进行带电作业。在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李孟东的指... "臂斗再升高一点,准备好绝缘遮板、绝缘杆……"6月中旬的北京,连续"高烧"不退,16日气温达到38摄氏度。在近15米高的电线杆上,身着黄色绝缘服的线路工人一边发出申请,一边进行带电作业。在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李孟东的指挥下,一个半小时后,带电接火作业顺利完成,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大汗淋漓。顶着烈日,重复着一般人看似简单,却异常危险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服 供电公司 带电作业 绝缘杆 北京顺义 异常危险 样样精通 温下 牛栏山 安全注意事项
下载PDF
对快速充电技术的简单认识
8
作者 郭嘉梁 《中华少年》 2018年第2期295-295,共1页
随着电子产品的盛行,快速充电技术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快速充电技术予以分析,并就分析所获得的浅显认识予以探讨,希望可以使更多的人合理利用快速充电这项新技术。
关键词 快速充电 充电技术 简单认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